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网新闻】南越王赵佗 毛主席眼中的"南下干部第一人"

    中华赵氏网 2014年1月1日 文化中国网


             

  东垣(真定)在成为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帝王缘,因此演绎出一段段不寻常的历史,影响和左右着东垣的命运,而从东垣走出的历史人物,同样创造着传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从东垣(真定)走出的,曾被毛泽东誉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南越王”赵佗,他是这一时期东垣(真定)的文化符号。

“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是从东垣走出的著名政治家,是滹沱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

赵佗(?~公元前137年),秦代将领,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出任南下将领进军岭南,平定岭南后,任南海郡尉、龙川令,秦灭亡后自立为南越王。《资治通鉴》第十二卷中,记述陆贾对赵佗说:“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秦朝以前的岭南地区,包括现在的香港、澳门、海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福建南部,散居着众多的越族部落,被称为“百越之地”。在中原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社会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带还是欠开发的荒蛮之地。

  秦始皇平灭六国后,开始实施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大业,把进军的目光盯向了“百越之地”岭南。这时,赵佗已是秦朝的将领,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赵佗受命,和大将屠睢率领50万大军进军百越。

平定百越之地后,赵佗又向秦皇建议,从中原地区迁徙人口到岭南。秦王朝共向岭南移民50万人,与越族民众混居杂处。至此,岭南地区归入秦朝版图。其地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这是中原王朝最早在岭南地区建立的行政区划,也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确立的政权。赵佗任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尉(最高军政长官),史称他为“尉佗”。

统一岭南自为王

   赵佗自立称王先后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秦末汉初,从公元前209年到汉高祖十一年(公元196年)历时约14年,后归汉称臣;第二次是发生在西汉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至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历时4年,再一次归汉。

赵佗第一次称王,还是好理解的,也算是“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正是天下大乱之时,不仅各路义军打出反秦的义旗,最大的义军领袖陈胜自立为王,而且六国诸侯贵族后裔也趁乱纷纷“复辟”为王。赵佗在天高皇帝远的岭南称王,不过是随大流而已,似无可多指责。

而第二次称王,社会背景和性质就截然不同了。那时,已是西汉建国20多年后的真正大一统时候。这一次称王,性质和第一次又有不同,第一次是“王”,名为“南越武王”。而第二次,则是“南越武帝”,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体制,“王”为藩臣,“帝”为君王。不仅有了名分,而且起居举止也按君王的规制,俨然帝王派头。

我们看看赵佗第二次自立称王是怎么发生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4年)刘邦去世,接班的孝惠帝,继承了刘邦的治国方略,南越和汉王室的关系一如既往向前发展。但孝惠帝只在龙椅上坐了七年就辞世,太子年幼,朝政大权落在吕雉手里。吕后对边疆地区,一反刘邦安抚的政策,极力推行歧视和高压政策,公然下诏搞经济封锁,限制岭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尽管吕后不仁,赵佗不想不义。他一方面安抚岭南各族人民,防止民族分裂倾向;另一方面委派内史、中尉、御使,先后三次赴京上书,向吕后陈述利害,不要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来来回回折腾了5年,期间,不好的消息直往赵佗耳朵里灌,有人奔赴南越,声称吕后要捣毁在真定的赵佗祖坟,诛灭赵氏兄弟宗族,并下诏长沙王出兵攻南越。

  刨祖坟,灭九族,赵佗再也按捺不住了,愤然与吕后王朝决裂,于公元前182年自立为南越武帝。

诚心归汉,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代英杰

   由“王”到“帝”,一字之差,性质天壤之别——诸侯升格成了皇帝。

接下来的就是兵戎相见。第二年吕后派兵进攻南越。眼看一场腥风血雨就要倾覆在岭南上空。幸而汉军兵士不适南越气候,疫病大发,保命都成了问题,何谈攻战杀伐?一直攻不进岭南。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公元前180年,长安又一次改朝换代,随着吕后寿终正寝,权柄又回到了刘邦子孙的手中,汉文帝刘恒即位。刘恒和他的尊号孝文帝一样,“文”治当道,在处理和南越的关系上,显出了宽阔的胸怀和睿智的战略眼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岭南罢兵。接着修正吕后对越打压、歧视政策,采纳陈平等老臣建议,和南越王重新修好。为了显示诚心,在真定上马了一项大工程——大兴土木,重修赵佗先人墓。

  汉文帝为赵佗父母修筑的墓冢,成了西汉王朝维护祖国统一措施的一个重要象征。从陵墓的规格,可以看出汉文帝的重视程度和对赵佗的诚心。不仅如此,汉文帝还下令在真定为赵佗先人墓置守邑,岁时奉祀。

帝恩不仅施予逝者,更将施予活着的人。汉文帝从真定召见赵佗从昆弟,尊官厚赐。

   做完这一切,汉文帝又请老臣陆贾二次南下岭南。这一次,仍然是一纸言辞恳切的诏书,外加“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的赏赐。汉文帝的宽大胸怀,使本无意和中原决裂的赵佗毫不讲条件地去帝制,归汉朝,并将岭南的珍奇“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回赠文帝。赵佗作为汉王朝的一位藩王继续治理南越。

   从客观上分析,赵佗两次称王,都是客观环境使然,可以说,是被迫的,而他归汉称臣,却是心甘情愿的。我们可以这样定位赵佗:在祖国统一史上,他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安文联  本文据栗永著《东垣传奇》手稿改编而成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中华庞氏宗亲联谊总会2014年新年慰问
>>【公告】第四届中华全氏宗亲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