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赵氏家族为我们曾是王朝的后代
- 中华赵氏网 2011年9月15日 万家姓
自赵匡胤黄袍加身的960年,至1279年宰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少帝昺跳海自尽宣告朝代灭亡,四处逃窜的赵氏王族后代们也因为战争的终结,而在当地随遇而安。在新会古井霞路和三江、台山斗山浮石、珠海斗门南门,均位于崖门附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说不完数不尽的王族脉络传承,有些后人建起了标榜身份和自己仁孝之意的祠堂,这都成了当地政府推广旅游建设的重要砝码。
自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的960年,至1279年海军被元军全歼于新会崖门水道、宰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少帝昺跳海自尽宣告朝代灭亡,宋朝经历了北宋、南宋两朝。从宗族脉络来看,北宋除赵匡胤太祖皇帝之外,全都是太宗皇帝赵匡义的后代;南宋除开朝皇帝宋高宗外,全都是太祖皇帝的后代。
宋朝由于宫廷及贵族崇尚文艺,使得国家综合国力并不特别强盛,不过正因文化科技的兴盛,使得大宋王朝的文明程度领先了世界其他地区几个世纪。纸币流通、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彰显的世界最早城市概念、资本主义萌芽开启、世界范围仍在激烈探讨的中国哲学—程朱理学、自皇帝而下喜好诗词歌赋的风气、自皇帝而下擅长的书画创举……却输在硬道理—军事力量上,尽管出现岳飞等擅长武斗的悍将,但并没有多大作用。
赵氏家族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地的宗亲会和联研会中,不仅有宋朝赵氏族系研究,更有赵姓溯源研究,包括三国时期五虎将之赵云一系。不过,历史上曾有赵氏家族执掌过开国大业,又年代较长,皇帝多任,所以其家族后代尤其兴旺。北宋时赵氏在中原地区崛起,后因为东北的金国侵犯退败至江南地区,后又因为蒙古人的侵犯而被追打散落至东南及华南沿海地区。现在,赵氏王族后代散落于世界各地,大陆及港澳特区的赵氏分散于各地,海外华人群落中北美及东南亚地区尤其众多。
国内赵氏势力较大的民间宗亲组织有香港、台湾、 福建、河南及广东,除有各省系的宗亲会,还有各地区系宗亲会,更有各种打着赵氏宗族联盟为旗号的民间组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河南巩义的宋陵祭祖活动,五湖四海的赵氏宗亲社团老大都会带团在此聚首。随着华夏民众对宗亲观念的越加注重,各地自发的宗亲会及研联会等民间组织的兴起,寻根问祖的民间活动日趋兴旺,赵氏这支人口壮大的队伍自然也不可小觑,以交流宗族情感、传承历史文化、共商经济合作为宗旨的世界性的赵氏群族大会也越来越受到民间各界人士的关注,最隆重的莫过于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赵族宗亲世界恳亲大会。今年9月10日-12日,是第六届韩国首尔三年会,于当地华克山庄(walker hill)举行。上一次2007年第五届是在旧金山举行的,2004年第四届则是在福建泉州举行。
由于南宋末代皇帝崩于广东新会崖门,四处逃窜的赵氏王族后代们也因为战争的终结而在当地随遇而安。这次我们探访的几个村落—新会古井霞路和三江、台山斗山浮石、珠海斗门南门,均位于崖门附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说不完数不尽的王族脉络传承,发达了的后人都建起了标榜身份和自己仁孝之意的祠堂,这都成了当地政府推广旅游建设的重要砝码。从这些地方走出去的赵氏后代,在世界各地都发扬着一股骄傲的气息。
从举国悲壮到一只烧鹅
镜头转到十三世纪华夏土地,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民族战争末期,蒙古人,追,追,追,汉人,逃,逃,逃,从杭州湾逃到广州湾,一个5岁的皇帝逃着逃着被俘虏了,又一个10岁的皇帝逃着逃着落了水就病死了,再一个8岁的皇帝实在没处逃,被宰相带着一同投海自尽了:陆秀夫背着赵昺自杀时,面对的可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茫,也不是“樯橹灰飞烟灭”般的凄哀,而是惊悚的漂浮着逾10万具浮尸几近红色的江水。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会宋元崖门海战遗址,至今保留着所谓的跳崖石,有保安全天看护。这里现在属于新会古井镇,其中的霞路乡是太宗匡义十四世孙赵宗逞在明朝洪武年间创立,与此同时兄弟赵宗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台山斗山镇浮石建村。这两地已经成为宋朝赵氏家族后人瞻仰凭吊必到之处,其人文含义甚至与河南巩义的宋陵比肩。人们好奇的是,一个王朝的建立是很难选择诞生地的,但宋朝却有这么一次权力选择终结之地,为何选在这里,而不是之前的湛江和越南,或者更早之前的东南沿海地区?
