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市忠顺堂钱氏

    中华钱氏网 2017年8月21日 钱吕明



始迁江洲之祖


   钱氏一姓,由来已久,血脉源于少典,受姓始自钱孚,从钱孚公传六十余世,立国于吴越之间的吴越王钱镠,为钱氏宗盟始祖,从钱镠传十二世,任丹阳县尹的钱日升,是始迁云阳之祖,再传到第二十三世孙钱国仓,雍正初年京江邑庠生赵远谟在《江洲钱氏重修族谱序》中写明,因“沧桑变易,丘园尽汩于波涛”而迁居太平洲,后列次续修族谱,都尊钱国仓为始迁江洲之祖。钱国仓,生于1603年(明万历癸卯年),殁于1636年(明崇祯丙子年),或许是创业维艰,使得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查忠顺堂钱氏族谱,远在钱国仓迁居江洲之前,忠顺堂钱氏谱系第十五世孙钱荣,早已迁居太平洲,族谱明确记载,自钱荣开始“迁居太平洲另分支派”,只是族谱没有记载钱荣的生卒年代。钱荣与钱国仓之间,相隔八代,为什么钱氏后裔认定的始迁江洲之祖是钱国仓而不是钱荣呢?

细玩“另分支派”四字,可知第十五世孙钱荣搬迁太平洲之后,已经从原来的云阳钱氏一族独立出来,成为钱氏宗族的另外一个分支,有自己的祠堂,有自己的辈分谱系,不再列入原先的族谱,所以钱荣的生卒年代,婚姻状况,子孙繁衍,忠顺堂《钱氏族谱》中一无记载。钱国仓则是钱荣的堂兄(堂弟?)钱学善的后裔。等到钱国仓因家园荡析而被迫迁居太平洲新涨出的滩涂,请谱师重修家谱时,自然无从考查(也许觉得没有必要考查)钱荣的生世。

钱荣生卒年代既然失考,他是哪一年搬迁到太平洲定居,自然毫无头绪,但依据忠顺堂《钱氏族谱》的相关记载,还是可以做一点大致如此的寻绎。

钱荣的祖父名叫钱至祯,字麟生,号宏斋,生于1283年(元至元癸未年),殁于1357年(元至正丁酉年),由庠生补国子监上舍。庠生其实就是秀才,国子监上舍的学员,学业优秀可以直接授予官职。钱荣的叔祖父钱至祥,字凤仪,号靖斋,有异才名望,人们很敬重他,与另外三人结为道义之交,四人皆长于诗歌词赋,地方官员很欣赏他们的才学,鼎力推荐,但四人都坚辞不就。钱至祯有子二人,长子钱纯仁,次子钱纯义。钱纯仁生于1318年(元延祐戊午年),殁于1398年(明洪武戊寅年)。钱纯义就是钱荣的父亲,生于1321年(元至治辛酉年),殁年失考。这里的“殁年失考”,很可能与钱荣“另分支派”有关。假设钱纯义25—30岁时得子,那么钱荣当于1346年至1351年左右出生,如果钱荣也是在25—30岁时得子,那么,到他的儿子出生,已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事情。钱纯仁比钱纯义大三岁,他的孙子钱良一出生于1375年(明洪武乙卯年,即洪武八年),有理由断定,钱荣无论是到了太平洲才成家还是在成家之后才迁居太平洲,时间应该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

钱纯仁、钱纯义兄弟二人都是一子单传,两人都没有出仕。钱荣为什么搬迁到太平洲谋生,族谱没有说明。照理钱荣出生于诗书之家,祖父、曾祖父皆有功名,至少也是小康之家,是什么原因使得钱荣离开几代经营的家园?元末明初的战火,改朝换代的巨变,可能是钱荣迁居的社会原因,但同是钱至祯孙子的钱学善并没有迁居异地,可见钱荣搬迁应该另有原因。揆之于其他家谱,可以设想,钱荣的祖父家道殷实,颇有田产,见江中沙洲颇具规模,便出资雇请挑夫筑堤围垦,为子孙开辟出一片膏腴之地。等到子孙兄弟异爨,自然是属于长房长孙的钱学善留守家园,钱荣顺理成章地迁居江洲了。

