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之父---钱 骥

    中华钱氏网 2009年8月26日 钱治冰


中国卫星之父---钱 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薛埠镇下杖村委西下杖村人,1917年12月生,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钱骥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是我国火箭探空的创建人,是我国早期卫星的创建人,是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是我国早期设计探空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科学家和组织实施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8年任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负责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获得丰富的试验资料。参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196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65年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组织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同时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68年以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3年8月28日逝世。1999年被追授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骥,1917年出生于薛埠镇下杖村委西下杖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祖辈务农,父亲是石马镇上的一位小职员,6姊妹中他是老大,下有4个弟弟,1个妹妹,一家人过着不算宽裕的生活。钱骥的中学时代,就读于金坛县中学(即今华罗庚中学),他刻苦学习,成绩一向优秀。初中毕业以后,因家境贫寒,无力续读高中,总算在无锡师范学完了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7年,日寇侵占金坛,钱骥孤身一人逃难于四川,经多方联系考入中央大学理化系,六年后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留校当了4年助教,后调入中央气象研究所工作。1948年正当钱骥担任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国民党撤离大陆迁往台湾,他毅然拒绝国民党政府迁台要求,决心留在大陆迎接解放,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解放后,钱骥同志热爱祖国,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于1952年加入共产党。1954年他随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迁往北京,并出任该所办公室主任。当美国、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他在众多科学家中穿针引线,促使中国科学院把人造卫星列为空间技术开发的第一项重点研究课题,成立了卫星探测仪器及空间物理研究的“581"组。钱骥同志被任命研究室副主任兼第一研究室主任。
  1958年10月,钱骥同志随中科院组织的“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回国后,他把重点放在人造卫星应用基础研究上,研制出探空火箭头部测试仪器和跟踪定位数据处理设备,取得了可喜成果。1964年,他写出书面文字报告党中央,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列入国家计划,得到聂荣臻副总理的重视。196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65年9月,中科院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钱骥同志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他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攻克了许多难关,终于在1970年的4月24日,使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党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会议,钱骥同志被特邀列席,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4年他被任命为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在研制“实践二号”卫星时,他大胆提出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建议,这对广播通信为国民经济服务是个新举措。1979年,钱骥同志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空间技术预先研究工作,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由此获得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优秀党员”称号。
  1983年8月28日,钱骥同志不幸病逝,享年66岁,一生中著有《测震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译著)、《国际通信卫星四号》、《宇宙航行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书,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追认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分享按钮>>澳大利亚悉尼华侨司文强,海内寻亲取得成功
>>中国国防工业之父---钱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