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网新闻】“大红袍”进京第一人赵泉山
- 中华赵氏网 2013年3月3日 经济媒体网
大红袍,这个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皇家宫廷的“大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随着茶成“国饮”潮流的掀起,精品意识的召唤,生态保健的要求,市场波涛的涌动,她终于被呼之而出,走进京都,迈出国门,亮相于主流社会。然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一位执着的退伍军人,他就是武夷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泉山,“北斗一号”大红袍第三代传承人。
茶郎情系大红袍
1984年,刚从部队退伍的赵泉山一个人从武夷山来到了北京。乡亲们都知道他是来看奶奶的,因为赵泉山一家是1963年从北京香山迁到武夷山的,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都还在北京。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此次来京他是要实现一个盘踞心头很久的梦想。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写着“大红袍”三个字的地方,那里种着6株名满天下的贡茶树。在赵泉山这里,“首都北京”和“贡品大红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了挥之不去的情结。
从1984年至1998年间,他先后十次背着大红袍进京。因为没钱,他只能买38元的站票,一路行程30小时。上车以后,他顾不上自己,第一要务就是把随身带着的大红袍安置到行李架上,能随时看到才会放心。他在北京走过无数条大街、推开过无数道门,但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了大红袍,他曾在北京推车卖哈密瓜,因为未在指定地点遭到执法人员查处;为了大红袍,他寄住在一位北京大妈家里,靠给人家推煤、烧锅炉充当房租;为了大红袍,他啃着长了毛的豆包度过春节……
他也曾想到过放弃,然而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葱绿的茶山、闻到浓郁的茶香,想到生长在岩缝和沟壕里的大红袍,是多么坚韧、醇厚,自己有多少困难都被抛到了脑后。一次次挫折面前他仍然坚信:大红袍的品质和身价足够吸引北京的市场,惟有持续,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大红袍落户马连道
1998年间,马连道茶叶街的悄然兴起,引起了赵泉山的注意。
赵泉山来到马连道,看到茶商云集、车水马龙的景象,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当时就铁定一条心:死也要死在北京,路上死路下埋,一定要在北京发展,实现自己让“大红袍”荣归故里的夙愿。
当时赵泉山还没有实力独自经营茶叶店,他就在马连道10号的西门,一边经营消防器材,一边寻找商机。苦挨了一年后,终于在1999年的一天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赵泉山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因为他代表的武夷山茶叶总厂传来了消息: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武夷岩茶“大红袍”获得金奖。赵泉山作为武夷山茶叶总厂在北京的首席授权人,看到产品有了知名度能不高兴嘛。虽然眼下经营还很困难,但获奖的消息无疑能给赵泉山的推销助上一臂之力。在北京这么久了,他对北京的茶叶市场做了一番调查。调查发现,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吴裕泰茶庄,在北京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享有“货真价实”的信誉,如今自己的产品获得了金奖,何不以吴裕泰作为突破口,为“大红袍”敲开北京市场的大门。那天,赵泉山拿着“大红袍”茶叶和获奖证书,来到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找到吴裕泰茶庄。经过一番介绍,凭着“大红袍”的品质,再加上“吴裕泰”识别茶叶的眼力和经营魄力,双方一拍即合,“吴裕泰”当即收下了他的“大红袍”茶叶,作为至尊茶品摆到了他们的柜台上。
赵泉山为“大红袍”找到了门当户对的“婆家”,名声也随着老茶庄“吴裕泰”悄悄地传开了,渐渐成了京城茶叶市场的宠儿,同时得到了北京老百姓的认可。2001年4月11日,赵泉山结束了在北京的游击生涯,在刚刚开业的马连道茶城二楼,注册了北京武夷山茶叶有限公司,终于让“大红袍”在北京落了脚。
武夷岩韵三代情
说起大红袍的命运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时任民国中央茶叶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的吴觉农先生。1942年,吴老给蒋介石写了一份报告,讲述自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大红袍的命运随国运日渐衰败,提出振兴大红袍的计划——“北斗一号工程”,意为大红袍是茶界的泰山北斗,也就是众多茶叶品种的坐标。之后“北斗一号”大红袍记入了当代出版的《中国名茶志》,吴觉农先生即成为“北斗一号”的命名人。第二个人是“北斗一号”的沿用人,大红袍无性繁殖的创始人姚月明。姚老195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茶叶专业,被分配到武夷山,挑起了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的担子。几十年间,他利用无性繁殖技术,让大红袍这个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红袍”泰斗,他沿用了吴觉农先生的“北斗一号”,成为“北斗一号”的第二代传人。
