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
- 中华钱氏网 2009年10月16日 中华钱氏网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重要职务。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棋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他的那个时代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界的领袖,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上个世纪整个应用科学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
钱学森同志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14年随父亲钱家治(字均夫,1880年—1969年)迁居北平,1918年入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21年转校北京高等师范学院第一附小;1923年入学北京高等师范学院附中,1929年毕业;1929年秋,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铁道机械工程;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个人荣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2007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著作有《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讲义》 、《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个人生平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可后来的事,钱老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冯·卡门教授的修生,并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提升至了他的最得力助手。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冯·卡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成为 冯·卡门领导的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47年与蒋英结婚。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坎坷的归国之旅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交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中国直接接触。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耍赖了。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10多次,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他禁不住心头一震,他迅速地读完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这封信是钱学森当时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的。对于这样一封非同寻常的海外来信,陈叔通深知它的分量,当天就送到周总理那里。“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并对王炳南指示道:“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王炳南率先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维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8月4日即可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个措施,能对我们的会谈起到积极的影响。”可谈到钱学森回国问题时,约翰逊还是老调重弹:“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要归国,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命令!”于是,王炳南便亮出了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件,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既然美国政府早在1955年4月间就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呢?显然,中国学者要求回国依然受到阻挠。”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毛泽东与钱学森的交往
初见毛泽东
1956年,菊香书屋。
“主席,”周恩来进门后满面笑容:“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
“啊!钱学森同志,”毛泽东走上前去,紧握着站在周恩来身旁有点拘谨和紧张的钱学森的双手,“盼了你好久啰!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我也早想来拜会主席了,”钱学森激动地望着紧握着他双手的毛泽东,“怕你太忙,不敢来打扰。”
“你说反啰!是我考虑到你才回国,要处理的事太多,不敢过早相约。”毛泽东诚挚地说。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毛泽东伸出五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减少了钱学森初来时的拘谨和紧张。
“学森同志,”毛泽东望着钱学森,“你那个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呀!”
“主席,”钱学森谦和地笑了笑,“我刚刚回国,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我只是根据我的工程控制论,对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建设提了不少很不成熟的意见,其中错误一定不少啊!”
毛泽东摆了摆手:“学森同志,提出了这么多好建议,怎么是错误啊!这是十分难得的呀!这些精辟独到的建议,只有你这位工程控制论创始人才提得出呀!”
毛泽东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学森同志,我想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有信心吗?”钱学森有点紧张:“主席,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怕干不好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用筷子在空中重重一晃,“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
在毛泽东磅礴气势的感染下,钱学森终于坚定地点了点头:“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
解决钱学森的军衔
聂荣臻拿着一份名单,匆匆向菊香书屋走去。
“主席,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我们准备派人到苏联去谈判,您看这代表人员名单该怎么定?”
毛泽东想了想说:“聂老总,你就来做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你的代表团应该把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还有原子工业的人员包括进去。学森同志也应该去,很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
