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 周 氏 千 年 传 奇

    中华周氏网 2011年7月28日 万家姓


 

海南周氏宗谱》收录了9位周氏渡琼始祖,他们当中除了周仁浚,还有周秀梅、周许、周松山、周荣政、周丕承、周一君、周亭秀和周显贤。周氏最早渡琼的始祖周仁浚原籍河南汝南,是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平定岭南的有功之臣,宋朝建国后被任命为琼州府知府,最晚入琼的是周显贤,明代嘉靖年间才从福建长澄县迁来。他们的后代现在总共有16万余人,遍布海南岛各个市县。

  家谱溯源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 耿 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陈 耿

  从东线高速公路开车向南约7公里,在“龙桥出口”处驶出高速公路,再走3公里左右的乡村公路,便可来到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儒荣村边的一片墓地,墓地左前方有一个石牌,上面阴刻“琼州知府周仁浚墓”;左右两侧则有2根高高的石雕旗杆,满布苔藓,依然屹立不倒;走近墓地,只见正前方有一座高大的墓碑,碑的中间自上而下直书“宋名宦中宪大夫任琼州府知府始祖周讳仁浚公墓”,立碑时间是2003年冬天;在这座墓碑背后还有比较低矮的墓碑,中间的碑文与前方的一样,立碑时间为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至今已有101年。

  在墓碑后方,是一块面积约2亩的墓地,密密麻麻分布着115个用玄武岩干垒的坟墓,有些石头上还有浮雕的精美花纹;墓群中几块小墓碑上的文字已模糊难辨。就连周仁浚的后人也难以分辨哪一座坟头才是他的。

  宋开国元勋 卜居海之南

  那么,琼州知府周仁浚是何许人呢?据周氏宗亲2000年印发的《海南周氏宗谱》记述:周仁浚原籍河南汝南,是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平定岭南的有功之臣,宋朝建国后,被任命为琼州府知府,他是周氏最早渡琼的始祖。周氏族谱有关周仁浚的记载,在正德《琼台志》和万历《琼州府志》中也能找到,而且内容基本一致,只是都比较简单。

  周仁浚上任后,爱才用贤,甚至上书朝廷,请求起用前朝南汉的官员骆崇璨等人担任儋州、崖州、振州和万州的知州,得到了朝廷的应允。任职期间,周仁浚爱民如子,为官清廉,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制订施政方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周仁浚的宦迹在《续资治通鉴》和《十国春秋》里也有粗略的介绍,遗憾的是,这些国史、方志和家谱都没有写明周仁浚上岛的年月,何时卸任也不得而知,就连他的生卒时间都不详。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史学之谜,也为周仁浚其人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其实,周仁浚身后,让人不得其解的话题还很多。譬如,作为一位从军有功,从政有绩的开国元勋,为何卸任后不返回原籍,而是定居琼州?难道他已经看破了宦海沉浮?或是担心“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主动退隐天涯?

  琼山烟草公司退休干部周宗茂先生是周仁浚的37代裔孙,今年已经81岁。他告诉记者:“仁浚公离任后,没有返回内地,而是选择留在海南。他先是住在府城的甘蔗园,后来又迁居府城南部的‘上那邕’(今属府城那央村委会),不久后又移居今龙塘镇的石陵村和北让村一带。今天,仁浚公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海口和定安,人口约有5万。”

  吴典惹父怒 幸遇周恩师

  众所周知,清代乾隆年间,琼山府城出了一位大才子、《四库全书》的编修之一———吴典。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孩童时的吴典十分顽皮,不听管教,险些被父亲放弃。如果真是这样,《四库全书》可就少了这位优秀的纂修者了。

  相传吴典曾经到处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父亲每天刚卖完豆腐回到家,经常会看到有人等在家里要告儿子的状。吴典的父亲实在受不了他,有一天,他在路上一边打骂,一边嚷着要让儿子浸猪笼,沉到南渡江底下去。

