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往事

    中华冯氏网 2011年9月6日 万家姓


在明朝初年,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一大批官員,振興各地經濟,此時,馮萬金公任大冶縣知縣,上任之時的大冶縣,縣無衙舍,滿目瘡痍。由於戰爭對人口的毀滅,大冶縣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馮萬金公頒佈實施一些列政策,他招流亡,通商賈。吸引老百姓來大冶居住和發展農業、商業。在明朝,馮萬金公家族大富大貴,他的兒子馮繼源公曾任戶部左侍郎。因為大冶知縣姓馮,周邊馮姓居民對於大冶政府的號召極力響應,先後遷居來到大冶。尤其是原居住在陽新縣的馮小六公的後裔,紛紛遷居大冶。

 馮銳公,攜家帶口,遷居大冶縣楊宗畈莊攔馬咀村(今屬汪仁鎮轄區)。當時的攔馬咀村三面環湖,是大冶湖的半島,魚米之鄉。馮銳公來後,種植柿子園數畝,勤勞致富。

 馮晃公也遷居雙峰莊馮家堍村(今屬金湖街辦轄區)。雙峰莊在大冶城區西南十五公里,鹿耳山下。馮晃公生三子,馮思敬,馮思忠,馮思鬱

 明朝的輝煌兩百多年矣。社會的發展又一次面臨危機。明朝滅亡,大清帝國從北方衝殺而來。

 在明末清初,可以想像,馮萬金公家族中,為官者大多數人參加了對滿清的抵抗運動,馮姓家族參加了這場慘烈的戰爭,或壯烈犧牲、或逃散四方。馮萬金公在大冶的一支後人馮吉吾,也無法在大冶縣城居住。馮吉吾公帶著兒子永享公,避難于攔馬咀。攔馬咀馮氏銳公後裔接納了他們。然而,或遭到滿清的滅絕,或病亡,攔馬咀村馮氏家族,面臨後繼無人的境況。而且由於戰爭,大冶再一次出現土地荒蕪,人煙稀少。清朝初年,又一次招流亡,遷移人口。

 雙峰莊馮晃公的一批後裔進駐大冶各地。其中馮思鬱公第五代孫馮之宸,進駐武昌趙家莊(今為鄂州轄區,燕磯鎮路排村)。馮之宸,字扶北,出生于萬曆23年(西元1595年),順治16年(1659年)歿,享年64歲,妣呂氏。馮之宸公從雙峰莊遷居趙家莊後,生二子:馮豪昌、馮泰昌。馮泰昌公孝義兩全,人稱端壹,發憤讀書,考中舉人。馮泰昌公聞知攔馬咀村馮氏家族,面臨後繼無人的境況,不忍馮氏家業敗落,決定遷居大冶攔馬咀村,繼承馮銳公和馮萬金公後人的土地和家業。

 馮思鬱(郁)公其他子孫也進駐大冶,其中馮端昌公進駐慶洪王家咀(株林莊),還有斤山莊、長林莊、石磊莊、官渡莊等,都是馮思鬱公其他子孫進駐。

 馮泰昌公進駐攔馬咀後,耕讀為本,勤儉創業。馮泰昌公(又名以昌、號伯勝、字公臨)。生於崇楨十年(西元1637年)九月十五日,先娶石氏,續娶羅氏。生二子:馮天經(號翼六,早亡)和馮天倫(倫大)。因為考取舉人,成為地方紳士,在大冶有名望。西元1676年(在清朝確立32年後的康熙十五年,丙辰年), 馮泰昌公39歲時,他根據攔馬咀馮吉吾公(兒子永享公未成年夭亡)的遺留檔,得到大冶縣知縣謝榮所給的印照,封植青龍山。距萬金公赴任大冶縣知縣200多年。1688年(時為康熙27年),泰昌公51歲,,生次子馮倫大(馮天倫)。馮泰昌公歿於西元1708年(康熙47年),享年71歲。

 馮天倫(倫大)生於(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卒於1723年(雍正元年),享年35歲。馮天倫公雖然出生在泰昌這樣一個舉人的書香之家,但他是不幸的,20歲喪父。儘管如此,馮天倫很爭氣,他在康熙60年辛醜年(西元1721年),天倫公33歲,同樣考取舉人。只可惜的是,兩年後,他35歲英年早逝。他製作書寫的木制祖宗牌,至今猶存。他的書法絕對一流。他生了三個兒子,即馮承瑜(士瑜)、馮承瑛(士瑛)、馮承璨(士璨)。

 長子馮承瑜(另名士瑜,庠名大樹,號握采),馮承瑜生於(康熙52年),西元1713年-----卒於1777年(乾隆42年),享年64歲,妣王氏。他10歲喪父,他的學歷雖然是庠生生員(縣學堂的秀才),但書法文采不遜于其父,由他所書寫的《小譜》至今猶存,為我研究他們這幾代人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遺憾的是,他的兒子學業無成,從兒子的書法可以看出,他還是培養人才,但畢竟沒達到父親的程度。三代書香之家,從此淪為務農的平民。