“我们也考虑到应当请钱学森同志参加我们的代表团。只是,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既有职务,也有军衔。”聂荣臻认真地向毛泽东陈述着,“而我们的钱学森同志现在虽然是国防部五院的院长,可是却没有军衔。为了与苏方对等,钱学森同志必须解决军衔问题。”顿了顿,聂荣臻接着说:“我们为这个问题请示了恩来同志,恩来同志说:‘钱学森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授予他上校军衔,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不能让他当将军?我看钱学森同志身负重任,又是世界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论他的资格和贡献,至少应授予中将军衔。此事你回去和彭老总商量一下,必要时开个军委会,我也参加,把这个事定下来。’”
毛泽东想了想,说:“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我想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
就这样,作为科学家和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的钱学森,穿着威严的天蓝色将军服,戴着庄严的中将军衔,经过毛泽东批准,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一起畅谈工程控制论
“恩来,根据钱学森同志的工程控制论,我国第一个导弹、卫星试验基地的情况怎样了?”毛泽东关心地问。
“基地已选好,只是基地领导小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就请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当组长吧!”毛泽东的手掌在椅上轻轻一按。
“好!”周恩来点点头,将手中的材料递给毛泽东,“这是钱学森这些科学家根据工程控制论写的报告,请主席过目。”
“这是钱学森这些科学家写的‘天书’啊!”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周恩来走后,毛泽东立刻打开钱学森这些科学家递上的“天书”。看完,毛泽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拿起直拨电话,兴奋地说道:“恩来,我想召集一个会议,亲自听听钱学森这些科学家们的汇报。”
下午,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坐满了他请来的科学界的贵宾。“学森同志,来,来,坐这儿来。”毛泽东指着自己身旁的一个座位,“请你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谈谈火箭导弹问题吧!”毛泽东显然对钱学森用他的工程控制论指导建造的火箭导弹有着特殊的兴趣。
“好。”钱学森向毛泽东微微点点头,“主席,那我就谈谈我个人在这方面粗浅的看法吧。关于火箭和导弹的问题,如果苏联遵守我们签订的协议,他们提供的模型尽早运来,我们在三年五年之内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争取把第一枚导弹打上去。因为我们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远远走在他们的前面,而研制火箭导弹是无论如何离不开工程控制论的,可以这样说,离开工程控制论,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将寸步难行!如果他们拖拖拉拉,我们也不怕。至少我们有火箭导弹的理论基础,有比较完善的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现在关键是火箭的燃料问题,苏联答应给,但迟迟没运来。”
毛泽东望了身旁的周恩来一眼,眉头皱了皱。
钱学森并没有注意到毛泽东的表情,接着说道:“根据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我们准备先搞出图纸和模型,在不依靠外援的基础上拿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像刚才总理说的,我们搞火箭导弹,包括搞卫星,要有立足于国内的思想准备,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全国大力协作,使工程控制论的研究更趋完善。”
听到这里,毛泽东非常兴奋,插言道:“学森同志,你谈得蛮好呀!现在我们搞尖端技术,也是在打硬仗,打一场工程控制论的硬仗呢!我们过去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为什么取得胜利,就是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思想。学森同志,实际上,这也是你的工程控制论在军事上的运用,只是当时没有这个名词罢了!”
钱学森笑着说:“因而,主席应当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啊!”
毛泽东摆了摆手:“我不过是不自觉地在战争上运用了你的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当然还是你呀!我哪能贪为己功啊!”
……
1960年,苏联撤走了援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全部257个科技合同,包括给我们提供原子弹、火箭、导弹样品的合同。
1960年6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仅仅17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一个多月后,国产近程导弹也相继升空,高准确度地命中目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特别高兴。一向反对为其做生日的他,这一年一反常规,破例地请了大家一次。
宴会前,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外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而且让钱学森坐在紧挨自己的身边。
宴会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毛泽东坐在座位上,笑着说;“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指着自己身边的钱学森,笑着对大家风趣地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毛泽东接着又说:“这位‘工程控制论王’学森同志也给我们做出另一个榜样呢!他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这很好嘛!”
钱学森毫无思想准备,怎么也想不到毛泽东会在这种场合如此表扬自己。
“主席,”周恩来对毛泽东说:“钱学森同志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学森同志对青年的培养和信任。”周恩来向毛泽东讲起了下面的故事。
1964年夏天,钱学森同志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已进入了“15分钟准备”,只等待“零时”的到来。这时,突然出现了事先谁也没有估计到的严重情况。由于天气太热,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剧烈膨胀。导弹贮箱内灌不进足够的燃料,灌进去的也气化了,这将严重影响火箭的射程。
论证会,研讨会,一个一个开下去,始终找不出合适方案。
突然,一个叫王永志的青年工程师提出来:“适量泄出推进剂!”,大家被这方案弄糊涂了。
“不行!不行!”总设计师连连摇头。“正因为气温太高,推进剂已经少加了,这才出现了达不到射程的问题。现在你反而提出减少推进剂,这不打得更近了吗?”
“泄出少量推进剂,”王永志坚持着,“就减少了弹体的重量。这不但不会影响火箭的发射距离,而且还会飞得更远。”
“我决不同意拿国家的财产去冒险!”总设计师右手一挥,完全堵死了这道门。
“找钱学森院长去!”王永志向钱学森的帐篷走去。
钱学森细心地倾听着王永志的意见。听完后,他既没点头,也没有摇头。他站起身来,在帐篷内踱着步。他终于停住了脚步。“按照工程控制论原理,你这个方案有道理!年青人!”钱学森拍拍王永志的肩膀,“我看这个办法行!”