至于钱国仓迁居江洲,是因为“丘园尽汩于波涛”,恰好“太平之新涨”,族谱说得很明确。这毁灭家园的“波涛”,很可能就是滔滔滚滚、一泻千里的江流,湍急的江流使得江南的土地大片坍塌,太平洲的滩涂大片长出。钱国仓是钱学善的第八世孙,也就是钱荣的第八世侄孙,钱家相隔八代,两迁江洲,冥冥之中,似有天定。


六次重修族谱


钱荣一支的族谱,至今没有发现。等到钱国仓迁居江洲,钱荣一支已在江洲繁衍250年左右。如果能够找到钱荣一支的家谱,则可以发现更多的故事。

钱国仓迁居江洲之后,筚路蓝缕,连年艰辛,等到家室得到安顿之后,他就想到,自己迁居他乡,列祖列宗懿行美德,不可不发扬光大,于是,他不辞劳苦,亲自渡江,长途跋涉,赶往云阳,请来了华大成(应该是谱师类的人物)先生,请华先生为钱氏重修族谱,其他所有辅助事项,自然都由他一人承担,所费精力与物力,自不难想象。赵远谟先生深深钦佩钱国仓的为人以及重修族谱的壮举,赞之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而无愧于钱氏之家风也”。——这是钱国仓迁居江洲之后的首次重修族谱。

首次重修族谱当在明末崇祯年间,第二次重修族谱已经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邑庠生陆恕的《钱氏重修族谱序》写于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这一次是由第二十七世孙、年过半百的钱启周先生发起。钱启周先生召集了钱大绅、钱大有、钱大刚三位堂侄,对他们说:“有祖不尊,可谓孝乎?有宗不敬,可谓弟乎?可惜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现在我请大纲牵头,承担族谱重修的重任。这件事繁杂艰难,你一定要慎重!”钱大刚等三人听从叔父的吩咐,很愉快地答应了,没有任何异议。他们说干就干,奉叔父之命请来了谱师,修好了族谱。舌耕于江洲的陆恕先生在谱序中赞曰:“若启周、大有、大纲等,真所谓伦无不敦,族无不睦,其于尊祖也亦至矣!”

第三次族谱重修,是在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这一次是由第二十九世孙钱士元、钱士福、钱士祥等人发起,他们召集族人,商议重修族谱事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第三十世孙钱顺圣、钱顺贤等也都协力同心,积极赞助,直至族谱重修工程告竣。

第四、第五次重修,相隔时间不是很长,倡修人员也没有多少变化,他们是第三十一世孙钱广庆,第三十二世孙钱永珍、钱永贤。他们检束自爱,伦理无亏,热心公事,在光绪(1875年—1908年)初年,倡议重修族谱,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族人非常满意。到了癸巳(1893)、甲午(1894)年间,他们担心天长日久,家族人事遗漏难稽,混淆莫辩,又召集族人,商议重修族谱,族人也很乐意。一生之中两次倡修族谱,族人非常感激,大家特地请了延令邑庠生朱镜泉先生撰写了《广庆永珍永贤诸君序》,载于族谱,供后人追思景仰。

第六次重修,已经到了民国年间,1919年告竣。这一次倡修人员,有参与过前一次重修的三十二世孙钱永珍,三十三世孙钱进高、钱进修、钱进礼、钱进智。同乡范镜清先生在他家的塾师耿文先生面前,称赞他们是老成人,赋性朴实,制行不苟,遇纷争则排解之,遇公务则急赴之。高山景行,世所钦仰。


