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钱观龄墓志铭解析与钱氏家族

    中华钱氏网 2010年11月13日 扬州日报


下列拓片写的是一个晚清葬于扬州的早逝神童钱观龄的墓志铭,然而他的家族迄今在中国文化和科技史上闪着耀眼的光华,值得向人们介绍。全文如下 :

  皇清归安县学生亡男观龄圹铭

  赐进士出身前国子监司业归安钱振伦撰

  亡男观龄字颐园,继配翁宜人出也。先是振伦有四子,并以幼殇。咸丰七年(1857)正月十五日巳时,观龄生于苏州旅寓,旋以寇氛告警(注一),尽室渡江,僦居海陵,移家青浦,地为讲舍,始就学焉。风丁早识,则在师不烦;豕亥无伪,则读书有得。稍长,学为应举之文,颇得余之近似。至于诗赋婉丽,雅近唐音;楷法洞精,或参晋格(注二)。悉由心悟,不待规绳。年十有五,归应童试,府试第一,入归安县学。与余入学岁同,乡人艳之。平居恂恂寡言,不蹈子弟之过, 为善,乐亲老成之型。笃志于晨昏,交让于姊妹,孝乎惟孝,人无闲言。洎来扬州,未期而病。昭明讳疾,惧贻亲忧(注三);长吉呕心,终赴帝召(注四)。同治十二年三月四日寅时终于安定书院,春秋十七,即以其年十二月十日巳时葬于金匮山糙石街。呜呼哀哉!比敛形于羸博,虽怀作达之观(注五);感投老于西河,终有丧明之痛(注六)。濡泪和墨,为之铭曰:

  明珠易碎,优昙不常(注七)。苟求其故,天道茫茫。繄余薄德,致汝早亡。

  蜀冈演迆,瘗旅毋伤。汝父汝母,卜圹中央,百岁之后,与汝同藏。

  署淮安府里河同知大兴王宗干书并篆盖

  从墓志铭上我们可以得知,钱观龄是浙江归安人,亦即今浙江湖州一带的人。他的父亲钱振伦于道光十年(1839)14岁时入县学,五年后中举,道光十八年中进士,时年22岁。曾国藩与钱振伦是同一年考取进士的,曾称钱当时在京城里即以“文鸣一时”,可见钱在当时颇具文名。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回京以大考二等擢仕国子监司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因母丧丁忧回湖州。此时钱振伦只有三十多岁,但已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昏聩腐朽,因而心灰意冷,终制后不复出仕,以教书讲席为生,先后担任过杭州紫阳学院,淮阴崇实书院,扬州梅花书院、安定书院的山长。任扬州安定书院的山长时间较长。观龄的亲生母亲是续弦。先前钱振伦生有四子,但全都早夭,他的前妻也可能悲痛过度,随她的儿子们一起走了。后来钱振伦续娶翁端恩,这是一位常熟的大家闺秀,大学士翁心存的二女儿,光绪师傅翁同龢的姐姐。翁端恩只生了一个儿子,即钱观龄,这确实是个早慧的天才。观龄四岁时太平军攻克苏州,太平军不喜欢知识分子,于是在他两三岁时就不得不随父逃离江南,先避居泰州,后又迁清江浦(今淮安市淮阴区),并随父在书院读书,待到他十五岁时,太平天国早已平定,因此他十五岁时回江南归安应童子试。观龄一鸣惊人,小小年纪名列归安府试第一。和当年钱振伦几乎同年龄中秀才,所以“乡人艳之”。观龄少年作的诗即有唐诗的婉丽之风,写的楷书里已经含有魏碑的味道。这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确实不容易了。然而上天忌才,钱观龄随他的父亲到扬州讲学,不知何故为时不久即病亡,年仅十七岁,葬于蜀冈的金匮山。这对钱振伦夫妻而言,打击之大可以想象。因此当白头人送黑头人,他“濡泪和墨”作此墓志铭时,内心的悲痛可以用“五内俱焚”来形容。当他在墓志铭中作出“汝父汝母,卜圹中央。百岁之后,与汝同藏”的决定时,他确实是想用“同圹”来慰藉地下的亡灵,并以此来减少内心的痛苦的。

  然而,老天并未将这一对夫妻逼向绝境。此时的钱振伦岁数不算太大,为延嗣计,他又娶了一位侧室祝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钱滮,亦即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的父亲。晚年得子,其乐可知,他们夫妻三人几乎把整个心血都放到钱滮的教育上。后来他们迁回吴兴。

  光绪五年(1879),可能是思乡心切,抑或是回常熟更能教育他们的孩子,翁端恩携侧室子钱滮回常熟,钱振伦死后葬于常熟虞山西石虎浜。并没有如他们在墓志铭中所言那样葬在扬州,并且和儿子观龄葬在一起,这可能是钱振伦死后唯一遗憾和深感无奈的事情,因为回吴兴或常熟老家对钱滮的教育环境要比扬州优越得多,他们不能不为活着的儿子着想。

  在这里需要交代的是钱振伦还有一个弟弟叫钱振常,钱振常小钱振伦九岁,生于道光五年(1825),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钱振常科举不顺,常年靠游幕为生,1867年,曾入张之洞幕中。振常的夫人姚氏16岁嫁与伦常为妻,生子名钱恂,37岁时姚氏死于广东旅寓。钱振常42岁中举人,46岁中进士,但官运不济,只做了一任礼部主事就搁浅了。后辞官南下,和他的哥哥一样,先执掌绍兴龙山书院,常州乐仪书院,做过蔡元培的老师,后定居苏州。钱振常62岁时,他的续弦侧室周氏,为他生下次子钱玄同。长兄钱恂长钱玄同33岁,是日本留学生,出任过清廷驻荷兰和意大利的大使,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钱恂的儿子钱稻孙(1887-1966),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工作者。而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则是钱玄同之子。亦即钱振伦的侄孙。因此转弯抹角算起来,钱三强也是钱观龄的堂侄。

  在这里顺便提一句,钱振伦是一位学者,著有《示朴斋制义》六卷,曾为鲍照的诗文集《鲍参军集》作注,并和其弟钱振常共同注释过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的诗集。

  总之,江南钱氏已成为一个人们注目研究的文化传承不绝的家族。可惜的是那一个早夭的天才钱观龄却没有留下片言只语,那怕是一句诗。而他坟圹也早已湮没不见。倘不是这一块拓片的发现,也许我们还不知道当年的蜀冈金匮山还葬有如此的一个辉煌文化家族的默默一员。

 


分享按钮>>萧(Xiāo)姓的源出
>>国学大师钱仲联学术生平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