2002年10月的一个下午,忙碌了一上午的赵泉山正在清点货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一位中年女子的陪同下走进了店铺。赵泉山忙招呼客人,可奇怪的是,客人只是简单地看了看店里的茶品,就与他攀谈起来。来人问他是不是赵泉山,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自我介绍说我是姚月明,早就听说你了,这次是来北京开会顺便来看看你。赵泉山听了惊愕地张大了嘴,半天才想起请老人落座。那天他们谈了许多,从 “大红袍”的历史和现状,谈到营销策略与未来,再谈到中国茶文化的传承,赵泉山与老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是太阳落山了。老人站起身来说:“我知道你为大红袍奋斗了许多年,非常不容易。现在我只想对你说,做茶必须先做茶文化,只有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推广大红袍。” 赵泉山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容深深地点了点头。那一刻,姚老先生认定了赵泉山这个弟子,赵泉山也更坚定了走“大红袍”这条路。
赵泉山信奉师徒如父子这句话,自从结识了姚老,他每次回到武夷山,第一个就去拜访他老人家,除了向老人请教茶叶营销和弘扬茶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还对老人问寒问暖,有时还要替老人操心一些家务事。他从心眼里敬重这位为武夷岩茶贡献了一辈子的老师。
姚老也非常喜欢赵泉山,看重赵泉山的人品和奉献精神,视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把自己一生积累的有关武夷岩茶的知识和经验,向赵泉山倾囊而出,并授权他注册了大红袍商标“北斗一号”,还在公司担任高级顾问,同时负责北京武夷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北斗一号”大红袍的监制工作。为了“北斗一号”大红袍,姚老于2005年引荐赵泉山认识了当代武夷岩茶名丛泰斗、曾任母本大红袍科研组组长和武夷山农业局党委书记的罗盛财老先生。2006年,姚老去世前,医院病床上不断叨念的名字都是赵泉山。为了老人这份嘱托,为了让大红袍走进千家万户,赵泉山于2007年再拜罗盛财先生为师,聘请罗老为公司的高级顾问,直至今日。
“北斗一号”屹立京城
“踢正步、走正路”,这句口号是赵泉山在2002年成立军旅小组时提出的。当时媒体出现了一些对马连道茶城的负面报道,称马连道的茶叶质量不过关,这引起了茶商们的强烈不满。这时候同是复转军人的茶商艾有珍找到了赵泉山,说由于不实的媒体报道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我们经营的产品都是质量过硬的,应该用事实说话。于是赵泉山和艾有珍商量,加上曾经看管十八颗西湖龙井的戚邦友等十几个老兵,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了马连道茶商分会军旅小组。
军旅小组制定了“踢正步、走正路,做食品安全的忠诚卫士”的宗旨,坚持“正气做人、诚信为本”的原则,先后组织了多次到驻京各大部队的慰问活动。近十年来,赵泉山带领着军旅小组慰问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首都交警、总后勤部、总参谋部等地;2009年祖国六十年大庆前夕,他带领军旅小组到阅兵村送去了价值百万元的茶叶,得到阅兵副总指挥程志强参谋长的接见,还给他们颁发了奖状。
在他的带领下,军旅小组成员用最好的“大红袍”、“龙井”等名茶,慰问了部队指战员,同时宣传马连道有好茶,以军人的凛然正气,驳斥了社会上的不实之词,挽回了不良影响,让“北斗一号”在北京深入人心,红遍每个角落。
大红袍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还有赖于一系列的活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母树大红袍入藏博物馆,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等,茶王的魅力让很多消费者赞叹不已。
曾经为“大红袍”走进京城所付出的一切,赵泉山都认为是值得的,因为那就是他的理想和信念。如今“北斗一号”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原商业部副部长何济海亲笔题词,被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华大红袍茶之冠”称号,他掌管着旗下的两个公司和一个茶厂。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担任了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北京分会会长、武夷山大红袍北京推广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鲍氏家谱源流】江西省九江市都昌鲍氏宗谱全卷
>>【侯氏名人楷模】侯钰鑫:来自云贵高原的苗族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