族谱人物述略


钱启华,第二十七世孙,生于1721年(康熙辛丑年),殁于1753年(乾隆癸酉年),娶妻徐氏,生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大儿钱大有,小儿钱大庆。钱启华英年早逝,留下年轻的妻子徐氏和四个尚未成人的孩子。等到大有、大庆长大成人,母亲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死得早,你们兄弟二人孤单幼弱,我凭什么能够守节,又怎么知道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能够成家立业呢?我嫁到你们家的时候,你们家家底殷实,你们的爷爷奶奶都健在,你们的父亲无论多忙,早晚必定请安,外出回家,都要面告,至于饮食,总是力求甘脆可口,常常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你们的父亲那时还很年轻,但天性纯良,待人接物,无不温恭谦厚,恤孤寡,扶困穷,从不吝惜资财。和邻睦族,排难释纷,都是竭诚尽心,从未与人有过口角之争,至今相邻依然啧啧称赞。是你们父亲的仁厚之心给了我把你们养大成人的信心啊。”兄弟俩听了母亲的一席话,深受感动,决心以父亲为榜样,做父亲一样高尚的人。

钱士通,第二十九世孙,钱大有的长子,钱启华的孙子。生于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殁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壬午)。平生诚信朴实,不尚繁华,致力于农桑,克勤克俭,和睦邻里,热忱忠厚,不谋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轻财好施,乐善不倦。生了四个儿子,长子钱顺年,次子钱顺福,皆不幸早夭。三子顺芳,四子顺贤,都能保守祖业,续承父志,家道兴隆,产业日增。

钱虞氏,生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庚午),殁于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第二十八世孙钱大纲的妻子,赋性幽娴,做姑娘时,母亲要求极严,女红乡里称最,出嫁之后,孝敬公婆,克尽妇道,平常总是荆钗布裙,不施脂粉,与丈夫打理田园,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其乐融融。丈夫去世后,长子士祯才十岁,次子士祥才七岁,虞氏含悲忍痛,强撑弱体,养蚕绩纺,既做母亲,又做父亲,克勤克俭,艰辛备尝。京江张国璠给她作传,以为“方诸古贤妇,堪与柏鸾之妻、欧阳之母并垂不朽矣”,并特地做了八句四言赞语:“卓哉懿范,日月争光。母仪贤淑,妇道端方。心贞金玉,志烈冰霜。载之家乘,百世流芳。”也许是家境特别艰难,次子钱士祥出继给了钱大绪为嗣。

钱顺义,第三十世孙,生于1826年(道光六年丙戌),殁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幼读诗书,就崇尚孝悌,兄弟之间,和睦友爱。成年之后,由他主持家政,克勤克俭,衣冠古朴,循分安命,乐守田园,美名远播,乡邻里党教育子弟,多以他为榜样。平时喜欢交游,宾客到他家,莫不热情款待。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深明大义。他四十多岁才得子,却并不溺爱,既请老师教导,又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他的原配夫人朱氏(1827年道光七年丁亥—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生了两个女儿,三十五岁就离开了人世。续配夫人潘氏(1828年道光八年戊子—?),幽娴贞静,柔惠温恭。一家人后来搬迁到金坛县北乡庄城桥西首官西村定居。

钱永珍,字吉甫,第三十二世孙,生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殁年不详。少时颖悟过人,从师读书,过目不忘,所读之书,不待老师讲解,就能揣度文意。可惜家业寒微,只得辍学务农,打理田庄,披星戴月,沐雨栉风,春耕夏耘,不失农时。为人谦和,待人宽厚。事奉父母,冬温夏凊,尽力尽诚,早上探望问候,晚上服侍就寝。二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事奉寡母,倍加孝敬。几年之后,母亲又去世了,他日夜哭泣,好几天水浆不进。夫人唐氏,幽娴贞静,昼耘夜绩,夜以继日。夫妇二人,相敬如宾,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次子天资聪颖,好学不倦,可惜天不假年,不幸早夭,夫妇二人,晓夜痛哭,几欲丧明。长子钱进镒,躬耕畎亩,不辞劳苦,孝敬父母,酷似父亲。几位弟弟,也都能自强自立,兄弟之间,颇为友爱。