  “这孩子怎么啦?”有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问道。

  “到处惹祸,叫人怄气,不要他了!”吴典父亲答道。

  “既是如此,不如让我来教养他吧?”那位路人似乎动了恻隐之心,表明了自己是教书匠的身份,并征得吴典父亲同意之后,便将他带回私塾。每天早上,教书先生都让吴典洒扫庭院,擦拭桌椅,然后教他提水做饭,学会简单的劳动;在私塾里,吴典受到朗朗的书声所熏陶,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此后,先生从《三字经》开始启蒙吴典,随着年龄增长,吴典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据说过目成诵,《四书》、《五经》等古代典籍已然烂熟于心。1765年,25岁的吴典参加广东乡试,中了举人;1769年,他又赴北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47名,赐进士出身。2年后,吴典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在北京十几年的宦海生涯。

  吴典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恩师。1787年,他在家为父守孝期间,得知老师每天仍要从南渡江西侧的邕阳村(今珠良村),步行20余里到府城教书,途中的3条小溪上都没有桥;于是出资在恩师的家乡修建3座小桥—钱渡桥、文斗桥和崩桥,免去老师跋涉之苦,也方便当地民众出行。这3座小桥,除钱渡桥已被滨江西路上的公路桥取代之外(但名称未改),其余2座旧址尚存。

  吴典的这位恩师名叫周继才,周仁浚的29代裔孙,他的后人至今还收藏着吴典写给周继才的一副对联:“黄鸟时窥高士榻,碧云常获太元经。”而吴典为恩师修桥的故事,不但在《海南周氏宗谱》中有记载,也为吴典后人所传说。

  周仁浚的后代中,还有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和可圈可点的人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九位渡琼祖 枝叶满琼州

  在《海南周氏宗谱》的扉页上,印有9位周氏渡琼始祖的画像和简介,他们当中除了周仁浚,还有周秀梅、周许、周松山、周荣政、周丕承、周一君、周亭秀和周显贤。最晚入琼的是周显贤,明代嘉靖年间才从福建长澄县迁来。他们的后代现在总共有16万余人,遍布海南岛各个市县。

  周姓的9位过琼祖中,周秀梅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非常值得一提。

  按周氏族谱的记载,周秀梅原籍福建莆田,生于1103年,卒于1181年;22岁便进士及第,当过李纲的谋士。由于才华出众,在文武百官中威望极高,颇受当权者赏识,宋高宗在位时还提升他为翰林院大学士。由于周秀梅力主抗金,遭到秦桧集团的排挤和陷害,被迫于1142年辞官回乡。

  1165年,周秀梅带上时任大理寺评事的儿子周榜湘,一起南迁琼州,定居琼山遵都图(后称秀梅里或秀梅坊,今属海口市遵谭镇),娶妻颜氏,又生一子周榜源。后来,周秀梅的曾孙、长子周榜湘的孙子周榘迁居今天的新坡镇文山村,其后代在明清两代,共有3人考中进士,13人考中举人,使得该村一时间蜚声全岛。  900多年来,周秀梅的后裔分布海南各地,已成为一个拥有6万多人口的大族,也涌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根据族谱资料,共和国开国上将周士第就是周秀梅的直系裔孙。

  不过,一个为海南史学界所共知的常识是:“周秀梅”并不是这位周氏渡琼祖的真实姓名!记者在正史和方志中也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于是其人其事就留给今天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是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因此他才隐去真名,取地名为人名;也许由于谱牒丢失,后人出于对他的尊称,用姓氏加居所来称呼他,这在古代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那么,既然“周秀梅”的真实姓名都弄不清楚,《海南周氏宗谱》关于他的生卒、登科、南迁时间,又是如何得来的呢?这也是一个待解之谜。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


分享按钮>>辉煌人生的周万成医师
>>“吴钩当风” 的画圣 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