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百年历代出名人 揭秘柳州阳和陈氏家族墓群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0月26日 陈启尝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柳州讯(记者何继权)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民国期间,400余年历史中每个时期都出名人,而且有碑文为证,这在柳州仅陈氏家族有此殊荣。今年12月上旬,陈氏后人将原葬于柳北区凤凰岭的17座先人墓葬,迁移至阳和村蝴蝶岭陈炳焜墓旁,形成柳州市目前数量最多,跨度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墓群,从而为柳州文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填补不少空白。 

  曾为广西“前三杰”

  陈炳焜墓一度被损

  陈炳焜生于1868年,卒于1927年,柳州阳和村人。陈系旧桂系重要人物,官至广西省长,广西、广东督军,在清末民初广西历史上与岑春煊、陆荣廷齐名,并称广西“前三杰”。因其经历与柳州清末民初历史密切相关,其位于阳和老家的墓葬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将其先人墓葬一并移至阳和,在保持了历史延续性的同时,更凸显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12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文史专家陈铁生,在陈氏后人带领下参观了这一规模罕见的墓群。从阳和大桥东行约3公里,就可到达大片甘蔗地围绕的陈氏家族墓地。其中陈炳焜墓最高大,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墓碑两侧“伟烈丰功愿不朽,钟灵毓秀发其祥”的石刻对联为原物,保存完好。但墓前原有的一对石狮,仅余一只倾倒在底座旁,另一只已不知所终。据陈氏后人介绍,该墓曾遭偷盗,原墓碑则在“文革”期间被民兵以步枪射击,至今碑上可见累累弹痕。

  柳州惟一抗日烈士墓

  兄妹烈士故事多

  陈炳焜墓重刻墓碑后,原碑在此次迁坟行动中被移至一侧,与从凤凰岭迁来的15座残破墓碑一起,砌筑成碑墙,墙旁则为迁移来的17具族人尸骸的合葬墓。碑墙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早的为明朝万历年间所立,最晚至民国。一溜看过去,可知陈氏族人有中过进士、举人的,曾在浙江、山东、云南等地为官。这些碑文都是珍贵的史料,反映出400余年来的历史、政治、文化变迁。

  陈炳焜墓数十米外的甘蔗地里,有其侄儿陈伯平之墓,侄女陈守善之墓。前者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建,后者则是借这次迁坟新建。陈伯平与陈守善为兄妹,哥哥供职于国民党部队,在1944年日寇入侵广西时的桂林保卫战中牺牲;妹妹为共产党员,曾参加新四军抗日,194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中牺牲。

  据文史专家陈铁生介绍,陈伯平墓是柳州市目前已知的惟一保存下来的抗日烈士墓。陈守善的革命事迹在柳州党史资料中已有丰富的记载,但她与陈伯平的关系、陈炳焜的关系,则是在此次迁坟行动中才始为外人知晓。如此丰富的内容,有待柳州文史界挖掘整理(相关报道见2007年9月10日今报9版《陈氏家族史掀开历史尘封》)。

  诰封石碑留下“空白”

  亟待文史界重视

  在通往墓地的小道上,还散布着3块诰封碑,记载的是陈氏先人在明清时期的事迹。“其中清朝的两块碑,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所立,而柳州现存的《马平县志》为乾隆年间所修,没有包括这两块碑的内容。”陈铁生说,近年柳州两次重修《柳州市志》,也没有关于这两块碑的记载。这些空白,均须填补。

  综观陈氏墓群,除了上面提到的本地名人外,还有十余座陈氏族人坟墓。“目前发现的柳州‘明代八贤’张翀、徐养正的墓地,以及清代杨廷理的墓地,规模都远远比不上这里。”陈铁生说,这尤其值得柳州文史界重视。

  陈氏后人称,他们这次迁坟行动历时数月,无论当初在凤凰岭动土,还是在阳和重修,均多次向柳州市文物部门汇报,希望能作些考古发掘工作。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人与他们联系。现在迁坟完毕,对今后怎么保护好这些文物,他们也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指导。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分享按钮>>【走进马来西亚】出乎意料的陈氏书院
>>中华司氏河北群:8796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