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韂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 “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注①集解徐广曰:“平原君相也。” 注②索隐孔衍云:“惠文后之少子也。赵亦有长安,今其地阙。”正义长安君者,以长安善,故名也。 注③集解胥犹须也。谷梁传曰:“胥其出也。” 注④索隐按:束皙云“赵惠文王子何者,吴广之甥,娃嬴之子也”。如系家计之,则武灵王十六年梦吴娃而纳之,至二十七年王薨,及惠文王三十二年卒,孝成王元年遣长安君质于齐,若娃年二十入王宫,至此亦年六十左侧,亦可称老。而束广微言太后纔三十有奇者,误也。 子义闻之,①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注①索隐子义,赵之贤人。 齐安平君①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②拔之。又攻韩注人,③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安平城在青州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酅邑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人’。”正义燕无中阳。括地志云:“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尔时属燕国也。” 注③正义邑名也。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盖是其地也。 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①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明日,王召筮史敢占之,曰:“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注①正义杜预云:“偏,左右异色。裻在中,左右异,故曰偏。”按:裻,衣背缝也。 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①水通粮②蚕食,上乘倍战者,③裂上国之地,④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⑤此大利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正义秦蚕食韩氏,国中断不通。夫牛耕田种谷,至秋则收之,成熟之义也。言秦伐韩上党,胜有日矣,若牛田之必冀收获矣。 注②正义秦从渭水漕粮东入河、洛,军击韩上党也。 注③正义乘,承证反。蚕食桑叶,渐进必尽也。司马法云:“百亩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出革车一乘,七十二人也。”上乘,天下第一也。倍战,力攻也。韩国四战之地,军士惯习,倍于余国。 注④正义上国,秦地也。言韩上党之地以列为秦国之地,其政已行,赵不可与秦作难,必莫受冯亭十七邑也。 注⑤正义冯亭将十七邑入赵,若币帛之见遗,此大利也。 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冯亭曰:“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太守,①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赵遂发兵取上党。②廉颇将军军长平。③ 注①正义尔时未合言太守,至汉景帝始加太守,此言“太”,衍字也。 注②集解汉书冯奉世传曰:“赵封亭为华陵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师将,官师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无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冯唐□代相之子也。” 上党记云:“冯亭頉在壶关城西五里。”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白起败括于长平处。” 七*(年)**[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①武垣令②傅豹、王容、苏射率燕觽反燕地。③赵以灵丘④封楚相春申君。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九年。”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闲有武垣县,本属涿郡。”正义括地志云:“武垣故城今瀛州城是也。” 注③正义武垣此时属赵,与燕接境,故云率燕觽反燕地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灵丘,蔚州理县也。” 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①秦围邯郸乃解。 注①正义魏公子传云“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年表云“九年公子无忌救邯郸”。围在九年,其文错误。 十年,燕攻昌壮,①五月拔之。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破之。②太子死。③而秦攻西周,拔之。徒父祺④出。⑤十一年,城元氏,⑥县上原。武阳君郑安平死,⑦收其地。十二年,邯郸廥烧。⑧十四年,平原君赵胜死。⑨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社’。”正义壮字误,当作“城”。括地志云:“昌城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北五里。”此时属赵,故攻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新中军也。”索隐信梁,秦将也。正义信梁盖王龁号也。秦本纪云“昭襄王五十年王龁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今相州理县也。年表云“韩、魏、楚救赵新中军,秦兵罢”是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是年周赧王卒,或者‘太子’云‘天子’乎?”索隐赵之太子也,史失名。 注④索隐赵大夫,名祺。 注⑤正义赵见秦拔西周,故令徒父祺将兵出境也。 注⑥集解地理志常山有元氏县。正义元氏,赵州县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故秦将降赵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廥,厩之名,音脍也。”索隐廥,积鰖焒之处,为火所烧也。 注⑨索隐按年表在十五年也。 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①燕王令丞相栗腹约驩,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归,报燕王曰:“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闲而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觽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燕王大怒。髃臣皆以为可。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将而攻代。②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闲。③ 注①索隐尉文盖地名。或曰,尉,官;文,名。谓以尉文所食之地以封廉颇也。古文质略,文省耳。正义尉文盖蔚州地也。信平,廉颇号也,言笃信而平和也。 注②索隐二人皆燕将姓名。 注③正义三人皆燕将*(姓)*也。 十六年,廉颇围燕。以乐乘为武襄君。①十七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十八年,延陵钧②率师从相国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③十九年,赵与燕易土:④以龙兑、⑤汾门、⑥临乐⑦与燕;燕以葛、武阳、⑧平舒⑨与赵。 注①正义襄,举也,上也。言乐乘功最高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代郡有延陵县。”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太原。” 注④索隐音亦。谓与燕换易县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北新城故城在易州遂城县西南二十里。按:遂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龙山,邢子励赵记云‘龙山有四麓,各有一穴,大如车轮,春风出东,秋风出西,夏风出南,冬风出北,不相夺伦’。按盖谓龙兑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北新城。”正义括地志云:“易州永乐县有徐水,出广昌岭,三源奇发,同泻一涧,流至北平县东南,历石门中,俗谓之龙门,水经其闲,奔激南出,触石成井。”盖汾字误也,遂城及永乐、*[固]*安、新城县地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方城有临乡。”正义括地志云:“临乡故城在幽州固安南十七里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葛城在高阳。”正义括地志云:“故葛城又名西河城,在瀛州高阳县西北五十里。” 注⑨集解徐广曰:“平舒在代郡。”正义括地志云:“平舒故城在蔚州灵丘县北九十三里也。” 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晋阳。 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颇将,攻繁阳,①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子偃立,是为悼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