霞路,从这里走出的赵氏后裔,有许多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包括美国国会史上首位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誉满美国的医学教授赵德威、广播影视设备专家赵宇就、著名举重教练赵华冠等。这些名人的画像都被挂在霞路田寮村里的宋宗室亲臣赵公祠内,这所祠堂建造于清代。当时宋朝王族后人来到此地,建了房子。房屋横竖笔直,每6间房屋为一厢,以一横街间隔,大约有360间。
我们拜访了村里房子最气派的林丽娟女士家,大家称呼她为“林小姐”,她还有澳洲太平绅士的头衔。林姓和赵姓是有渊源的,当年开村的老祖宗为了避开追杀,被长辈寄养跟着姓林,等避了几十年风头,才转姓赵。2007年,林丽娟受到临终的父亲之托,才第一次回到霞路老家。古旧清冷的街道、斑驳的庙宇墙面、淳朴浓郁的乡情,以及业余粤曲团哼唱的《帝女花》,让六十多岁的林女士决定在此安度晚年。头戴法国小圆帽,手上挂着玉佛珠,嘴上涂有厚红唇彩,嘴里会习惯性冒出英文……这些都让林女士在古村落里,显得尤为独特。她在家里专门开设学堂,把镇上的孩童,都召集于此学诗书、礼仪、英文和宗教。小学堂天天开课,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做义工。当地的文艺中年赵崇仁,他一直是文化站热心的诗词歌赋贡献者,正联络远在北京的赵银英女士,为族谱修订工作操心,赵银英女士退休前是武警黄金指挥部副师级职衔,地质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就在为霞路的宗族历史和族谱修订忙碌奔波。
霞路在现在出名倒不只是因为赵氏宗族脉络的神秘, 更多是因为一只烧鹅。香港人、东南亚华人、北美华人很多都听说过“古井烧鹅”,最正点的是曾荫权夫人是当地人,每年都要回来品尝一番。这事儿还得从陆秀夫跳崖前一刻说起:忠心的陆秀夫是怎么也不会在打仗那会儿想起御膳房里的烧烤师傅的,但就是这位烧烤师傅日后的作为让旅行团揪出了具有经济效益的王族村落—据后人回忆,这位烧烤师傅的女儿学了几招秘方后,开始在这个叫古井的地方卖起了烧鹅,随着移民潮闻名遐迩好几个世纪。直到今天,旅行团都会慕名专程前来霞路乡田寮村口的烧鹅店撮一顿,然后在导游的指点下了解到这里有个王族村,都是赵匡义的后人,祠堂里供奉着赵宋王朝的诸位皇帝的神位和画像。游客们看着祠堂的眼神和看着堆砌在空地上的荔枝木并无区别,但大脑的思考却堵塞,因为以上的故事实在无法和赞不绝口的烧鹅联系起来。蒙太奇得厉害了。
政协主席的宗族观
三江镇紧挨着古井镇,住的也多是宋王朝赵氏家族的后代。整个镇不足5万人,却有超过5万人已经移民到海外和港澳台,其中聚居在东南亚的有近3万人。据当地人说,在马来西亚东部沙捞越州的泗里街,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能说三江话,遇到国内来的同乡,二话不说,一定会请去家里吃饭喝酒。
三江镇在整个广东地区都非常出名,不仅在于王族村后代们的传说,更有抗日期间的美文,刚刚从江门市政协主席位置退下的赵善祥先生,便记得父亲生前一直诉说的都是抗战期间的事迹。他在江门做统战工作许多年,与海内外宗亲社团和个人长期保持联系,“每年要回去老家两次,春节期间、还有清明前后,这是雷打不动的,我会带上女儿和孙辈一同去感受宗亲文化,现代社会都把感情看得很淡薄,除非志气志向爱好结合得很紧密,那在官场几乎找不到。回到老家,没有什么书记主席的称呼,长辈都叫我阿祥,孩子们有的比我辈分大,也叫我阿祥,熟悉的叫我全名,只有政府各级部门的同志才叫我书记主席,我感觉这样子很亲切,大家同说一口家乡话,同宗同族,增进感情,社会和谐。”
不过,赵善祥也对近些年风行的宗族主义有些保留意见,“现在社会前进了,宗族观念不再是以前革命时期所谓的封资修思想了,但是现在许多人将宗亲观念和爱国主义挂钩,我觉得有些过头。我们自己家族里的事情,后人们聚在一起只是追忆历史,说白了不忘亡国恨,大家都是同胞,不管姓什么,都有义务为祖国为家乡出点力。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姓赵又是有案可查的王族传人,有什么了不起。”有一天赵善祥迎来了湛江雷州市政法委副书记赵勇毅,他说要推荐一个叫赵明的企业家给赵善祥认识,原来,作为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秘书长的赵勇毅说服会长赵明来广东开设南粤支会,许多人力推赵善祥为会长,于是两位热心的赵姓后代把赵善祥拉进了赵姓宗族的世界家庭。
一千年的郁闷与轮回
