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氏“金书铁券”话沧桑(4)

    中华钱氏网 2009年8月26日 中华钱氏网



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中,有一段戏是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拿着尚方宝剑要杀吴三桂父子,吴三桂父子为了保命,两人争抢一面“免死牌”,场面滑稽,让人捧腹。

  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免死牌”吗?有的。

  在我国古代,掌握了生杀予夺之极权的帝王,为了奖赏为他建立了殊勋的大臣,除了加官封爵外,还给予他和子孙种种世袭“隆恩”,这种“隆恩”就包括“丹书”。这是用红颜色书写的一种诏书,内容大多为帝王赐予殊勋大臣各种各样的特殊待遇,包括免死多少次。

  因为写在纸上的“丹书”容易损害,难以传世,后来发展成为铁制的“铁券”。这就是文艺作品中的所谓“免死牌”。

铁券却在台州藏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想仿效古代帝王表彰开国功臣的做法,对他们“赐以铁券”,命礼部官员制作铁券。

  可是,铁券是稀世之宝,当时的礼部官员们谁也没有见过铁券的样子,束手无策。

  一个翰林学士见多识广,便向朱元璋报告:唐昭宗曾经赐过铁券给钱镠,钱的第十五世孙钱尚德现在住在台州,听说这件宝物还藏在他的家里。

  朱元璋听后大喜,立即下了道圣旨,叫钱尚德将铁券送至京师。钱尚德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把钱氏铁券送赴京城。

  朱元璋和丞相李善长等主要大臣一道观赏这宝贝。朱元璋观赏后,命礼部照样雕了一个模子,以备制作。然后设宴招待钱尚德一行,仍将铁券交钱氏带回临海世代宝藏。

  铁券的进京,使朝臣们大开眼界,他们争相吟咏,唱和不迭,临归时,文坛领袖宋濂特地为之撰写了一篇诗序来纪念这件盛事。

  明代著名学者沈德符还在著作中,记录了这铁券的模样:“形如瓦,面刻制词,底刻身及子孙免死次数。”

恕卿九死子三死
  我国历朝历代赐过的“丹书铁券”多不胜数,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大都化为乌有,这钱氏铁券却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钱镠,唐末临安人,年轻时是个私盐贩子,后来当兵,做了将领。唐末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唐昭宗封他为镇海、镇东两节度使,并赐以铁券。

  券上刻着唐昭宗的诏书,诏书全文共333字,全部用黄金镶嵌。昭文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说:我赐给你这枚刻着金字的铁券,向你宣誓保证,哪怕长江、大河有干涸得像带子那么宽的时候,泰山、华山有变得只有拳头一样大的日子,但我却永记你的功绩,使你们钱氏一家世袭荣宠,永保富贵。今后如果你自身犯了大罪,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子孙犯罪,可以免除三次死罪。若是犯了一般的罪行,有关部门不得追究。

  没有多久,李唐王朝就灭亡了。钱镠割据东南,建立了吴越国,铁券被供于他的祖庙。

  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了北宋,钱镠之孙向宋纳士称臣,被送到开封居住。铁券先是留在杭州钱氏祖庙,后来宋太宗想看看这个宝贝,叫杭州守将把铁券送到京城。

  宋太宗观赏后,把铁券还给了钱家。以后的宋仁宗、宋神宗,也都兴致勃勃地欣赏过钱氏铁券。

徒观剥蚀字漫漶
  到了南宋年间,钱家后代钱忱和他的母亲,居住到临海。钱氏铁券从此“落籍”台州,成为台州钱氏的“族宝”。

  德祐元年(1275),元兵攻破临海。钱氏有个家人带上铁券南逃,一时铁券不知去向。

  时隔56年之后,有个渔人在温岭泽国撒网打鱼,随网捞得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渔人不知它是什么东西,就用斧子砍了一斧。从斫开的斧痕看,既不是金,又不是银,只是一块黑铁,渔人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便丢在屋子的角落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渔夫的邻居———一个老学究看到了这铁块。他见铁块上有字,虽然不知道它的价值,就按铁的价钱买了下来。

  有人将这一消息报告给钱氏十四世孙钱世珪。钱家人来一看,这铁块居然就是丢失了的钱氏铁券。

  钱家花了十斛谷子换回了这块铁券,这一宝物奇迹般地回到了钱氏手中。可惜的是,只因浸水太久,嵌在后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剥落了。

善存桑梓功斯良
  到了明代,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起兵,赶走了侄子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他也仿效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台州钱氏奉券进京。朱棣看过铁券,也像朱元璋一样仍让钱氏带回台州,由钱家保管。

  明清易代的时候,台州兵燹不断,为了确保铁券的安全,钱氏子孙避之深山。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也想看看这稀世之物。于是,钱氏子孙把铁券送去,呈乾隆观赏。

  乾隆观后,高兴之下,当即做了一首24行的七言长诗《观钱镠铁券歌》(本文的小标题都选自此诗)。一时,随驾大臣、封疆大吏、在籍缙绅纷纷作诗“恭和”。

  乾隆命人将自己的“御制歌诗”,刻在安置铁券的木盒的盒面上,还给钱氏子孙保管。这当然使钱氏铁券和钱氏子孙又添了一份光彩。

  以后,铁券藏到临海东门外五十里的白石山下一个叫里外钱(现在叫岭外村)的小村子里,由钱文川家保管。钱氏子孙在这里专门造了三间小楼,铁券珍藏在楼内,由族人轮流看守。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入台州,钱氏子孙怕铁券丢失,将其沉放在水井中。待捞出来后,金字剥落愈甚。加上村人将这祖上的“神物”当作了灵验的“药物”,以为铁券上的金子可以治疗小孩受惊之类的疾病,便你挖一点,我挖一点,金字益少,只剩下一百八十余个。

  及至光绪三十年(1904),发生了一件怪事:钱氏铁券不翼而飞,不久却出现在嵊县长乐镇钱氏的手中。

  对于台州钱氏来说,他们没能把祖上这件在台州保存了近800年的宝物保住,实在算是不幸。不过,这块铁券若继续在这里传下去,恐怕铁券上的金字会被当“药”吃光。故而,若就保护这一“宝物”而言,却应算是大幸。

承我信誓钦毋忘

  在周星驰版的《鹿鼎记》中,吴三桂父子谁把 “免死牌” 抢到手,尚方宝剑就不能杀他。这铁券真的能免死吗?

  其实,这所谓“免死牌”,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在现实社会中,皇帝的权力是不受其他任何权力制约的极权,当他需要你为他卖命时,他可以信誓旦旦:“免九死”、“免三死”。但形势一变,帝王们阴谋阳谋叠出,随时都会出尔反尔,一死也不免了。

  例如,朱元璋按照钱氏铁券制作了自己的铁券后,曾赐铁券给丞相李善长,券词中清清楚楚地写着免其本身二死,子一死,但结果依然被朱元璋“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钱氏铁券现在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券。


分享按钮>>吴越钱氏“金书铁券”话沧桑(3)
>>【人物专访】专访武警上海总队国旗班班长司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