 次子馮承瑛公則離開了攔馬咀村,創業于陽新縣哈蟆湖烏鯉咀。

此後歷經四代人,以務農為業,與讀書功名無緣,直到馮祥宏公,才開始家族振興的起步,可惜又遇上改朝換代,一點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遭受毀滅性打擊。

 曾祖父的傳說

 智愚

 曾祖父那一代,實際上有兄弟三人。長為馮祥順,二為馮祥宏,三為馮祥富。

 老大馮祥順娶了汪氏為妻,但年輕時亡故,未留下後塵。

 老三馮祥富生於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祥富公娶了石氏為妻,1914年他年僅25歲就去世了,所幸留下遺腹子。當年的中國人染點病就死,醫學落後,魯迅學醫的初衷,也是因為中國的醫療衛生太落後了。祥富公去世後第二年,他的遺腹子馮進慶才出生,父親去世後才出生的孩子稱為“背父生”,是苦命的孩子。祥富公去世後,曾祖母石氏不久也改嫁上咀王家村,留下孤兒馮進慶,由馮祥宏公撫養。

 

老二馮祥宏公生於光緒11年,西元1885年,兄弟三人,剩下他一人。祥宏公娶了李氏為妻,不僅要撫養侄兒馮進慶,他自己也有兩個兒子,長子名馮進余,次子名馮進有。

 

曾祖父馮祥宏公,有著不平凡的經歷。1904年,他年僅19歲,毅然外出投軍,1911年,他在武昌參加了辛亥革命起義軍,這一年他26歲,正是熱血青年。從他的遺物中留下的一對領章分析,他至少是一個中級軍官,這對領章如今流傳到我的手中,常常拿出來看,不禁百感交集。革命勝利後,他曾任麻城縣政府的參事一類職務,當年麻城的某位藝名“小岷山人”的畫家送給他的四幅山水畫,至今還存有兩幅,由我收藏。他晚年回鄉後,人們還尊稱他為“馮師爺”。

 

可能是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同時也可能是俸祿難以養家糊口,後來他棄官從商。回到家鄉大冶,祥宏公曾在黃石港詹匯川老闆家打點商務,也就是當管家吧,吾家至今還有詹氏的一本書,書的印章是“詹國柱”。 大冶縣城余福成老闆在黃石港開設“華豐”鋪面,曾由祥宏公經管。

 

1935年,年已50歲的祥宏公,可能也厭倦了商界, 回到農村老家攔馬咀村定居。也兼著替大冶縣城的大地主余福成打理四棵、汪仁一帶的租課糧食。家父講,他小時候見過余福成,是一位白鬍鬚的慈祥老人。

 

1949年受余福成的委託,祥宏公為進駐大冶城的解放軍備理糧食,經辦為解放軍碾米磨面之任務,也算是為共產黨服務。1951年,因為有個同村的農民腳夫告發,說祥宏公家裏藏匿著余福成的金銀財富。於是,縣農會派出人來傳訊他,來人剛到門口,聽到屋內哭聲悲慟。原來,祥宏公剛剛辭世,享年66歲。祥宏公臨終時,口裏念著:上海,四川,好熱鬧呀……在昏迷中逝世。兩天后,農會的人再來,將家中值錢的東西都拿走了。有一口上好的紅漆木箱,由於祖母的苦苦哀求,留了下來。祖母也藏匿了一些金銀細軟,後來大姑姑婚戀期間,被一個男人騙走了。唯有那口紅木漆箱子,如今傳到了我的手中。由於家中破落,劃分階級時定了個中農亦或是下中農,後人也算是免了文革期間階級鬥爭年代的磨難。祥宏公葬于攔馬咀村之南。

 

祥宏公命運不好,他生有二子,長子馮進余在一次童年的玩火時不小心被燒傷而亡,(我從小就被大人告誡,不要玩火,就拿這個例子來教育我們兄弟幾個)次子馮進有青年時染病而亡。人生兩次喪子之痛且身後無嗣,讓祥宏公受到莫大的打擊,所以晚年他信佛,以作精神寄託。同時悉心照顧好侄兒馮進慶及侄孫即我的家父,尤其是將我父親視為掌上明珠的親孫子一樣疼愛。

 

大約在我6歲時,也就是1967年,隱約中我記得家裏有佛像,我記得紅衛兵來到村裏,直接到我家,砸毀了堂屋後邊的神像。因為小時候,我是非常害怕那些個神像,印象深刻。當時在我家門口,點燃了一堆大火,凡是家裏有古董的都拿出來丟入大火中,名曰破四舊,文化大革命,這大概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現代版本。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到家中一個鏡子後邊的一張照片,一個老人帶著瓜子帽,形象莊嚴,與鄉下人不一樣。父親說是一個祖上的人,我想那可能是祥宏公了。

 