钱永林,字善哉,号宝之,扬中东泰永胜乡人氏,第三十二世孙,生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殁年不详。兄弟四人,他是老幺,与兄长钱永兴、钱永隆、钱永万等三人,友爱深笃。青少年时,他家家产处于中下水准,他与几位兄长,辛勤耕耘,家境渐趋宽裕。后来因为父母去世,家中人丁繁多,于是兄弟四人分开居住,各自发展,他就迁居到土地祠后面的埭上,买田地,造房子,栽竹养鱼,获利颇丰,家道日隆。生平乐善好施,只要遇有慈善事宜,他资助极多。处事和平温雅,有长者仁人之风。教诲儿子儿媳,调遣仆佣家童,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夫人何氏,出身名门,及笄之年,与钱永林成婚,事奉公婆,就以孝闻名。妯娌相处,和乐怡怡。兄弟分家后家业蒸蒸日上,得益于何氏内助之力多多。两个儿子,长子钱进礼,号亦青,次子钱进志,号有成,都善理家政,兄弟二人,同心同德,颇得父母欢心。前扬中县知事姚湘为之作序,题为《钱翁永林暨淑配何孺人序》。


族谱事件述略


一、集资买地买房,便利家族会聚

第三十二世孙钱永珍,第三十三世孙钱进高、钱进修、钱进礼、钱进智,不仅倡修族谱,他们还在光绪三十四年,共同出资,购买了二百二十六圩南顶岸同宗钱永安、钱永贤、钱永成、蒋氏等的基地五丈八尺五寸,连同浮土河沟土坝房屋三间,又购买了同宗钱进达一百四十五圩的水田一亩五分,给族人聚会议事提供公众场所,也便于子孙后代敬祖尊宗。这房屋三间,是不是作为钱氏祠堂,族谱没有说明。

二、安于贫贱,慎终追远

钱广仁,第三十一世孙,生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乙亥),殁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广仁”二字,既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为人。何以见得?兄弟分家的时候,他把肥沃的水田让给了弱弟,这与寸土必争、寸利必得之徒相比,何止天壤之别?不仅如此,他与人相交往,总是宽以待人,留有余地。兵燹(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之后,举家搬迁到江南谋生,但每年到了春秋时节,他一定要赶回江洲,祭扫祖先,长途往返,不辞辛劳。远离祖宗邱墓的念头,总是让他不得安心,终于又放弃在江南经营的家园,搬回江洲,乐守田园,真正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高寿七十有二,从来没有请过一次医生,吃过一剂药。妻子李氏,堪称贤内助,结婚时,可谓贫贱夫妻,家里很穷,但李氏助夫齐家,毫无怨心,田地耕耘,家中纺绩,一日三餐,打扫浆洗,全力承担。晚年孀居,年且七十,家里的事情还是时时检点,一一关怀,儿子媳妇耘田,她为他们做饭,童孙在她身边耍乐,她为他们准备好适宜可口的吃食。家人相处,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口角,邻里往来,也没有任何纠纷争吵。三个儿子,都忠厚持重,令人尊敬。


三、积善之家,和乐融融

第三十二世孙钱永万,生于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殁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小时候就灵敏过人,诵诗读书,过目不忘,若能完成学业,成就未可小视。可惜年岁凶歉,家境寒微,加上人口众多,很难支持他继续读书,只得弃学务农。他吃苦耐劳,肯动脑筋,种植粮食作物之外,还植桑种麻,栽竹养鱼,主业副业,共同发展,获利不薄,家道日渐小康。但他从不以殷实富厚自恃,谦守礼法,恭敬待人。三个儿子,长子进修,次子进鳌,三子进章,老大忠厚纯谨,总理家务,公而无私,老二、老三也从不私下议论,兄弟三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维持着大家庭的集体生活,一时邻里称羡,传为佳话。

四、短短一篇《祭田誌》,敬祖传统代代传

钱广书,生于(嘉庆十二年丁卯),殁于(同治五年丙寅),有四个儿子,长子钱永兴,次子钱永隆,三子钱永万,四子钱永林,四房子孙感念广书公的恩德,合议置田一亩,作为祭祀广书公的资金。为了防止子孙后代疏忽废祀,特地撰写了《祭田誌》,刊载在族谱里面,以便垂示永久,全文如次:“祭田誌者,祭五祖广书公之田也。我等蒙先公之德泽,家业日臻丰裕,子孙承替绵绵,饮水思源,受恩必报,是以四房公议,置太平洲二百三十圩田一亩整,以为每年清明节祭扫之资。凡我公子孙,于祭祀之日,务必亲临。凡不与祭者,作不孝论。恐年湮代远,疏忽废祀,故特誌谱牒以垂永久云。民国八年岁次己未季春上浣    之吉。”

