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古代名人】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黄帝
- 中华赵氏网 2013年3月10日 赵凌收源网络
(炎黄二帝雕像 郑州)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部落联盟的缔造者,同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及其关系的史料。
炎黄胞族,肇启文明之光
我国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晚期,距今约5000年之际,生息于渭水流域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先民从渔猎、采集经济向农耕文明过渡,其代表人物就是炎帝、黄帝。
炎帝和黄帝是同出于少典氏部落的亲缘氏族首领。炎帝族是一个崇拜火、善用火的定居农业氏族部落,成长壮大于姜水之畔。姜水是渭水支流,位于今宝鸡市区,“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一统志》)。
炎帝又号神农氏,传说他改进农具“制耒耜,教民耕作”;又以善用火而名,“炎帝为火师”,“钻燧生火,以熟劳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炎帝还“尝百草水木甘苦”,用其为人治病,发明了医药;制作五弦琴,开中国原始音乐舞蹈的先河;还以“日中为市 ”,进行贸易活动;又“作陶治斤斧”,从事原始制陶业,等等,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炎帝族兴盛之时,黄帝族也在姬水之畔发展壮大起来。黄帝族与炎帝族是胞族, “黄帝族所在的姬水,……应距姜水不很远”(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625页)。史学家杨向奎先生认为:“姬水即漆水,在周原一带”,“出右扶风杜陵歧山,东入渭”。漆水河发源于今麟游,流经扶风县与湋水汇合后在武功县境内注入渭水。漆水之畔孕育了黄帝部落。
黄帝后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之世,华夏文明进入兴盛之世。《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
部落迁徙,炎帝泰山封禅
神农氏时代晚期,在中华大地的黄河、长江流域,主要活动着华夏、东夷、苗蛮等三大部落集团。处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华夏、黄河下游地区东夷,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较为发达和先进。
渭水是黄河最大支流,其中游地区(古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气候湿润、林草茂密,土厚水丰,自古“膏壤沃土”,华夏部落集团主体炎帝、黄帝兄弟部族在这里创造了原始农耕文明。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抛荒种植,这就使得原始氏族部落过一定时期必须迁移新地,加之氏族内部婚姻禁例的日益严格,部落人数较快地增殖,因而寻求更大更广阔的生息地已成部落发展的必需,于是出现了氏族部落大迁徒。炎、黄部落分两路东迁。
黄帝族是顺洛水南下,到今陕西大荔一带,东渡黄河,沿着中条山、太行山逐渐向东北走,到达燕山以北今涿鹿一带。
炎帝率姜族部众,顺渭河向东迁移,渐次沿黄河南岸进入广阔的中原地区。这里土地更为肥沃,水草更为丰茂,对善为农耕的氏族更为有利,炎帝族得到较快的发展,形成更大的部落。炎帝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后迁曲阜(今山东曲阜)。炎帝巡狩部落领地,曾到东方第一高山──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宗教活动,“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史记·封禅书》)。
部落争战,炎、黄缔结联盟
在炎帝部落入居中原大地的同时,位居黄河下游、江淮之间及沿海一带的东夷(包括以太皡氏为祖先的风姓部落群和以少皡氏为祖先的嬴姓部落群)族,又称九黎,此时以蚩尤为大首领,也由东向西迁移。双方渐渐发生摩擦,后来酿成争夺部落生息地的大规模械斗,即原始部落战争。蚩尤率领81个氏族,不仅人多势众,而且能冶炼铜矿锻造戈、矛、戟等锋利武器,战斗力十分强大。双方在涿鹿(今河北涿县)之阿展开了激烈的争战,结果炎帝族战败,被赶得无处生存,“九隅无遗”(《逸周书》)。许多部众投奔黄帝族,炎帝无力禁止。为着部落的生存和发展,炎帝遂率众氏族求援于黄帝,以期联合起来对付强大的蚩尤。
黄帝族此时已形成一个有25个子族的大部落。炎帝虽败于蚩尤,但其部落规模与之黄帝族相当。尽管炎、黄本是亲族,但由谁来担任部落联盟大首领问题上,各不相让。最后,只好诉诸武力决斗,“胜者为长”(《吕氏春秋·荡兵》)。战斗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展开。黄帝族战士强悍善战,尤其是部落中六个以兽为图腾的氏族“熊、罴、狼、豹、豸区、虎为前驱”,四个以鸟类为图腾的氏族“雕、曷鸟、鹰、鸢为旗帜”。炎帝族奋力迎战,连战三阵,最后黄帝得胜,从而取得联盟大首领的领导地位,炎帝也自然成为联盟领导成员。华夏族的炎、黄两个亲属部落从此结成永久性联盟,向中华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部落融合,奠定华夏初基
炎、黄部落联盟在黄帝的领导下,遂与蚩尤率领的东夷部落大战于涿鹿原野。经过长期而激烈的战斗,蚩尤战败被杀。黄帝、炎帝对待战败的东夷族大众,没有像蚩尤对待炎帝族那样赶尽杀绝,何况不同战败部落的贤能携手,是没有继续相处的办法的,于是允许其平等地加入华夏部落联盟,使少皡清安抚蚩尤的旧部以相安相处,“乃命少皡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逸周书·尝麦》)。由于华夏部落联盟吸收了东夷少皡氏等非亲属氏族,从而形成新的部落大联盟。
此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大联盟又加强对周围氏族部落的统一战争,“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威服”(《国语·晋语》)。华夏部落大联盟进一步扩大不同血缘、经济、文化的氏族部落之联合。《史记》云:“黄帝封奉山,禅亭亭。”上古传说“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逸周书·尝麦》),充分表明了炎黄之世所奉图腾不同的众多氏族的大联合。
炎、黄各氏族入居中原大地,并与东夷族渐渐形成“错居杂处”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各游牧氏族向定居农业经济发展,促使了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通婚,加快了各氏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原先炎黄血缘部落联盟开始向由不同血缘氏族组成的地区性部落联盟发展。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到尧、舜、禹先后任联盟首领的时期,又与居住在南方的苗蛮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一个较稳固的地区性部落大联盟。
华夏部落联盟是为中华民族的雏形。炎帝开氏族融合之先河,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了华夏族。在华夏族成长过程中,炎、黄部族一直居于主导和领导地位,因此,后世尊奉炎、黄二帝为华夏族始祖。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华”。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的自我称谓。随着华夏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成为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如今,“华夏世胄”、“炎黄子孙”已是海内外华人骄傲的自称,和民族团结统一的巨大凝聚力所在。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赵氏网新闻】高峰后裔綦江南山华年支坪拜祖恳亲即续修谱大会
>>【倪杨氏古代名人】黄州府经历司芳公之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