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网新闻】韶山白龙潭赵家祠堂
- 中华赵氏网 2013/5/7 11:22:51 转自新知社
韶山白龙潭赵家祠堂
《中湘白龙潭赵氏七修族谱》上面记载:公元一四 0四年(明永乐二年)宋太祖赵匡胤之嫡系子孙明武略将军赵突率军从苏州迁驻湘潭涓江白龙潭畔,故人称赵突驻地为赵家营。赵突爱其地水秀山青,沃野平畴,解甲归田,定居下来;并率其子孙在赵家营建有宏伟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特色的赵氏宗祠,作为供奉赵氏历代祖先神主的场所。
赵氏宗祠共三栋进深,祠前有一圈红石围墙,围墙右侧有座大槽门;从槽门进去是个前坪,站在前坪中央,便见到宗祠第一进的巨大正门;正门的花岗岩横梁上雕有二龙戏珠,龙身是镂空的,一段一段在云中翻滚,门页上有两位极其威武的门神画像——秦叔宝与尉迟恭。
正门两侧是双层楼房的八个大窗户,窗户之上的檐边下有几组大型的浮雕彩塑,其中有“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等,龙和人都栩栩如生。
从正门进入便看到大坍池里那两棵巨大的银杏树。这两棵银杏树是赵突亲手所栽,几百年才长成参天大树,树身需数人合抱,树叶像两把张开的大伞,即便是六月炎天,树荫下也十分凉爽;尤为可贵的是两棵树一雄一雌。雌树每年结果,可采摘银杏(白果)百斤以上。
站在银杏树下先回头看见第一进上的大戏台,戏台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古色古香,虽是年代久远,仍色彩斑斓。戏台两侧有走马楼,右侧走马楼下的墙上有一排石碑,碑上镌刻历代整修宗祠捐款人的姓名和银数。
第一进共有八间住房,一间供守祠老人居住,其余是族校教师的办公室和卧房。
回头经两棵银杏树之间拾级而上,便进入宗祠的第二进。这一进除两侧有火砖砌的风火墙外,全用巨大的斗拱伞柱支撑屋顶,形成宽阔敞亮的空间,是祭祀祖先摆祠堂酒的厅堂。
大伞柱上有楹联,记得其中之一首是:“垂千载之泽积德累仁,发百世之支流长源远。”
经过第二进,再往前行,是一个小坍池,中间有小石桥,两侧池中有黄杨木和月月红之类的花木。坍池两侧是钟鼓楼,左侧安一面直径 一米左右的大鼓,右侧楼上悬挂一口胸围数米的大钟,守祠人按时击鼓敲钟,晨钟暮鼓,雄壮宏亮的声音响彻赵家营的上空。
经小坍池中间的小石桥拾级而上,进入第三进,中间是一座大祭殿,神主台上有五排高达一米的赵氏历代祖先的主位牌。每块主位牌都用二龙戏珠装饰,彩绘镏金,虽然年代久远,仍金碧辉煌。神主台两侧大石柱上也有楹联,
楹联以“祖宗”两字冠顶:
“祖德昭彰,振家声于清献,宗功浩荡,创世业于营平。”
楹联字体笔力雄浑,镌刻精美,镏金闪光,与第二进和戏台上的楹联一样,十分清晰。神主台下有一张四只大怪兽腿支撑的长方形大香案,香案上有个大香炉。守祠人早晚在炉里插上三根点燃的香,淡淡的清香弥漫于祭殿之间。自古以来宗祠中的大祭殿都有堂名,如毛氏宗祠称敦本堂,赵氏宗祠称连壁堂。
大祭殿的两侧是族校的教室,黑板、课桌椅、字纸桶、痰盂、箕扫摆放整齐。
三进宗祠的大屋顶都有高耸的风火墙,盖的全是琉璃瓦,屋脊上巨大的黄绿色琉璃葫芦塔、鳌鱼头、镂花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站在宗祠大门前远眺,可以见到巍峨的南岳衡山如屏风矗立,滚滚涓江似白练飞舞而来。宗祠三面有族山环抱,经几百年封山育林,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上有座石桥,石桥边耸立一座猫形石雕成的巨大的焚字炉,原来赵突将军为培育后人,在祠中设有私塾,延师讲授文化,习贴练字,废弃书纸不得乱抛,定期收集,投入焚字炉焚化。
宏伟壮丽的赵氏宗祠是赵突将军在明代永乐年间建造的,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成祖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永乐年间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宏伟壮丽的皇宫——北京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故宫今犹在,成了全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若是同时建造的赵氏宗祠还在又该多好。
除了敬奉历代祖先的宗祠,还有敬奉单个祖先的公祠,如《湘潭县志》所记公元一九四五年夏八路军南下支队驻军湘潭花石的黄祉公祠,就是黄祉的后人为他立的祭祠。黄祉公祠和它旁边的德所公祠规模也都比毛氏宗祠大,第一进有大戏台,第二进是大祭殿;两旁有厢房围住一个大院子。类似北京的四合院;但当年湘潭人叫一颗印建筑,因为它四四方方像古代的印章。规模小的公祠如赵雁飞后人为赵雁飞建的雁飞公祠,则中间建有祭堂,两旁配有横屋,像一个侧放的工字,湘潭人叫一担柴建筑。这种公祠也有神主台,黄祉公祠神主台供奉黄祉的神主牌位,雁飞公祠的神主台供奉赵雁飞的神主牌位。建公祠时后人便在旁边种植樟树等四季长青的树木,以利风水。黄祉公祠、雁飞公祠里的“公”,不是公侯伯子男里的公爵,只是晚辈对先辈的一种尊称。这种公祠湘潭人叫公屋,家境贫困无房可住的后人可以到公屋里遮风避雨。四合院式的公屋大都用于公益事业,如黄祉公祠改建成了盐埠粮站,德所公祠内办了盐埠小学。赵成爱公办了东晓小学等等。
六十年来,湘潭县境内的宗祠与公祠基本上都已灰飞烟灭,如今可以看到的,也许只有韶山的毛氏宗祠与毛鉴公祠和毛震公祠了。
宗祠与公祠只是后人供奉祖先神主,祭祀祖先亡灵的场所。我在赵氏宗祠里读过几年小学,没有看见有族长办公的房间,也没见过什么族规族律,见到的只有族山上那块禁止入山砍伐的大石碑;但听长辈讲过:族人作奸犯科,严重的会绑在楼梯上沉入白龙潭,轻微的则押入祠堂在神主台下打几十板屁股,这种说法一代一代相传,所以族人从小就怕作奸犯科做坏事被打屁股、沉潭。赵氏宗祠建成数百年来,没有把人沉入白龙潭的记录,也没有人在神主台前打过屁股的传闻。至于祠堂酒,解放时我十岁了,我记得清清楚楚从来冒吃过祠堂酒,我见到族中长辈唯一的一次聚会,就是公元一九四三年他们在祠堂里主持刻印《中湘白龙潭赵氏七修族谱》。这用楠木箱装着的族谱,在北京图书馆可以见到,也许因为它是宋太祖后人生活在湖南湘潭县境内的真实记录,所以被珍藏。
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重祖宗长辈、孝顺父母的优秀传统,几百年前的赵突为供奉祖宗修建了赵氏宗祠,几十年前的伟人毛泽东保住了毛氏宗祠,我这个平民百姓还记得那些供奉祖先的祠堂公屋。我写这些事,并不是主张重建祠堂与公屋,因为聚族而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只是希望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敬重祖宗长辈、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赵卓民
二0一二年三月九日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