五、族谱收执,责任重大

族谱修订完成之后,刻印多少份,由哪些人家保存,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收执族谱的人家,名字刊印在族谱里,当面验清,有无缺损脏污,一旦带回家,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缺损玷污。每逢祭祀之日,各自必须将族谱带来,当面察验,若有霉烂缺损,将给以独修族谱的处罚。民国八年己未年重修的忠顺堂《钱氏族谱》,就是由十三户人家保存的,族谱当中,以《千字文》为序,记录在册。原文竖排,今改为横排版,酌加标点,以飨读者:

民国八年岁次己未重修执谱录

阖族公议,正谱十三册,草谱一册,各房收执,毋许

损坏。倘有霉烂等情察出,族中议罚独修。收谱者,

逢祭之期,各带谱合族面騐。

天字号    永宽收

地字号    永财收

元字号    进取收

黄字号    广金收

(以下从略)


附:《钱氏家训》原文及译文


《钱氏家训》是钱氏家规的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部分是《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武肃王八训》由武肃王钱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亲自订立。钱镠辞世前又作十条遗训晓谕子孙。《钱氏家训》,传为忠懿王钱弘俶总结钱镠“起居录”所作,经后人不断完善,成为一部饱含修身处世智慧的治家宝典。《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训诫与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优良传统,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钱氏家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精神渊源,也是中国家庭教育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献。

 

一、个人篇
【原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译文】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原文】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译文】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原文】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译文】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原文】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译文】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原文】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译文】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原文】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译文】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原文】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译文】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再生气,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

【原文】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译文】熟读古书才会根基深厚,了解历史才能谈吐不凡。

【原文】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译文】擅长写作才能著作丰富,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

二、家庭篇

【原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译文】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

【原文】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译文】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

【原文】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译文】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译文】祖先虽然年代久远,祭祀也应该虔诚;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

【原文】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译文】娶媳妇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贪图嫁妆;嫁姑娘要选才德出众的女婿,不要羡慕富贵。

【原文】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译文】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米。

【原文】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译文】把勤劳节俭当做根本,一定会丰衣足食;用忠实厚道传承家业,就能够源远流长。

三、社会篇

【原文】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译文】用诚信结交朋友,将恩惠遍及乡邻。

【原文】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译文】救济寡妇怜惜孤儿,尊敬老人关心小孩。

【原文】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译文】救济受灾的人民接济紧急的需要,为人排除危难化解矛盾纠纷。

【原文】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译文】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船帮助人们通渡。

【原文】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译文】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原文】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译文】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

【原文】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译文】不要看见利益就动心谋取,不要见人才高就心生嫉妒。

【原文】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译文】小人固然应该疏远,但一定不能公然成为仇敌;君子固然应该亲近,也不能失去原则一味追随。

四、国家篇

【原文】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译文】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

【原文】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译文】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去剪除蠹虫。

【原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译文】管理属下要严格,体恤百姓要宽厚。

【原文】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译文】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原文】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译文】利益得于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于天下百姓就一定谋取;利益得于当前一时当然也要谋取,得于千秋万代更要谋取。

【原文】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译文】才智出众的人能使国家强盛,不过是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极端无知的人会败坏国家大事,只因为总喜欢自以为是。

【原文】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译文】即便聪颖明智,也要以愚笨自处;即便功高盖世,也要以辞让自处;即便勇猛无双,也要以胆怯自处;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谦恭自处。

【原文】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译文】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

【原文】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译文】抓住生财根本努力节约开支国家就会富足,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国家就会强大,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国家就会昌盛,与邻邦交往信守道义国家才会安定。



分享按钮>>【庞氏网新闻】中华庞氏宗亲联谊会系列报道(二)
>>【龚氏网新闻】江西龚增明苦寻当兵赴台叔公龚邦有(龚顺昌)及其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