钱学森全力支持这位青年工程师的方案,这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第二天,导弹按照王永志的方案发射成功了!
“主席,这就是我们的钱学森同志,我们的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钱学森同志!”周恩来最后重重加了一句。
毛泽东站起身来,紧紧握着钱学森的双手,动情地说:“只有无私无畏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学森同志!”
总理看望钱学森
温家宝看望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2009年8月6日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6日上午,先后登门看望了60年来为中国科技、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2009年已经98岁的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8月6日上午近11时许,温家宝来到钱学森家中。钱老坐在床上,微笑着打招呼。温总理趋步向前,走到床边紧紧握住钱学森的手:“钱老,我又来看您了。”
温家宝看望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8.6这是温家宝近年来第四次看望钱学森。对这位“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温家宝始终心存敬意。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温家宝经常和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一起研究工作,并多次书信往来。近年来,总理每次登门看望钱老,两人都亲切交谈。
虽然年事已高,钱学森还坚持每天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温家宝坐在钱老的床边与他亲切聊了起来:“看到您精神这么好,我很高兴。您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和科技事业。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会记住您的贡献。”
“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我做了一些事情。现在老了,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钱学森谦虚地摇摇手。
因年事已高,钱学森说话有些不清楚,一直认真倾听钱老讲话的温总理连连表示自己完全听懂了,还不断将钱老的话向现场的人们复述。听着温总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钱学森高兴地笑了。随后,钱学森在深情地回忆自己留学归国的经历后说:“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总理点头赞许地说:“您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钱学森忽然伸出右手大拇指说:“中国要走在世界前列。”温家宝接过话头:“我们要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希望您健康长寿。您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全国人民的榜样。” “我要活到100岁。”钱学森微笑着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个人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钱学森—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与温家宝总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编辑本段]夫人眼中的钱学森
12月11日是钱学森的生日,他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55年的相濡以沫,以及他在妻子心目中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平易、谦和、淡泊,他从不追求什么名和利
蒋英是中国现代著名军事战略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的三女儿。蒋百里早年在杭州求是书院读书时,与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是同窗好友,钱学森与蒋英青梅竹马。
为了钻研科学,他们推迟了婚期,钱学森到36岁才结婚。蒋英不但是钱学森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他事业上的好帮手。
钱家的客厅,20来平方米,一架钢琴占去四分之一的面积。地板还是旧的,有些地方已经磨掉黄漆露出白色的木茬。就在这间客厅,江泽民主席看望过钱学森老人,向他祝寿。一张江主席满面笑容地和左耳挂助听器的钱老促膝交谈的照片就摆放在书柜里。就在这间客厅,正值英年的钱学森曾多次召集研制导弹、卫星的技术负责人讨论方案,研究课题,中国导弹发射、卫星上天的设计图,有些是在这里描绘的。
他这一生曾任不少要职,但他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他总说自己是一名科技人员,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钱学森的履历介绍上常有“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副院长”的字样。事实上他是先当的院长,后当的副院长。
1956年,他向中央建议,成立导弹研制机构,这就是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但是随着导弹事业的发展、五院规模的扩大,钱学森作为院长的行政事务也越来越多。当年45岁的钱院长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肓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有时研究院的报告和幼儿园的报告会一同等待他这位院长批示。他说,我哪懂幼儿园的事呀。为此,他给聂帅写信要求“退” 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使他从繁杂的行政、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此,他只任副职,从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专司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他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
1991年10月16日,中央授予钱学森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高规格新提法;“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此前一直是战斗英雄、生产一线劳模的专利,从来没有向科学家倾斜过。
钱学森一生激动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祖国与民族,一直在他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原来,凡在美国移民局的档案里留有被驱逐记录的,必须经由某种特赦手续才能入境。“我钱学森本无罪,何须你特赦?”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蒋英对钱学森特有的爱国情结十分认可。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却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愚昧无知,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期末比谁的成绩好。美国学生听了都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后,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它的提出和证明,为飞机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1947年,钱学森留美后第一次回到阔别12年的祖国。与蒋英在上海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后,他携夫人回到美国后,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国,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1949年中秋月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准备回国。“他万万没有想到,为归国竟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受了长达五年多的折磨。”
