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网新闻】族谱的形式与内容(二)
- 中华赵氏网 2013年1月28日 来源网络
一、族谱的兴起及其形式
族谱自有文字以来,始终伴随着家族组织的一种文献,是家族组织的构成条件之一。什么时候家族制度发达,什么时候族谱也就盛行。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形成后,人们根据家族的门第来选官、品人、联姻。门第不同,政治权利和社会身份也不同。天下的家族那么多,人们怎么知道哪家是士族,哪家是庶族?既使同一姓,因天下同姓的人也很多,又怎么知道谁出身琅玡王氏,谁出身太原王氏?这就需要有一种文献把天下的士族记载下来,人们根据这种记载来确认谁是士族,谁是庶族,谁是高门,谁是卑门。这种文献就是族谱。
族谱伴随着华夏民族一路走来,颇为跌宕起伏。在历史上曾经兴旺过一阵子,后来随着宗法式家族制度的瓦解而几近消亡了。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形成后,族谱又再次盛行起来,不过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西周春秋时的族谱不同了。这时称之为“族谱”的文献,主要有三种形式:
1、家传这是最初级的形式。一个家族之所以在一个地方兴旺发达起来,必有几个人对家族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或者做过朝廷要员,或者做过封疆大吏,他们的子孙就为他们立传,表彰他们的功绩,显示自己家族的身份。如:《荀氏家传》、《袁氏家传》(汝南)、《裴氏家传》(河东)、《褚氏家传》(阳翟)、《谢车骑家传》(陈郡)等。
2、族谱的第二种形式是“家谱”,或叫单姓族谱,每姓每族一本。家传是传而不是谱,只能记载家族名人事迹,不能把所有族人都记上去。光有家传还是无法搞清家族所有人的血缘关系的,于是有人以家传为基础,以家族的世系为脉络,把包括名人和非名人的所有族众贯串起来,注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这就是家谱了。
3、族谱的第三种形式,也是最高最典型的形式是“簿状族谱”,后来又叫作《百家谱》、《东南谱》、《十八州谱》、《天下望族谱》等等。家传、家谱都是私家撰述,不具法律效力,必须有一种得到朝廷认可的官撰的族谱,才能据以确定谁是士族,谁是庶族.才能据以选官、论人和通婚。官修的族谱不是某一姓的家谱,而是全国或某一郡族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以一定的形式记载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在这种官撰的族谱中,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进去,每姓士族又都详细列其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这就是簿状族谱。所谓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有司选举必稽谱籍(郑樵《通志》卷二五《氏族略序》一《氏族序》),就是指这种官修的族谱。官修族谱不仅同士族的仕途性命攸关,而且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要对所有自认为是士族,并将其家谱上之于官的家族进行甄别、认定,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与重撰,所以朝廷设立专门的常设机构图谱局主持撰修工作,置郎和令史等官来执掌(《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载沈约语),并汲收对族谱有研究的学者参与其事。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籍氏名人楷模】籍华 我国著名编剧\作家
>>【籍氏名人楷模】籍同冰 原地矿部物探遥感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