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丰县行

    中华李氏网 2012年12月4日 万家姓


记丰县行

从1995—2008年江苏丰县有多批人次到我村寻根问祖,方知吾李氏有数支宗亲在彼繁衍生息,已数百年矣!
七月二十八、九两天,村两委主要干部玉芹、金水、月振、族侄洪印和我驱车前往。主要任务:一是看望长期生活在该地的李氏宗亲,了解支派延续及生活状况。二是同宗亲商议续修族谱并修缮李氏宗祠事宜。
约250公里路程,中午到达,受到承华、承军、承敏等众宗亲的欢迎与款待,下午分别到二世兴祖及李九公(维洛)墓地祭奠,并访谈、交流、查阅族谱等等,了解到一些新情况,简述如下:
1、始祖珪当年定居博陵后,其长子兴任大明平南武将军,迁徙于汶上,其后又随成宗(朱棣)南征,凯旋之时,落户于江苏丰邑,置地建屋,繁衍生息,住城东北约四十里的李庄及桑李集。
2、次子旺任明两淮盐运使,仍居博陵。生温、良、恭、俭、让、仁六子。其中良祖之子讳实,为大明进士,曾任河南省滑县县令。其政绩卓著,遂定居该县,是为西支。有居丰邑洪光寺者,是俭祖之后裔,称为北支。
3、俭生伯、敬,敬生杰,杰生腾、能、资、本四子。第四子本复南徙丰邑西桑行李村,此又是一支(原族谱中误将本列为四世顺祖之长支,应予正之)。
4、三世长支温生顺、贤。顺生十子:安、宁、景、泰留博平,后顺任汶上县令,又生六子:福、槐、杰、棠、樟、森,一直居汶至今。
5、贤生:昇、禋、真、德、义、智、聪、明八子,均居博平。其义支后世孙又徙丰邑邀帝寺,亦名草集一带至今,故吾李氏迁徙丰邑的先后共有四支,分布于县城周围数十个村庄,总人口约两万余。
在丰宗亲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首次修续族谱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其后又多次修续。因与博陵相距较远,联系不便,故在较早的族谱中,有与实际不相符处是难以避免的。1995年之后,各支都曾到博平寻根问祖,查祖谱,看祖林、祖碑,同乡亲们交谈等,终于找到圆满答案。现年已84岁的乃平兄前后三次到我村。2008年,承华、承军、承敏三兄弟到算子李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断代之惑,高兴得彻夜难眠。
丰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平原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宜于人类居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当地树木繁茂,所以板材初加工业及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行业是该县两大支柱产业。
李氏宗亲在彼始终坚持耕读传家,道德继世。历史上曾出过四位进士,并有为保卫县城而殉难的李九公(讳)维洛,从六品。在抗日战争中李昌盛于1938年入党,1939年在某次战斗中因弹尽被捕,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慷慨赴死,时年仅23岁。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许多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模范人物,农民企业家李承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二十九日上午,由进超、承华二位宗亲主持,在县城召开了座谈会,四支均有代表参加。会上介绍了珪祖的丰功伟绩,茌平县为其塑了大理石像,屹立于公园内,并将照片分发给了大家。个个涌跃发言,一致认为我们都是珪祖的后世子孙,应该遵祖德、守祖训,坚持世代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今后要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共同致富奔小康。一致同意续修族谱,修缮李氏宗祠,愿意出资出力。
此次之行,时间紧,活动多,路程远,十分劳累,但心情愉快,令人难忘。

2012.8.2
 


分享按钮>>算子李祖林碑文
>>村之风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