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赵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赵氏论坛 >> 赵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赵氏新闻   赵氏源流   赵氏家谱   赵氏人物   赵氏企业   捐助留名   赵氏起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赵姓的血源始祖是少皞金天氏 已阅:4547 / 回复:3(楼主)

《史记•本纪》和《辞源》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玄嚣(青阳),后来有不少著书者跟隋而至,故使赵姓的血源始祖众说纷纭。司马迁撰《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被帝王将相们定为正史。由于「正史」的原因,成为人们高深莫测,不可动摇的准纯,其中的误记影响极其深远,错的也是「真理」。
  提到《史记》中的误记,并非全盘否定司马迁的历史贡献。司马迁也是人,在他以前两千多年的史事,要他搞得一清二楚,是没有道理的。同时,不为帝王将相们歌功颂德而成正史,也是不可能的。《史记》中的误记,有司马迁本人的,也有来自刘歆等人续史记的竄乱,也有来自后人们的借题发挥,扩大了以讹传讹的广度,故成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么儿媳妇说的才是大道理的局面。
   溯源寻根的赵姓人,不得不将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综合考证,正本清源,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使赵姓的血缘始祖有个准确定位。根据史料列辩于后:
    一、关于人名的鉴别
  《史记》和《辞源》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玄嚣(青阳)。对这一误记,《史记•索隐》已经补助:「青阳非少皞」。《路史•发挥》指出:「玄嚣、青阳、少皞,三人也」。可见《史记》将三人认为是一人三名,是完全错了。
清朝教授名崔适,对《史记》作了全面研究、考证,撰《史记探源》一书中指出:「然则少皞之名出自图谶,图谶出自哀章,哀章仍受意于刘歆者也」。又说:「竄乱:刘歆之续史记,非不足于太史公也。亦既颠倒五经,不得不波及龙门以为佐证,而售其为新室典文章之绝技……于是群经皆受其竄乱,而史记为五经门户,则不得不竄乱也」。又见王莽传,明是刘歆所作中说:「而少皞实无其人」。同一个刘歆,将少皞之名竄入《史记》为黄帝之子是他,说黄之子无少皞也是他,崔适说刘歆竄乱,实乃货真价实也。
  《纲监》记:「少皞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母曰嫘祖」。《中华姓氏》金姓云:「金姓源出金天氏,黄帝之子玄嚣,即少昊(少皞),为黄帝与方雷氏之子,名挚,初号青阳氏,巳姓。少皞继承黄帝之位,……改为嬴姓,为东夷族联盟的首领」。
   这两书的作者在《史记》的基楚上加以发挥,给人们留下不可思议的问题:一、在玄嚣、青阳、少皞之后增加了挚,由四人变成一人四名了;二、《史记》记,挚是帝喾的儿子,即黄帝的五代孙,两书的作者将五代孙拉来做儿子;三、《史记》记,玄嚣是黄帝的儿子,挚是玄嚣的曾孙,两书的作者将曾祖与曾孙说成同出一母(嫘祖之子);四、《史记》记,帝喾死后由挚接续帝位,由于政治微弱不善,而由兄放勋(帝尧)继位,两书的作者说黄帝死后由子挚继位,又将挚辨成放勋(兄)的曾祖了;五、《史记》记,黄帝死后由孙,昌意之子高阳继位,两书的作者说,黄帝死后由挚继位,不成了黄帝死后祖孙二人同时继位?六、两书的作者说黄帝死后由挚继位,挚继其父之位后,为什么要改为西羌族为东夷族?改姬姓为嬴姓?为何要叛祖逆宗?七、两书的作者说嫘祖生玄嚣,又说方雷氏生玄嚣,玄嚣是两个母亲共同生的吗?两书的作者造成诸多颠三倒四,混淆不清的问题,只说明一个问题:洋相百出,不合史实。少皞就是少皞,不叫玄嚣,不叫青阳,更不叫挚,不是黄帝之子。
该帖子被乾虎在2012-1-20 12:58:41编辑过

