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赵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赵氏论坛 >> 赵氏新闻 >> 浏览主题 版主
 
 赵氏新闻   赵氏源流   赵氏家谱   赵氏人物   赵氏企业   捐助留名   赵氏起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解文说“趙”(3) 已阅:3530 / 回复:0(楼主)

(续二)

    与赵姓相关的文化,是很有意义、丰富多彩的,也是其他姓氏所无法比拟的。有关赵国或赵姓家族故事的成语、传说等异常丰富,据统计仅成语就有300多条,现在广为流传的也有60多条。比如:安然无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废俱兴、百闻不如一见、初出茅庐、从天而降、奉公守法、黄袍加身、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纸上谈兵、旷日持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毛遂自荐、顶天立地、背水一战、不遗余力、奇货可居、刎颈之交、贫贱之交、盛气凌人、路不拾遗、黄梁美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锦囊妙计、开卷有益、立功赎罪、抛砖引玉、披坚执锐、萍水相逢、破釜沉舟、气壮山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锲而不舍、三寸之舌、三人成虎、守口如瓶、水火不相容、适得其反、天经地义、望尘莫及、小题大作、雪中送炭、寻章摘句、眼中钉、一去不复返、一意孤行、依样画葫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争先恐后、之乎者也、指鹿为马、食不甘味、将欲取之必先为之、按兵不动、不修边幅、利令智昏、怒发冲冠、大声疾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等。至于涉及赵姓的掌故和传说也有很多,如赵氏孤儿、赵简子试子择嗣、指鹿为马、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泥马渡康王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此外还有很多,如:赵曰可爱、赵孟之贵、诛心之论、翳桑饿人、沉灶产蛙、赵厕、庄周说剑、毛遂堕井、以蒲为脯、咸阳市中叹黄犬、赵公元帅、问牛知马、赵礼让肥、女人祸水、燕啄皇孙、覆壁避祸、赵瞿遇仙、赵生及第、赵老送灯台、拔钉钱、香孩儿营、卧榻之侧,岂容鼾睡、鼎铛有耳、长春节、大宋玉音、半夜之会、一琴一鹤、著脚书楼、丑丑妇,胜空房、赤脚大仙、赵侯咒鼠、梦得词女、赵五娘等。这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赵姓人家这一无形资产真是价值连城。为什么其他姓氏的历史不像赵姓的历史能凝结在成语中,有着雄厚的文化根基,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再有一例可管窥一斑:元代著名(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1241~1318),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取“肖”从“趙”之意,读音也相近。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表示以“南”为“所”;名住地为“本穴世界”,移“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郑思肖论诗主张“灵气”说,认为诗是天地、人心“灵气”的集中表现。他的诗多以怀念故国为主题,表现了忠于赵宋的坚贞气节,如《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可见赵宋宗室文化受人之尊、影响之大。或许,这个郑思肖取意“正思赵”,念其祖宗耿耿不忘,正是赵氏皇室的后代。自改姓郑后其后代子孙便在东南沿海播迁郑姓了。当然更多的人可能还是改姓黄(音通“皇”,取皇室后人之意)了,所以本来宋代赵姓在南方人口密度比北方大,只是因改姓经过千年演变至今成了黄、郑遍东南了。
    中国封建社会创造登峰造极和科技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赵宋文化和赵宋宗室文化,自然为人所爱,千百年来令人捧之不舍,好多至今广泛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令人不得不慨叹。纵观中国历史和赵姓的发展演绎,我做赋一首以敬念之:
赵  氏  风  范  歌

赵氏自古多名门,秉承黄帝建奇功。
夏商已有赵姓史,周代造父封赵城。
叔带赵夙开基业,赵盾赵衰集大成。
简子宣法铸刑鼎,赵武灵王创奇兵。
赵国称雄百余载,后世发迹天水郡。
赵佗南越称武帝,充国打通西北门。
赵过造犁划时代,赵云智勇无人能。
仁本父子做宰卿,赵普佐就赵匡胤。
大宋江山三百年,华夏繁荣万国惊。
汝适首访世界事,孟俯书法赵体盛。
赵翼考史留名著,三多义和护华根。
世炎明理领导党,九章天宇放卫星。
赵丹电影堪大家,作家树理中外名。
紫阳治国功盖世,本山一笑动人民。
赵钱名冠百家姓,权钱为首世理真。
走在月前犹赶超,惟超捷足方先登。
人间苍桑多变换,绵延旺兴贯古今。
誉满中华走肖赵,悠悠万载长贵姓!

——本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zhaosange

http://blog.sina.com.cn/u/4b90a904010008vn


作者:222.91.39.* (2007/5/14 18:52:3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赵氏论坛  执行时间:2,10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赵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