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源流】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
- 中华李氏网 2013年6月15日 李定兴
李尚德 董建福
天下李氏皆冠“陇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而非今日的陇西县。陇西李氏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部陇西李氏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兴起、发展的历史缩影。研究李氏文化,就是研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尊重历史、还历史的真面目。其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老子李耳“飞升”(陇西)狄道,陇西房始祖李崇家居(陇西)狄道,汉征西将军李仲翔战殁葬(陇西)狄道,西凉武昭王李暠籍是陇西狄道,唐高祖李渊其先陇西狄道。这些众多显赫的陇西李氏人物,都於陇西狄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陇西狄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我们简要谈谈,李氏与陇西狄道有关联的几个问题。
一、临洮、周朝称陇西邑,秦汉称狄道。今日的临洮,就是古陇西,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1.陇:甘肃省的简称。
2.陇水:即今日的东峪河,《水经注》称陇水,《山海经》称滥水。水源於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迳武阶城(窑店乡境内)南,绕狄道故城东、向西北注入洮水。它非常具体地把狄道故城,洮水与陇水、陇山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陇山:就是陇坻、陇坂、陇首。在陕西陇县西北,跨甘肃清水县、山高而长、延至陇县、静宁、镇远、清水。《水经注》所指陇坻,是泛指陇中之山。
4、陇西:郡名,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即甘肃狄道(今临洮县)。我们通常说:陇西、陇西、陇山以西,指的是甘肃的地理位置在陇山以西。那么,陇西郡名是怎么命名的。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文中说的很清楚,“有陇坻(山)在(治所狄道故)城东”,故曰:“陇西也”。把陇坻,陇水,洮水、狄道故城、紧密的联系起来,完全符合古代以山水定地名的历史事实。它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在大陇山以西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泾渭分明。
郡望:郡望,一郡之望族。或望出。即该姓氏的发祥地,也就是通常说的堂号。唐高祖李渊、诏定陇西李氏为“陇西堂”。堂就是房号。房头的意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审定《氏族志》时,把皇族所在的陇西郡望,列为天下李氏十三望中的首位。从此,李氏族人以“陇西”为荣。“陇西”即表示其为世居陇西郡城(狄道)的望族。陇西郡狄道县就是陇西李氏繁衍生息最早的地方。
二、陇西李氏源远流长
1.远祖:
《唐·李敬实墓志铭》云:“昔,伏羲佐赫胥氏(炎帝)征西戎,封分其裔,食於陇西,子孙家焉。”指出:昔日,伏羲帮助炎帝,征服了西戎,就把自己的后裔,封分在陇西,并作为他们的食邑地。从此,就在这里居住。
湖南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何光岳先生等、经过十数年的 研究得出:“炎黄是弟兄,都是伏羲的后 裔,各自相传七、八代。”
《新唐书·宗室世系》载:“李氏出自赢姓,帝颛顼高阳氏之裔也。”
《史记·五帝本纪》述:“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上述可为李氏的远祖。
传世示意:伏羲——轩辕——昌意——颛顼——大业——女华——皋陶。
2.始祖:
皋陶为颛顼三代孙,字庭坚,为尧大理,执掌天下司法的官员,正直贤明,为尧、舜所器重,以官命族为理氏。唐天宝二年,唐玄宗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为李氏始祖。其后裔世为理官。皋陶三十代
孙,殷末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谏议大夫,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遗腹子,出生后名叫利贞。
传世示意:皋陶——益——恩承……利贞(皋陶30代孙)。
3.李姓之始:
李利贞,其父被杀后,随母逃难于伊侯那个地方,以李树果实充饥、得以活命,为感李果活命之意,指树为姓,改理为李,成为李姓之始。利贞子昌祖,周初为陈大夫,家住苦县。昌祖十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卿御史大夫,娶婴敷。唐玄宗天宝二年,追尊大祖父同上卿御史大夫,号先天太皇。光宅二年,追尊婴敷为先天太后,号玄妙女王,生子耳。
传世示意:李利贞——昌祖——彤德——○——○——○——硕宗——○——○——○——○——乾——耳。
4.“飞升”(陇西)狄道凤台的一代宗师、陇西李氏先祖,李耳。
据《唐朝列圣之碑》载: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其性无欲,其志广,为周朝藏室史。又曰:平王柱下史。寿凡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天宝二年,加号玄元皇帝曰:大圣祖。八载加号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载加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修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
《后汉书》载“或言老子西人夷狄为浮屠。”