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蒋英作为他的忠实伴侣,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与力量。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可以讲,他最后是作为‘美国犯人’被驱逐出境的。”这一段历史,确实让他们刻骨铭心。
“他多次‘失踪’,每次‘失踪’总是给祖国人民带来惊喜”
在钱老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蘑菇云”照片——那是第一颗战略导弹在罗布泊精确命中靶心的激动人心时刻。
“36个年头过去了,但是每当他看到这幅照片,总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它掌握在自己民族的手里,就是和平的象征。”在这对老夫妇的心目中,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和平之花。
钱学森回国后不久,便一头扎在了大西北,冒着狂暴的黄沙,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在人迹罕见的大沙漠中与科技人员一起风餐露宿,一干就是几个月,没有书信回家。有时,他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来,妻子问他去哪儿了,他只是淡淡一笑,就算支应过去。蒋英回忆说:“那时候,他什么都不对我讲。我问他在干什么,不说。有时忽然出差,我问他到哪儿去,不说;去多久,也不说。他的工作和行动高度保密,行踪不要说对朋友保密,连我们家人也绝对保密。”于是,蒋英讲起那个听来啼笑皆非的“索夫”故事。
有一回,钱学森又“出差”,一去又是几个月,杳无音信。急得坐立不安、寝食不宁的蒋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亲人死活不明的痛苦折磨,急冲冲地找到一位国家领导人问道:“钱学森到哪儿去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
其实,这时的钱学森并没有失踪,他正在戈壁荒漠之上紧张地进行着“东风一号”近程导弹的发射准备工作。
1960年11月5日,新华社发了一条电讯通稿:中国第一枚“东风一号”近程导弹在中国西北地区发射成功。蒋英刹那间脸上露出了笑容——莫非是他?“他回来了,经‘质问’而验证我猜中了。当我向他讲述自己前不久找国家领导人‘索夫’的故事后,逗得他哈哈大笑。” 此后,钱学森又有多次“失踪”,每次“失踪”总是给祖国人民带来惊喜。
“他更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我俩生活得富有情趣。”
钱学森和蒋英婚姻美满,夫妻恩爱。在一般人印象里,搞科学技术的和搞艺术的,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钱学森的家里,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感情甚笃,而且在艺术上、事业上也有共同语言。
“我从小喜欢音乐,他也自幼热衷于水墨丹青,中学时代他是有名的铜管乐手。”
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钱学森曾多次驾驶着那二手货的老爷车,拉着三四个中国同学,到波士顿听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为了听音乐会,钱学森宁肯节衣缩食,十分节俭地花用他打工挣来的钱。音乐给了他慰藉,也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蒋英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要求,我和演员们一起到大西北偏僻落后的地方巡回演出,并努力学唱中国民歌、昆曲、京韵大鼓,甚至京戏。”她穿上民族服装,扮作村姑,登台演唱,颇受群众欢迎。每当登台演唱时,蒋英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请他欣赏,请他评论。有时钱学森工作忙,不能去听,蒋英就录下音来,带回家,待他休息再放给他听。
后来,为了照顾钱学森的工作与生活,领导安排蒋英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系担任领导并任教。蒋英只好放弃自己最喜爱的舞台生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养学生。如今,蒋英教授已是造诣精深的音乐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讲授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到了晚年,夫妇两人依然生活得富有情趣,非常充实。
钱学森的爱情点滴
1991年,中共中央在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钱老忽然话题一转,谈到了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我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钱老对夫人一往情深的这一番话,得到在场人的热烈掌声。
钱学森与蒋英从小就认识。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教育家,他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同窗好友。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跟随父亲远赴欧洲,在德国柏林上学,两人虽然相隔万里,但,相互的书信传情,更加深了两人的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英到了美国,但二人都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当时,钱学森已经三十多岁,蒋英也有二十四、五岁,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再次推迟了婚期,直到1947年,他们才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那些岁月中,家境状况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钱学森爱好音乐,尤其是在蒋英的艺术熏陶下,他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两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们的事业相得益彰。
近年来,钱学森年事已高,但,同样已迈入高龄的蒋英亲密地守护在钱老身旁。国家领导人多次看望、慰问钱老时,都能看到蒋英那亲切、和蔼的面容。
钱学森同蒋英平凡而深挚的爱情,堪称时代的典范。
钱学森简要年表
钱学森简要年表
1911年 12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渡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 考入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 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9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 《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80年《工程控制论》(队修订版)出版。
1955年 返回祖国。
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7年 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56年度)一等奖。 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82年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相继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1961年 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62年 《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1963年 《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1965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69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并相继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0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1979年 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钱学森没有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直到2001年钱老90岁生日时,钱老在美国的好友Frank E.Marble教授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校长D.Baltimore委托,专程到北京将“杰出校友奖”的奖状和奖章当面颁发给钱老。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 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论系统工程》出版,1988年《论系统工程》(增订版)出版。
