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泉州人的太湖情结

    中华赵氏网 2012/11/22 20:29:19 余世磊


                                       一个泉州人的太湖情结

                    ——《泉州行记》之二

                                                      余世磊
     在泉州市下车,转车南安市石井镇,车行一个多小时,一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已分不出城乡之别了。南安市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即使是个小镇,看上去,繁荣胜过我们的县城。想起久居小县城的日子,真觉得自己是只井底之蛙了。

   车到石井镇,天色已晚,万家灯火。老朋友赵守林兄来接我,为我摆酒接风。守林兄原在文化馆画画,后来到石井镇开了一个做广告的店,业余时间研究地方文史,是个文史专家。他们赵姓成立了一个泉州赵宋南外宗研究会,赵朴初先生曾为研究会题名。守林兄不仅研究泉州赵姓,还涉猎全国各地赵姓。太湖赵家人才辈出,特别是出了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使守林兄非常感兴趣。他利用其所具备的良好条件,想尽各种办法,搜集得大量有关赵朴初家族的资料。几年前,守林兄从网上看到我写的有关赵朴初家族的文章,与我取得联系,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也是向他讨得一些太湖赵家资料。在一家旅馆住下,旅馆外就是大海,靠岸是个港口,集装箱和吊架林立。守林兄告诉我,这是一个获得两岸直通资格的港口,许多台胞从此登陆。奔波整整一天,有点累,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到守林兄家。一走进他家,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十分好闻。守林兄家的客厅,一面墙全部摆满了书。而且许多都是线装古本,书页已经发黄,装在蓝色的函套里,古色古香。左边一间小房,也全部是书,桌上、椅上都堆满了,真正是堆积如山。在这个极其深郁的经济氛围里,能感受到这样一片沁人的文化气息,确实难得。

   守林兄找出他通过多种途径得来的太湖赵氏资料,都是我以前不曾见到的,摆在我面前,仿佛一堆奇珍异宝,让我的眼睛发亮。有清朝皇室档案,记载赵文楷等履历,据说复印自台湾故宫;有赵畇《遂园试贴诗》,《赵氏家集丛刻》并未收录;有赵朴初曾祖母王梦兰《三十六鸳鸯吟舫存稿》,朴老生前曾往日本寻访此书而不得;有赵朴初父亲赵炜如一万余字的手记,披露了赵朴初曾祖赵继元参与剿捻事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由研究太湖家族延伸开去,守林兄还搜得不少有关李鸿章家族以及安庆等资料。有赵畇为李鸿章父亲诗集写的序文,有李鸿章家族中成为赵家乘龙快婿的许多人的资料……我一一翻看着,在我县历史上的几个人,原来很模糊,在这里发现他们的资料,使他们在我眼前突然清晰起来。记得很多年前,我去蔡家畈采访,偶然得到一本殷赉臣(光绪末年殿试取内阁中书)的父亲殷先拔的手抄诗集。殷先拔是同治年间优贡,但会试屡考不中,听蔡家畈人说,他曾在李鸿章家教过书,但这需要证据来证明。在守林兄家,我在一大堆史料中突然看到了殷先拔的名字,记载他曾教过李昭庆之子李经叙,李经叙为优贡,朝考一等,曾任金陵制造局总办,后驻使多国。

   太湖赵家的这些资料,缘何跋山涉水,流落到这千里之外的泉州?守林兄打开那本赵文楷诗集《石柏山房诗存》,上有著名的藏书家苏锡昌之印。苏锡昌是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人,其藏书甚丰,书的命运就像人的命运一样,人尚且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况这些书?看着这些曾经四处流浪的书,覆一身历史的风尘,心中不胜唏嘘。

   好书共赏,其乐无穷,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嫂子买菜做饭,酒足饭饱,品着铁观音,闲聊起来,得知守林兄的许多情况。石井镇隔海就是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石井镇人,当年他就是带领许多石井子弟,渡海收台。守林兄很早就研究郑成功、施琅等,现在郑成功纪念馆许多资料都是他私人获得的。2006年,他得到朋友转来的三本施琅之弟施显族谱,系手抄本,记载了施显之死,揭开了许多历史谜团。守林兄拿出那三本族谱请我观赏,据云,已有人出五万元想买得该书,但守林兄不为所动。的确,很多珍贵的东西,不是可用钱来衡量的。

     嫂子告诉我们,这些年,家中店里赚来的钱,都被守林兄拿去买书了。钱几乎不能经守林兄之手,倘若过其手,转眼就拿出去购书了。一开始,嫂子很不理解,后来对其“恶习难改”,也没办法,只能任随他了。守林兄性憨厚,不多言,唯好是书,家不积财,只积这些“破烂”,当地人很难理解,故有“石井一怪”之称。

    下午,守林兄还要赶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其中有一个有关纪念郑成功的会议。在石井街头,我们依依惜别。之后,嫂子陪我们参观了郑成功纪念馆、延平王祠等,又陪我们去看海,一直把我们送上离开石井镇的车。车子走出很远,回望风尘中的石井镇,不尽对守林兄嫂的谢情。

     守林兄还告诉我,他想把这些太湖赵家的资料编印成册。我心,一直都在感慨: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对我们这块地方的文史有着如此兴趣,下过如此功夫,我们这些本地方的人,是不是有点愧对祖宗?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安徽青年作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