唐太宗李世民命令编纂百卷巨著《大唐氏族志》时,下诏“朕之本系,起自柱史”并以《道德经》的“清静为无”思想,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
明末,杨继盛《自述年谱》载:狄道“东山超然台,此台相传老子 ‘飞升’之所,盖过函关西来所传,或不谬云”。
明初,工部员外郎,狄道人李弼,在他的《超然台》一诗中,“此台曾以凤凰名,至今凤去台益旷。老君曾此炼金丹,遁老於斯排仙杖。”
清顺治九年,进士出身的狄道人张晋《老子说经台》诗:“日月照荒台,青牛竟不见,逐关草树秋,风来送余善。仙李何时盘,神龙逐处变,留乃五千言,令尹受天撰。”
上述:老子出函谷,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过散关、游河湟、涉流沙、访陇西,“飞升”於陇西狄道东山之超然台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非空穴来风。超然台(即凤台)至今依然。
四川成都龙泉驿《李氏源流族谱序》中说:“李公,讳耳,字伯阳,谥聃,生二子。长居陇西郡,即陇西本支祖。次居赵郡,故赵郡李,自此分矣。以上二宗祖,讳今莫能考。”“太上玄元皇帝(李耳)生二子,吾祖行一居住陇西郡,叔祖行二居赵郡,故吾李姓后来有陇西而赵郡,此乃二郡之分,盖其本源由乎。”
点明老子出关西行,其子相伴,而其中一子居家陇西。其后,子孙散于诸国,或在魏、或在赵、或在秦,不常其居。李耳八世孙李昙,字贵远,入秦为御史大夫,司徒,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辩、昭、玑,崇为陇西房,玑为赵郡房。
传世示意:李耳——宗——同——兑——跻——,咯——洪——兴族——昙——崇。
5.陇西郡郡首李崇。
李崇,字伯佑,秦时陇西太守,封南郑公。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为他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中,赞颂了二位陇西李氏先贤的这段历史。“高岳之上浮云祥兮,函谷之外直气扬兮。建功北狄讨西羌兮,受封南郑家素昌(一名狄道)兮。”热切的赞扬,老子西行,受函谷关关令尹喜的无限崇拜。同时赞述老子裔孙李崇建功立业,受封南郑公,家居素昌(即狄道)的历史事实,为陇西房首的历史地位,紧紧的连在一起。
《隋,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和墓志铭》中写到“系出高阳,源自柱史,乍分上蔡,时移槐里(即狄道槐里),赵北称良,汉飞传美”这样就形成陇西、赵郡,为李姓的两大支脉。
崇次子李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瑶子李信、字有成,为秦大将军,虏燕太子丹于易水,威震诸侯,封陇西侯。生子超、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超次子李仲翔。李崇祖孙三公的官爵,均与陇西郡相联,有大功于秦国,为”陇西李”的;繁衍和陇西郡的名门望族奠定了基础。
传世示意:李崇——瑶——信——超——仲翔。
6.为国捐躯,载人正史,墓葬狄道的李仲翔。
李仲翔,超次子,汉侍御史,河东太守,征西将军。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载:“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
《唐·郓州寿张县尉李珪墓志铭》所述:“其先,帝颛顼之后。唐尧、虞、夏之际,代为理官。殷末,有理徵得罪于纣,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得全,因姓李氏。至,裔孙仲翔,为汉将军,讨逐叛虏,死事於陇西狄道,子孙因家焉,迨今为陇西人也,枝联萼缀,代不绝书。”伯考子李尚,汉学有道,为成纪令,其子李广,随父居成纪(今静宁)。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
《唐朝列圣之碑》述:“广家世世受射,才气天下无双,仕汉,历文、景、武三帝,位前将军,立功沙漠,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为唐二十三代祖。”
《北史序传》更进一步阐明:“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之东川,因家焉。《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纪,实始此也。”
临洮(狄道)东川,保存西汉太尉李仲翔家族墓群,就是载人正史可考的陇西李氏最早的祖坟,附近的‘古槐里’,就是陇西李氏最早的家园。
以上表明了,一、仲翔战殁,葬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二、正因为李仲翔葬狄道东川,因家焉,迨今为陇西人也。枝联萼缀,代不绝世。三、也正因为上述原因,汉李广随父尚,从狄道老家迁徙到成纪,(今静宁县),纠正了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的失误。狄道,今临洮,就是陇西李氏望族的发源地,也就是陇西李氏的根。
传世示意:李仲翔——伯考——尚——广——敢——禹——承公——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弁——昶——暠。
7.第一个登上王位东晋时的西凉武昭王李暠,是“陇西李氏”的中兴代表人物。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李昶的遣腹子。
《魏书·李暠传》称:“陇西狄道人。”
《唐朝列圣碑》称:李暠“汉前将军广的十六世孙,幼好学,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长文义,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所奉,逐后霸图,国号西凉,谥曰武昭王。唐天宝二年,追号兴圣皇帝,为唐室七庙祖也。”
后主李歆,字士业,为武昭王第二子。武昭王殁,府僚奉为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护羌校尉,为唐六代祖。在位四年,为沮渠蒙逊所败,国亡。世子重耳奔于江左,遂仕于宋,后归魏,位恒农