斗门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侧,与江门市的新会区以崖门水道相隔,最近,当地政府正在筹建文化旅游名镇,因为这里有一个香火极旺的金台寺,以及有着近700年历史传承的王族后裔聚集的村落—南门村。在南门村里,有紧挨着的三座赵氏祠堂,分别建造于明代、清代和民国期间,在一间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祠堂中设有村行政办公室,赵承华先生便在里头办公,按他照着族谱等史料研究,算是太祖赵匡胤第二个弟弟—魏王赵匡美(廷美)的三十世孙。他非常骄傲的是从南门村走出去的王族后裔人才辈出,像前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赵伟强,还有一个原斗门首富、香港房地产大亨赵涛峰,每次回老家祭祖,都会给乡里建设捐不少钱。
这是赵承华给我们讲的故事,中心思想是他的老祖宗遗憾没有当上皇帝,使得他现在拿王族村说事儿,很多人都觉得并不是王族直系,有点理亏。赵家的开宗皇帝赵匡胤曾被临终时的母亲考过一次,没及格。母亲问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匡胤答是父亲积德保佑得来的。母亲深知这马屁没拍在节骨眼上,说这皇位其实是从孩子手里抢来的—是在后周的小皇帝刚上位时趁乱策划了“陈桥兵变”之黄袍加身。匡胤领悟了,母亲就讲,传皇位,最好是传给兄弟,交在后代手里只会江山不保。匡胤死后,匡义即位,匡义却没有按这个故事继续发展传位给弟弟匡美,而是传给了儿子,反而在生前给匡美定了些罪然后赐死。所以,在斗门的匡美一系后人至今耿耿于怀,更认为是匡义害死匡胤后编出来的故事。族谱上尽管也有匡美的画像,与太祖太宗位置相当,但其他皇帝的画像都被称为“御容”,偏偏匡美的画像被称为“真容”。
而元朝军队将大宋王朝流亡政府逼迫到江门新会崖门水道前30年,匡美一系后人便在斗门扎根,原因是族里领袖来到香山地区任县令统辖。30年后,一江之隔的对岸,上演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英勇就义,血脉保留得最完整的,反而是匡美一系,当然这中间也有陆秀夫的功劳, 他眼看大势已去便让带着“勤王”冲动的匡美一系隐居于黄杨山麓。有趣的是,宋朝的最后三位皇帝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亲兄弟,不小心圆了赵匡义的“传位说”,不过,那也都是在亡国之际大臣们因不甘心而进行的困兽犹斗罢了。
小村里的修谱老人
新台高速的终点斗门镇便是浮石村所在地,村长非常好客地邀请我们去到二楼茶几前就坐,备着廉价的自己抽的烟,激动万分地拿出所有和村历史及赵氏宗族有关联的图册和书籍,冷不防还搜出一张彩印头像,“这是我老祖宗,也姓赵的,但不知道究竟是谁。”这些图册和书籍均出自做赵恩普之手,村长介绍说这个老人家八十多岁,一辈子在研究村历史和赵宗族历史,住在第十坊。好啊,我们去拜访一下。
赵恩普先生似乎在做案头工作,见有客人来赶忙起身倒茶搬凳子,他说自己有点耳背,让我们说话大些声音。做了一辈子知识分子的工作,从学校校长到报社总编辑再到退休后的族谱及当地文化读本的修订工作,他甚至出了一本三音词典—台山话、粤语、国语,为当地文化普及做着最根本的工作。
在赵恩普的炫耀资本中,有一本密密麻麻的黄页,上头记录着这条村所有在外漂泊人士的联络地址,都没有电话,美加的、香港的、台湾的居多,在村里为文化事业捐款2000美元以上的,就有跨页的详细生平介绍。在赵恩普赠送给我们的他编写的《浮山志》中,就有赵炳炎—现任全美协胜公会元老、孔子大厦副董事长、美东赵族宗亲会总顾问、中华总商会常务董事等职,浮石村牌坊背面写着“我族无疏”,便是赵炳炎的题词。另有赵光华先生,前纽约州财税厅长。赵恩普说和赵光华的叔叔赵璇衡很熟,不过前几年他也移民去了美国,他给到我们这些名人的地址说,在美国有地址就可查到电话,公开的。赵恩普坚持和世界各地的宗亲通过传统书信联络,他认为这样是传递感情最好的方式。
华南的大多数村落其实都有像赵承华、赵恩普、赵崇仁这样的不管发生什么事儿都得向族谱靠拢与历史关联的弘扬宗族文化的农村知识分子。根据他们发自肺腑声情并茂介绍了他们的老祖宗们的精彩故事后,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宋朝赵家的那些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宗亲故事。
分享按钮>>宋嘉定元年暨阳概浦倪杨氏世谱序
>>这些的地名你能读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