作者:乾虎 (2012/1/20 12:56:52)   回复此贴
  回复:赵姓的血源始祖是少皞金天氏 第 1 楼

二、关于族系的鉴别
  《尚书•图解》云:「伯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少皞之后,伯益曾经与大禹共同辅佐舜」。《中华姓氏通书,赵姓》记:「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其他如南蛮族、北狄族、东胡族、北越族等,几乎都是这两个大族中分支出来的。东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又记:「少皞氏、皋陶、伯益,都是鸟夷部族的首领,并从燕图腾崇拜而演变为凤图腾崇拜。少皞氏是赵姓家族的血缘始祖」。
   这些阐述清楚地说明黄帝是西羌族首领,少皞是东夷族首领,并各为其始祖,各有其
族系,无可争议。
    三、关于姓氏的鉴别
   《汉书地理志注》及《说文解字》都说少皞为嬴姓,「少皞以燕为图腾,燕是玄鸟,并由此而演化成凤凰图腾。在古语中,嬴即燕,两字相通,说少皞为嬴姓是合符历史事实的」。《帝王世纪》云:「伯益柏翳也,为舜主畜,故赐嬴氏,舜赐益为赢姓,是命其继承嬴姓部落之首领,并非自伯益时才始有嬴姓」。《尚书•图解》云:伯益「又始食于嬴。舜赐其姓为嬴氏,……」。等。
   这些记载有力地说明嬴姓的始祖是少皞氏。有些书籍和谱谍,去其少皞氏、皋陶是嬴姓始祖的源头,断章取义地将嬴姓自伯益起,并将嬴姓列入黄帝及其孙颛顼的姬姓中去。更有其人,他们为了专入黄帝及其子孙的跨下,还将颛顼、挚的姬姓也竄改为东夷族、嬴姓的谎缪之举,让人叹哉!谬哉!
   《国语》记:「炎帝神农氏居于姜水,因以姓姜,黄帝轩辕氏居姬水,因以姓姬」。《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传说炎帝族发祥于陕西岐山东南面的姜水附近,……炎帝也是少典的儿子,……姓姜,号神农氏」。又记:「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他是北方氏族部落的首领」。
   这些记叙中,既说清了炎黄的发源地,又说清了炎黄的姓氏。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只有这二人及其子孙继承其姬姓,从大量史料记载,是无可非议的史实。
有些作者不加任何考究,糊编乱造,又如「中华姓氏」中记:李姓「嬴姓的改姓。李姓的始祖是颛顼(专须),嬴姓。颛顼氏族原来是东夷氏族……」。李姓是嬴姓的改姓是对的。问题出在颛顼是嬴姓,和原来是东夷族。谁都知道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黄帝死后由颛顼继位,他为什么要叛祖逆宗,改姬姓为嬴姓?改西羌族为东夷族?原来指何时?是他父还是他祖?李姓是嬴姓的改姓,是说李姓的始祖是皋陶,皋陶辅佐舜,任大理之职,李姓原来是以封为「理」,后因难而食李子得救,而改为「李」姓的。我们阅读过《中华姓氏》书的人都清楚:不管出自何姓、何源头,都要归为黄帝的子孙,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来由吧?

作者:乾虎 (2012/1/20 13:00:07)   回复此贴
  回复:赵姓的血源始祖是少皞金天氏 第 2 楼

四、关于发源地理的鉴别
   《帝王世纪》记:「少皞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作乐曰九渊」。可见少皞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鸟夷部落首领。所说九渊,又称大渊,即今渤海,因少皞所居燕山近于渤海,作乐曲来歌颂九渊。《路史》引休子云:「少皞生于雅华之野(雅华即今燕山县东南。后来南迁),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中华姓氏通书•赵姓》记:「东夷族是我国东方人数众多的部落群。位于东方,夷人故称东夷」。这就是说,少皞氏之东夷族起源于河北燕山山脉一带,因人口繁衍而南迁至山东半岛的泰山山脉一带,并沿东海海岸分布于江浙地区。也就是说,少皞氏之东夷族起源于我国的东方。
前面说过,炎帝发祥于陕西岐山东南面的姜水。《中华上下五千年》记:「相传当时在西北方居住的有娇氏部落中年轻女子附宝,与另一部落的首领少典成亲,生下了黄帝」。炎黄之西羌族,也称古羌族,起源于陕、甘、青一带,即我国的西方。炎黄东进中原时,曾与九黎族(即九个部落)发生了七年战乱,最终炎黄联盟战胜了以蚩尤为首的,号称八十一兄弟而统一了中原地区,成为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后人称之为黄帝。
   少皞氏之东夷族起源于东方,墓葬山东济南之曲阜市,黄帝起源于西方,墓葬于陕西之黄陵县,有如此数隔万里之遥的父子吗?
   五、关于通婚的鉴别
   在猿人社会进入原始社会的初期,出现了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这时,正处于母系世族与父系世族共存的时代。《竹书纪年》记:女娲「佐伏羲以重万民之别,而民始不渎」。这里说「别」,即「别婚姻」也,「不渎」,即指「畏敬渎」,是说兄妹血亲的乱性行为,是灵的亵渎。开始族外婚,禁止兄妹及同姓通婚,表明此时有乱伦的道德观念。于是产生了「别婚姻」的标识——母系世族。
  《补史记》记:「太皞与少皞都是华胥氏的儿子,炎帝与黄帝则是少典氏的儿子」。华胥氏与少典氏,是两个不同血缘的母系氏族,是相互通婚的标识,同时又是当时社会活动的两个团体。在炎黄东进中原时,西羌族与东夷等族在频繁的交往和通婚中,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
   有人认为,甚至有作者认为《补史记》的这种记述是弟兄两人(即炎黄是兄弟),他们不知,在母系氏族时期氏,只有部落首领才称「氏」,族众是无资格称氏的,只能称子,他们以狭隘去代广议之理解。
   华胥氏与少典氏相互通婚,后来也有不少事例,如《史记》记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又称皇英嫁给舜为妻;大业娶少典氏之女,名女华生皋陶等,均可说明少皞氏与黄帝各为其母系世族,不是父子及其血亲关系。

