金寨漆氏宗祠大迁建
-
中华姓氏网 2014年3月21日 安徽市场报
漆氏宗祠位于我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墩塘村,是一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建筑。2006年,由于六武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经过省文物局的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对其进行了整体迁建。从斑竹园镇墩塘村迁建到70多公里外的江店镇红军纪念园。从2007年5月迁建工程开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漆氏宗祠的整体木结构框架已经基本完成,昨天,记者来到漆氏宗祠的迁建现场,探寻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漆氏宗祠的重生……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颠簸,昨天中午11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金寨县江店镇正在建设的漆氏宗祠现场,刚刚下过雨的地面有些湿滑,几十名工人正在现场紧张施工,经过半年多的重新建造,漆氏宗祠的整体木结构框架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房屋的墙面已经初具规模,门口用整块石条铺成的台阶每个都有两三米长,从重建好的大门可以看出当时的气派。房屋里面的木雕、石刻上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制作非常精美。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宗祠里面的木结构建筑有的已经腐朽不能用,他们专门挑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按照宗祠原先的木结构的造型进行复原并雕刻上精美的花纹。同时工作人员还专门复制了一些砖,并且进行打磨、雕花,对一些破损的墙面进行原样修复。省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所在承担迁建任务后,为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和安全,先后多次派遣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这次对古建筑进行整体迁建是省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我省境内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二次迁建,第一次迁建是在六潜高速公路建设时对潜山县的杨家花屋古建筑进行的整体迁建。但是这次漆氏宗祠的迁建工程比上次规模大了很多,难度也比上次大。”省考古所有关人员说,按照现在的进度,此次工程估计要到明年五六月份才能完工。
祠堂建筑布局非常罕见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介绍,在发现该处古建筑的时候,考古研究所专门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测绘、调查。根据漆氏宗谱记载,该祠名五桂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该祠堂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背山面水,环境优美,面阔五间,进深三进,由大门、明伦堂、寝堂、厢房和厢廊组成。大门为三开间两层建筑,明伦堂面阔为明三暗五,明间五架梁前后出双步,稍间无柱,寝堂也是五开间。考古人员在宗祠里面还发现存有光绪年间“洪都世泽”金子匾一块。“这个宗祠的布局比较特殊,与别的祠堂建筑不同,该祠充分利用山区地势的变化,大门是戏楼式建筑,厢房位于大门和明伦堂的两侧而不是连接大门和寝堂。”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布局在我省祠堂类建筑中非常罕见,里面结构保存非常完好,做工也比较讲究,具有清代早期的建筑特点。其内部的木雕、石雕及砖雕都很精美,尤其在墙面砖的制作上比较规范,山墙搏风砌筑精细,这些都客观地反映了当时那个地区的建筑水平,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充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刘伯承元帅曾在此停驻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当初他们在墩塘村调查时,村里一位88岁的老人介绍,漆氏宗祠不仅是一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而且还是一处革命文物。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曾在此停驻了3天。1955年授衔时,漆家有两人被授为少将,一人被授为大校。金寨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漆氏宗祠目前迁建的位置将来会建成红军纪念园,以后还会在该地原样复建一些大别山区的文保建筑,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漆氏宗祠是该基地整体搬迁按照原样重建的第一座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