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唐五代祖。族弟李宝,字怀素,“沉雅有度量,骁勇善抚接”,北魏重臣,官拜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夷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宝少子李冲,历任太子少傅,内秘书令,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协助孝文帝推进“太和改制”,推行新政,功绩卓著,为孝文帝所器重。《魏书·李宝传》所述:在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狄道的李)宝等为冠”,时李宝家“人位兼举,因(李)冲宠遇,遂为当代盛门。”李氏“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国史家牒详之矣。”
《魏·豫州刺史李蕤(李宝长子李承第四子)墓志铭》载:“君、讳蕤,字延宾,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
《魏·彭城武宣王妃李氏(李宝少子李冲之女)墓志铭》载:“妃,讳媛华,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
很明显,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就是陇西李氏长期居住的地方。
重耳之子李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为唐四代祖。武德初,追尊宣简公。唐高宗仪凤年间,追尊为宣皇帝,葬赵州昭庆县。李熙的儿子李天赐,字德真,任北魏的禁军主将。西魏文帝大统年间,赠司空。唐高宗仪凤年间,追尊为光皇帝,墓葬亦在赵州昭庆县,与其父天赐共茔。唐开元三十年,宣义郎前象城县尉杨晋为赵州昭庆李氏大庙撰《光业寺碑》文中,曾有“桑梓旧国”“维王桑梓”之语,而误断李唐为赵郡李氏之据,但永远不能改变李唐为陇西李氏后裔的血缘关系。
天赐次子李虎,字文彬,任西魏左仆射,封号陇西郡公,与北周文帝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因功劳共同担任辅佐大臣,当时人称“八柱国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北周接受西魏禅让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到隋文帝杨坚作北周宰相时,又恢复本姓李氏,唐高祖武德初,追尊为景皇帝。
虎次子李昺,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继承唐国公的封号,武德初年,追尊为元皇帝。
传世示意:暠(兴盛皇帝,唐七庙祖)——歆(唐六代祖)——重耳(唐五代祖)——熙(献祖宣皇帝)——天赐(懿祖光皇帝) ——虎(太祖景皇帝)——昺(世祖光皇帝) ——渊。
8.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北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承袭唐国公封号。长大后,洒脱豁达,坦率直爽、宽厚仁慈、不论贵贱,他全以好意相待,广交朋友,深得民心。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倾太原之兵起事、直捣长安。隋义宁二年夏(618年)在长安建立了唐朝。经一代明君李世民(渊次子)的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崇节俭,恤刑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出现了谷黍丰稔,百姓乐业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开元盛世”的辉煌开拓了道路,为开元、天宝,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奠定基础,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
从西凉武昭王李暠起,特别是北魏以来,陇西李氏的代表人物活动的政治舞台在北方,与北方鲜卑贵族在政治上结为联盟,相互联姻,相互影响、习俗有共同的地方。因李唐“闺门失礼之事”而推测“必非华夏世家”,确有“武断”“不当”之处。民族融合,是千百年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不能改变“父系” 这一中华传统,并不因“闺门失礼”,而改变李唐华夏世家的历史。在李唐的盛名之下,对有功于王室的大臣,及其外族,外姓赐以李姓,使李氏得以空前的发展。
结论,陇西李氏源于周、成于秦汉,兴于魏晋,盛于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陇西李氏从狄道这块土地上蕃衍、生息,登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舞台,英才辈出,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封建王朝的兴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陇西李氏后裔,播迁于海内外,形成华夏民族第一大姓的主要族系。《陇西狄道》作为陇西李氏主要标帜,把海内外李氏,华夏民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永不磨灭,源远流长。从而形成中华历史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值得我们庆幸的!
高天苍苍兮, 大地茫茫。
陇山陇水兮, 狄道故乡。
根系黄土兮, 志在四方,
枝联萼缀兮, 历久芬芳。
千秋神裔兮, 光耀炎黄,
陇西李氏兮, 源远流长。
作者:李尚德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会长 临洮县政协原副
主席
董建福 甘肃省历史学会会员、本会副会长、县政协原文史委
员会主任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会长 供
分享按钮>> 江西李氏五大支系
>>【李氏家谱源流】李氏得姓起源祖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