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谱中记载我族先祖为赵宋皇族赵廷美,其世系传递为:一世赵廷美 —— 二世赵德雍 —— 三世承亮 —— 四世克整 —— 五世叔(日旦) —— 六世续之 —— 七世公衡 —— 八世彦演 —— 九世来夫 —— 十世时(火恩) —— 十一世若谨 —— 十二世嗣谥—— 十三世古济,古源 —— 十四世颐轩 —— 十五世柔仲 —— 十六世起夔 —— 十七世秀芳,英芳,奇芳。在谱中古源公及以上是没有生卒年的,颐轩及以下全有生卒年月。生卒年见如下: 颐轩公,生于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卒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享年80岁 柔仲公,生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卒于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享年70岁 起夔公,生于宋绍定5年(公元1232年),卒于元治至元年(公元1321年),享年89岁 秀芳公,生于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卒于元治元二年(公元1336年),享年82岁 虽然古源公以上没有生卒年,但是八世彦演 ,九世来夫是有功名的,谱上记载有彦演为淳熙丁未(1187年)年进士,来夫为绍定已酉进士(绍定纪年一共六年,为公元1228年——公元1233年,分别为绍定元年戊子,绍定二年已丑,绍定三年庚寅,绍定四年辛卯,绍定五年壬辰,绍定六年癸已。没有已酉年,这记载有问题,不可信),从宋朝进士名册中可以查出彦演为淳熙十四年進士,这是真实可信的。 227 趙彥演 淳熙十四年進士 公衡長子,南渡後居進賢縣。登淳熙十四年進士.... 这样就带出了一个年代问题了,彦演为宋淳熙十四年进士,而颐轩公却生于宋淳熙四年,也就是说彦演登宋淳熙十四年进士的时候颐轩公已经十岁了,他们相差了6代,按二十年一代算也相差了120年,祖孙七代怎么生活在同一年代去了。 按南昌白塘族谱序记载,胜国初,古济公徙南昌之白塘(胜国初说的是胜国的初年,当时的胜国是元朝,也就是元朝的初年),古济公是元初迁去南昌白塘的,古济公应生于宋而卒于元,古源公与古济公为兄弟,也应该生于这个年代,而不可能生活在淳熙年间并生出颐轩公。 赵廷美生于947年卒于984年,按谱书算颐轩公应该为赵廷美的13世孙,按最少20年一代算起,20*14=280年,颐轩公应该生于947+280=1247年以后,而不是南宋的淳熙年间。 那么白塘谱中就有两个问题是值的推敲的, 1:世系的传承可能有问题,白塘赵氏并不是古源公的后裔,也就不是赵廷美的后代,只是后人攀龙附凤,牵强附会而已。如果是赵廷美的后裔,在宋并未灭亡时后人是要按宋太祖制定的班辈来取名的,(魏王位下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文献,周而复始的使用)但是颐轩公及以下并未按班辈来取名,这在宋朝时是不可能的。在宋灭以后有赵氏宗室为了避祸而改姓,当然也就更不敢按宋太祖定的班辈取名而另立新班辈了。 但是南昌赵氏古济公后人修谱时曾送谱至清湘白塘,如果不是古源之后,那么南昌白塘为何要送谱至清湘白塘呢。白塘谱序中记载有,古源公由南昌白塘迁至清湘白塘,为不忘旧而取居住地为白塘,这又说明白塘赵氏由南昌白塘迁入而无疑。 2:颐轩公及以下的生卒年月可能是有错,是后人修谱时凭记忆写上去的。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我看谱书记载的非常详细,各先祖的生卒年月时辰都记载的非常清楚,年代连接也还算合理,没有出现断代,除秀芳54岁生出元春外,其他都是二十多岁一代,无可质疑的。而且与白塘祖坟碑上的记载是一样的,这说明谱上的生卒年月是对的。 通过以上推论可得出结论:白塘赵氏并非古源之后,也非赵廷美之裔,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白塘赵氏确实是南宋时由江西白塘迁至,二是赵古源宋季也曾从江西白塘迁至到全州县白塘居住过,很可能后人又迁至其他地方去了,或者没有了后人传下。江西南昌白塘送谱过来是清康熙时候,距宋季已经是300多年,这时南昌送谱的误送,全州白塘接谱的因没有了老谱记载先祖是谁且又没进行认真的考究而误接,这样就形成了这个几百年的误会。 修谱为的是: 1寻根、清源。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 2留本、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3增知、育人。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子不知先祖,父之过也,而无谱谍,何以教之。 4血肉联情,和睦族人。 修谱对一个家族作用之大,族中有识之士尽知,要不然各族修谱怎会费时费银而不遗余力,但以上疑问如不解决我族何以能清源流正根本,何以能追根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