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冯氏家族与新会景堂图书馆

    中华冯氏网 2011年11月15日 万家姓


新会景堂图书馆由香港爱国同胞冯平山先生创建于1925年,为纪念其父冯景堂先生而命名为景堂图书馆。

  景堂图书馆馆舍为西欧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座,前座为二层,后座为三层,前后座之间为花园,满栽花草树木,四时叶绿花红;花园中有一水池,水池中央有一露天平台,平台中安放着两米多高的景堂公纪念铜像,平台两边有桥与花园相连,以供人们参观游览。馆舍后座背后亦是一个小花园,有水池、小桥,小巧别致。整座图书馆建筑结构别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雅洁,是一个看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景堂图书馆建成开馆后,一切经费开支均由冯平山先生负责。到抗日战争前,景堂图书馆藏书已达6万册,其规模在国内县一级的图书馆中,属佼佼者。

  抗日战争期间,景堂图书馆难逃浩劫,馆舍被敌伪军占为踞点,所幸部份珍贵馆藏图书资料事先已运往香港及当时的敌后新会双水上凌乡。1949年3月,景堂图书馆全面复馆,继续为广大民众服务。
 解放后,冯平山先生之子冯秉芬爵士继承先人遗志,热心家乡文化公益事业,仍负责景堂图书馆的一切办馆经费。由于有冯氏后人对图书馆的积极支持,图书馆同时亦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直接关心,使景堂图书馆愈办愈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开始,景堂图书馆亦遭到极左路线的冲击,图书虽未遭到散失,但景堂公纪念铜像被拆除,香港冯氏即停止了对景堂图书馆的经济支持。由此,图书馆由政府接办,一度更名为新会县图书馆,直至粉碎“四人帮”后,落实了侨务政策,1979年再将景堂公纪念铜像重新安放在原来的位置,并恢复景堂图书馆馆名。同年,冯秉芬爵土及其夫人简笑娴女士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齐回到新会,参加了景堂图书馆建馆54周年盛典。冯爵士看到几经风雨的景堂图书馆,依然保持它那优美、雅洁、端壮的容貌,异常高兴,表示一定要继承先人遗志,继续出力办好景堂图书馆。

  1984年,冯秉芬先生主动向新会县人民政府提出,愿意与胞弟冯秉芹先生再捐资扩建景堂图书馆。此建议受到县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随即征购原馆左邻民宅用地,建筑一座与旧馆相连的图书馆新楼。1988年3月,图书馆新楼竣工投入使用,楼高四层,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与旧楼连通后,使用面积共5280平方米。整座图书馆功能更加齐全,设有4个阅览室,5个书库,还有展览厅、报告厅、少年儿童图书室、视听室、自学室、教学室、会议室和办公室等;1997年,冯氏基金又捐资增办了一个多媒体阅览室;2000年,冯秉芬、冯秉芹昆仲再捐资翻新图书馆旧楼,使景堂图书馆成为国内设备先进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现有藏书36万册,各种VCD光盘、电脑光盘近5000张;每天进馆的读者1000多人次,持有景堂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达15000多人。景堂图书馆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历史长,影响大;二是藏书丰富,可以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三是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采用电脑管理,全开架借书,读者可以进入书库自由选借图书;四是各种文化活动多,有电脑学习、光碟观赏、电脑上网、各种艺术展览、艺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等,把喜欢读书学习,喜欢艺术欣赏交流,需要吸收新的科学知识,需要了解世界各类信息的广大读者,都吸引汇集到图书馆这个知识海洋里来。今日的景堂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活动的中心。

  为表彰景堂图书馆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省市、和全国都多次授予景堂图书馆各种先进荣誉:两次获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一次获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两次获省文明图书馆称号,两次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


分享按钮>> 南朝汝南安城周氏家族发展脉络
>>海峡论坛参展族谱之尤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