祥宏公的一生,告訴我一個道理,人生在世,再多的財富其實也沒有用。君不見,江山依舊在,土地已易主。再多的財富,總是要被他人拿走。正如佛家所言,財富是五家共有,哪五家,盜兵水火官。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再思之,遠祖馮萬金公,“曾任大冶縣知縣,公任之初,立草萊中,滿目荊棘,惻然動念,出其謀,獻濟世之才,招流亡,通商賈,勸農桑,課士儒,民聚冶邑,自此興也。一切規制漸次以成,有浩大之規模,有不朽之功勳。卒于任所,原葬冶邑後衙,明太祖皇帝 賜崇祀名宦,受春秋大典……”又如何,如今,馮萬金公的墳塋,已成了農民的菜園地了,土地所有權已不歸我馮氏家族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正如紅樓夢裏所說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譜序:竊惟國立史書,政刑相與紀載,家垂譜牒,宗派因以昭明。上溯之鼻祖,籍系黃州府,值明太祖定升金陵,以賢良方正應選,甲申歲除授大冶縣知縣。冶邑于元末時,被土賊焚殺殆盡,官無衙舍,民多流亡。公任之初,立草萊中,滿目荊棘,惻然動念,出其謀,獻濟世之才,招流亡,通商賈,勸農桑,課士儒,民聚冶邑,自此興也。一切規制漸次以成,有浩大之規模,有不朽之功勳。卒于任所,原葬冶邑後衙,明太祖皇帝 賜崇祀名宦,受春秋大典。後任縣公諱王伯時申詳奉旨,將公賜遷葬於冶邑青龍山后,土名田家園。自賜葬之後,人丁離散,而譜系無複有存與者矣。予思昔聖,尚有文獻不足之感,而況於予氏乎可幸者,縣誌載公之偉績與縣公謝榮所給之印照猶燦燦。簡策嗣後者,丁雖單寡,應科甲,

 

叨黌宮,自明及清,依然未替,獨非先祖積德累仁之所致與?迄予祖號伯勝公,仁孝為本,勤儉持家,鄉黨宗族稱以端壹先生,生伯父號翼六公,父號廷書公,誦詩讀書,叨列宮庠,文行兼優,邑之官員紳士,無不景仰而相契也。修譜之事,嚴父君有志未逮,今予兄弟接修,克成父志,愧才疏力薄,不能聞于黃州諸郡,只協嫡系,援筆聊倡小譜,令後之子孫曉然。撫流派之所自起,而水源木本之思,有不油然而生者乎?是為序。時皇清乾隆三拾伍年歲,官庚寅五月朔一日,嗣孫庠生大樹,同弟士瑛,士璨,百拜敬撰。

 

嚴禁樹序:蓋惟水無源則流派無由,而出木無根則枝葉無自而生,人無祖則身從何處而來?人如不以根源為重乎粵 。予之始祖萬金公,自明及清,名傳鐵冶,功著金湖,公身故後,皇恩下究,賜葬青龍山土名田家園,後之附葬於其旁者,皆予歷代之祖墳也,至墳山樹木,予祖乃以庇蔭,兩朝禁蓄,曆有印照如憑,不意乾隆九年,歲不順成,家有消敗族中不肖子弟天綱等,將樹木砍伐,予見伐樹即伐祖之漸,痛心慘目。當執印照,哀托親鄰理勸不止,議將樹木分為兩股,山頂無墳者分伊股砍伐,山中有墳者分予股禁蓄,公立合約,以杜後患,竊思合約既立,保祖宗之骸骨者於斯,全家誼之和睦者於斯。不期予房士珍頓異前言,欲將下股有墳者效尤砍伐,予二弟士瑛,捐價十兩買珍股下樹木禁蓄,書有契約。予於乾隆十幾年間,因歲茺歉收,欲將股下樹木三股之一與二弟執銀數兩,二弟不允,即止其說。行見根源培植而流派不 ,其或竭枝葉不 其不茂矣。且 若子若孫蟲斯衍慶,代代相承,倘不思功德之隆,不顧墳之安,將芄芄者浸假而損 矣,森森者浸假而頹萎矣,縱取 銖之利以自肥,能保其必有後耶?而謂仁人孝子,有不深思而痛絕也哉。是為序。時乾隆三十五年歲官庚寅五月朔一日,嗣孫大樹同弟士瑛,士璨,公議禁序。祖山地課毛課共九九錢四百,天綱房下共二百,握采兄弟三房共二百,每年三房各出九九錢一百,將眾課二百,共五百,以作祭墳墳之費,每房二人祭墳,不得增減,永為定例,祭期八月中秋為定。

 

派行:士承宗德永,世澤昌隆長,光映家常泰,績傳譜自揚,

 

詩書原有用,禮義定流芳,文武英雄起,忠良佐國祥。


分享按钮>>【何氏何商】恒基房地产董事长何权决心打造区域性标杆
>>“伊春家具王”败落轨迹 冯永明和他的冯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