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古代人物】义和团首领赵三多
- 中华赵氏网 2013年4月23日 河北邢台日报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邢台侠义之士的故事广为流传。近日,记者走进了一位慷慨悲歌之士、清末义和拳的发起人赵三多的故里——沙柳寨村,去寻访赵三多和义和团的故事。
农家小院走出英雄
沙柳寨村位于威县县城东15公里处,地处平原,村民多以种植棉花为生。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平原村落,当年出了个清末
威震八方的反帝爱国英雄赵三多。
如果没有向导,你很难在众多的小巷和民房中找到赵三多的故居。
一位叫赵金岭的老人为我们打开了赵三多的故居大门。这里近些年都由这位老人看管。
院子不大,典型的北方民居。院内北屋三间,西屋三间,正房门额上一块有些斑驳的黑色匾额,上面写着“赵三多故居”几个字。
赵金岭介绍说,1841年,赵三多就出生在这个普通贫苦的庭院里。他家世代务农,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中年时做推车挑担的小生意,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性格。他好打抱不平,后来当了拳师,非常受人拥戴。在各地先后招收弟子2000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梅花拳首领。
19世纪90年代初,山东冠县(位聊城市西)黎园屯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事件。他被当地人民邀请率卒众声援,在率徒弟至梨园屯比武“亮拳”的3天里,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3000余人。这迫使清军不敢动手拆庙。从此,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运动迅速在全国掀起了反帝爱国热潮。
随后,慈禧太后下令“围剿”义和拳。清兵攻破起义军的大本营广宗,杀害起义军和村民数千人。赵三多突围后隐蔽于巨鹿姬家屯,后被捕。他宁死不屈,绝食7天而死,终年62岁。由于赵三多最早举起义旗,威县也便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四通八达的议事厅
义和拳议事厅和赵三多故居相隔近60米,是赵三多等义和拳首领当年讨论决策军机大事的场所。作为义和团运动正式发端的义和拳蒋庄马场起义,就是在这里酝酿的。2006年,这里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议事厅原为沙柳寨赵氏家族的一处宅院。赵三多在蒋庄起义前后,在此以武会友,秘密策划,酝酿了义和拳(团)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帷幕。
打开大门,抬眼看到一个碑亭,里面有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赵三多纪念碑”。院子很大,北面是一座老屋。赵金岭告诉记者,当年,这就是义和拳的壮士们开会商讨重大事情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展览室。
赵安福介绍说,赵三多选此处宅院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此院处于两条拐弯胡同的中间,前通大街,后通村后的义和拳武场。易于放哨和撤退,院子的东南角原有一个砖砌的上房用的阶梯,在危机的情况下,还可以迅速上房撤退。
西侧展厅内,正中为赵三多戎装画像,手提大刀,英武刚毅,正气凛然。中厅还陈列着部分义和拳旗帜、武器和有关碑刻,向人们诉说着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英勇斗争的历史。
英雄精神励后人
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向赵金岭和赵安福打听赵三多后代的一些情况。
“赵姓的人很多,但赵三多家里一直是单传。目前,没有听说过赵三多后代的事情。”赵金岭老人说道。
2006年时,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去世。据说,他是赵三多的重孙,但无法详细考证。
记者随后又来到该村最年长者82岁的赵柱其老人的家里打听消息。老人告诉记者,听他爷爷辈的人说过,当年赵三多被捕后,亲戚朋友为了躲避株连,大都卖了房子和器物远走他乡,逃难去了。
摘自 河北邢台日报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江西燕氏宗亲分会组织走访慰问军山的燕氏老人
>>【满氏网新闻】满氏、竺氏、落氏三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