作者:乾虎 (2012/1/20 13:01:52)   回复此贴
  回复:赵姓的血源始祖是少皞金天氏 第 3 楼

六、其他鉴别
   ⒈前边提到尧嫁女与舜为妻一事,说明舜不是颛顼的七代孙,即不是黄帝后裔。如是,则是同姓通婚。其二,舜也不是颛顼之七代孙,禹是颛顼的三代孙,三代孙接七代孙之位,就是说禹一直等到他的玄孙,即四代孙舜晚生两百多年(四代一百多年,舜又活百年),才接到舜之位,可能吗?如果舜是旁系血亲还有可能,因幺房出老辈吗,但舜又是颛顼的直系血亲,完全没有「可能」的存在。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在山东菏泽市五十里的姚墟,舜本为妫姓,因入赘于尧,改为姚姓,即依「姚虚」而姓。也有记舜的父亲瞽叟是东夷之人,为妫姓。也有记,舜是西夷部落首领,以凤凰为图腾,为风姓。虽其说不一,但总比司马迁《史记》拉着颛顼的七代孙,纳入黄帝子孙要合理得多。所谓「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就是这些讹误而出。
    ⒉关于女修是否颛顼孙女的鉴别。《史记•秦本纪》记女修是颛顼之裔孙女,即与夏禹是姐弟,因食玄鸟卵而生大业,从此,将嬴姓及其后裔各姓,统统纳入黄帝的姬姓之中,即炎黄子孙。即使女修真是颛顼的孙女,她生的儿子只能是颛顼的外曾孙,外曾孙只能称颛顼的外曾祖,其血统源流也只能属玄鸟,不属炎、黄、裔孙。这点起码常识,为什么司马迁和后来的所谓「史学家」们就不知道?难道不是谬种流传吗?《淮南子》云:「少皞氏有庶子四人:重、该、修、熙。重为本正,曰句芒;该为金正,曰蓐收;修、熙相代为水正,曰玄冥」。清朝教授崔适,深入细致研究《史记》后,著《史记探源》一书中说:「少昊子虚,则少昊之子重、该、修、熙,冥也,左昭二十九年传」。少昊子虚」,即指《史记•本纪》中记少皞之名清阳,是刘歆竄入,是子虚乌有之事,并说:「穷奇也,文十八年传及舜本纪亦皆乌有先生而巳」。是说穷奇竄入《史记•本纪》为少皞之子,也是子虚乌之事。「冥也」,即指修、熙是远古时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神中祭祀水神之官,谓之玄冥。今之出版的《春秋左传》左昭二十九年记,重、该、修、熙是少皞氏的四个叔父,是刘歆竄乱也。
   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确定相传的少皞氏之女女修,即是少皞氏之子修,被刘歆等续史记,竄改为女修,列为颛顼之孙女,以谎谬的食玄鸟卵生子,将嬴姓列入所谓「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谬传。
所有这些辩解,是根据可信的史实而为之,是对血缘始祖的追溯而已。直至今日,人文考古学家们也没有确切证明是真假,甚至推断,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祝融氏、有巢氏、神农氏、轩辕氏、金天氏、陶唐氏、虞舜氏、高阳氏等,很可能都是春秋、汉代人臆造出来的远古祖先。我们编撰这些,也只不过是隋波逐流而已。尽管如此,也应根据现有史料,求得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即合符至今传记的逻辑性。
                         《赵氏寻宗溯源谱》制作组撰
   以上有不同意见的赵氏后裔请和我联系,特别希望得到族众的指导,特别盼望我赵氏有家族研究的人士指导,联系方式:QQ387645660.

作者:乾虎 (2012/1/20 13:07:0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赵氏论坛  执行时间:1,41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赵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