1984年 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院土)大会上,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85年 钱学森因对中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者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 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关于思维科学》出版。
1987年 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出版。
1988年 《论人体科学》出版。《创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和《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分别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1989年 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 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4年 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地理科学》出版。《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出版,
1996年《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增订版)出版。1999年,作为上述两书的续集《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出版。《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
1995年 获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的首届(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6年 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第一次以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在他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命名仪式。该图书馆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新世纪广场。
1998年 被聘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9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 《钱学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出版。《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创建系统学》出版。12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看望钱学森,李岚清副总理一同看望。此前,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曾先后三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他。
2001年 记录钱学森光辉历程的“钱学森业绩馆”日前在其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开馆,并面向社会开放。馆中收藏展出的有钱学森1929年-1934年在交大机械工程系铁道专业学习时的水利工程学试卷、钱学森赠给母校的一批珍贵手稿、著作《钱学森手稿》、《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创新系统学》以及介绍和反映他科学思想、科技成就及辉煌人生历程的论著及其他作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纪实文学
书名: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作者:胡士弘
出版时间:1995年
章节:
1、最高奖赏
2、三春晖
3、负笈美利坚
4、羁留
5、祖国
6、一锤定音
7、首任院长
8、扶危
9、艰难奋进
10、凌霄曲
11、一语千钧
12、系统科学
13、博大精深
14、春泥
15、是科学家,也是政治家
16、伉俪情深
17、晚霞
内容概要:
钱学森自小就受到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教育,立志长大后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师从力学大师冯.卡门,获得航空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知名的火箭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急切地盼望回到祖国,但是受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和迫害,受到美国移民局的牵扯,被关押在一个孤岛上15天,还被软禁了好多年,但他的回国梦没有破灭,经过他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后,他一心扑在中国的科学事业中,他所从事的火箭、导弹研制获得巨大成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国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科学泰斗”。
钱老淡出科学第一线后,还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时刻心系着中国未来的科学蓝图。
简历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杭州。父亲钱家治(字均夫,1880年-1969年)曾留学日本。 1914年父亲钱家治到北平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迁居北平宣武门外。 1918年入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1921年转校北京高等师范学院第一附小。 1923年钱学森入学北京高等师范学院附中。1929年毕业。 1929年秋,钱学森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铁道机械工程。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八月,赴南京中央大学参加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十月成为20名留美公费生之一。 1935年钱学森在清华大学导师空气动力学教授王士倬指导下到南京的航空工厂、南昌的航空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决定未来留美的学习方向。王士倬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议钱学森入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空气动力学。九月,钱学森等20名庚款留美公费生,从上海搭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赴美国西雅图。 193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专程到加州理工学院求见美国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征求进修意见。冯·卡门建议钱学森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进修。同年秋,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冯·卡门。 1938年钱学森和恩师冯·卡门合作,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边界层》、《倾斜旋转体的超音速流》。 1939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八月发表重要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音速流》阐明压力修正公式,后被学界称为钱-卡门公式。因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位列美国陆军航空兵上校。
分享按钮>>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