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家族谱楹联典故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0月31日 陈得亲录入


      1.宗祠门楣题辞:

      义门传家。出自陈氏第七十世旺公事迹。陈氏族谱载:“旺公,字天相,宋仁宗天圣四年刺封晋国公,后迁江州德安太平乡儒教里艾草坪,为义门始祖”。陈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孝悌治家,撰家规,建书院,聚众三千余人,居同五百多载,历十九世奉旨分家,以十二排行,分析二百九十一庄。从此陈氏家族遍布全国。”可以说陈旺创建养育了中国历史上无以伦比的大家庭。在朝廷旌其为“义门”的文字中有“累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妾,人无闲言,每食必群坐广堂,卑幼人等别为一席。有犬百余,共宾而食,一犬不至,诸犬不食也。建书楼以延四方之士,乡里率化,万民仰之”之语,真乃盛极一时。有御赐诗曰:“金銮宴罢月如银,环佩锵锵出凤阁。且问江南谁第一?咸言惟有义门陈。”门楣题辞“义门传家”源此。

      文范遗风。出自陈实事迹。陈实,字仲弓,后汉颍川许县人也,有志好学,少有奇才。初为亭长,再迁除大邱长。以德清静,百姓以安。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文称其“善诱善导,仁而爱人”、“交不诌上,爱不渎下”、“陈君绝世超伦”。卒,谥为文范先生,故题“文范遗风”。


      2.四言通用联:

      元龙豪气;华岳希夷。上联典出三国时期的陈登,字元龙,有威名。许汜言:“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下联典出五代时期的陈抟,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太丘德望;颍水渊源。全联典指东汉时期的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才擅六奇。上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时期的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悬榻待贤。上联典自西汉时期的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时期的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望重三君。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济时伟略;经国文章。上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陈琳,为曹操书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陈登,具豪气,有济时伟略。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下联典出舜之后妫满,周初封于陈,春秋陈国,建于颍川(今河南淮阳)。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陈寔,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颍水流芳;敦睦家声。全联典指东汉时期的陈寔之子陈纪、陈谌,二人才德俱优。

       慈训杖下;懿范堂前。全联典出宋朝时期的陈尧咨以善射自矜,其母怒以杖击咨,后尧咨政绩显著。陈安节之妻王氏以厚赀嫁小姑,乡人称为“陈堂前”。

       苏城世泽;四勿家声。此联为陈氏宗祠“四勿堂”堂联。

       绳其祖式;贻厥孙谋。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三十七个行政村,一百六十余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十九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3.五言通用联:

      张楚开纪元;文佳第一人。上联典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建国号张楚。下联典出唐朝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曾号文佳皇帝。

      风雷驱大地;浩气贯长虹。集自陈毅元帅句。

      同安出英豪;集美献爱心。上联典出清末抗英将领陈化成,福建省同安人。下联典出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福建省集美人。


      4.六言通用联:

      鼎甲绵绵接武;春魁世世光宗。上联典出宋代陈文摇⒊挛乃嘈值埽群笾凶丛O铝渲该鞒丛掳病⒊卵⒊陆鞯取?SPAN lang=EN-US>

      茶敬樽节退让;康乐和系平安。采用清朝嘉庆举人陈鳣联。

       虚其心,实其腹;骥之子,凤之雏。采用陈氏名人陈方伯赠侄联。


      5.七言通用联:

      三君翊汉光乔梓;三阮扶唐驾竹林。此联为陈氏宗祠颍川堂联。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下联典指唐陈政及其子陈元光。

      笔新墨奇避乱草;光远正大辅中山。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陈洪绶。下联典指近代陈少白。

      禁锢卅年名益著;推敲七字户常扃。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陈寔。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陈无己。

      天下太平无一事;山中高卧有千年。采用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华山庙联。

       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采用前清举人韩国钧赠陈毅联。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采用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陈元龙自题联。

      亭台不落匡山后;策杖曾经工部来。采用唐朝诗人陈子昂读书台联。上联典指李白,匡山在四川江油县西,李白曾在此读书。下联典指杜甫,“策杖”,即拄杖。“工部”,指唐朝大诗人杜甫。

      派衍侯卿似续远;祖安磐石燕诒长。此联为福建省平和县磐石乡陈氏宗祠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唐僖宗李儇赐江苏江州义门陈氏联。


     
6.七言以上通用联:

      振兴中华,苏城世泽;源远流长,四勿家声。此联为陈氏宗祠新编“四勿堂”堂联。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少年博学,张华惜才。上联典出五代南唐诗人陈贶,居庐山近四十年,授官固辞。下联典出魏、晋间史学家陈寿。

      义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五百多载,天下无双。此联为江州义门陈氏宗祠联。

      宰揭仕深,祖泽培基数百载;分蒲叶茂,孙支耀振万千秋。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陈氏宗祠联,此支陈氏由明末清初在福建省蒲田县迁徙广东的陈氏分支。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陈登。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陈琳。

      尧咨母训子以仁,声随杖下;安节妻分财不吝,时号堂前。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陈尧咨母。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陈堂前。

      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市全台陈氏宗祠联。

      孝友景先贤,难弟难兄,恍见德星长聚;祠堂临古渡,群昭群穆,共分明月无边。此联为陈氏宗祠联。

       穆矣,于宗有光,祀事孔明,不如我同姓;钦哉,成父之志,孝思惟则,□□□□□。此联为云南省石屏县郑营村(原名普胜村)陈氏宗祠联(公元1年)。郑营村陈氏大家族的始祖陈斌是安微凤阳人,现存的陈氏宗祠建造于1925年。宗祠坐南朝北,通面阔二十三米八,总进深五十二米一,占地面积一千二百四十余平方米。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三开间,瓦顶,门框均用砖石拱卷。明间宽三米五,次间宽两米九,通高六米。匾联皆用青石阴刻镶嵌在砖壁上。明间门额上有石匾四块,长宽各八十厘米,其上阴刻光绪壬辰进士,吉林、安徽巡抚,华宁人朱家宝书写的“陈氏宗祠”四字。匾下有郑营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进士、黎元洪总统秘书陈鹤亭题书的对联。次间的匾联都是滇唐继撰书。匾长宽各六十厘米,上刻“源远流长”四个楷书;对联是隶书。祠门背面明间额壁上有光绪癸未进士、著名书法家陈荣昌撰书“迪光贻令”楷书石匾。次间额壁上有赵港务题书的行书石匾“继志述事”。明间和次间的砖壁上各有陈荣昌撰书的这副对联。

      坐丹山或松或柏,万叶千枝不外本根所出;观剑水是泾是渭,上流下递总由原绪而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樟湖坂(原名漳湖坂)陈氏宗祠联。

      阀阅焕牂牁,争夸妫水长流,弓冶箕裘绵百世;祠堂邻宝秀,更喜瑞湖在望,波光山色满一门。此联为云南省石屏县郑营村(原名普胜村)陈氏宗祠联(公元2年)。从陈氏宗祠祠门沿中轴线而进,依次有石桥、中殿、正殿。中殿和正殿前各有一个院子,两侧均有对称式的偏殿楼阁。中殿前的那个石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上有栏板望柱,望柱头为石雕十二生肖。中殿建在高七十五厘米的石台基上,四周有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三开间、二进间。由于正殿上下有两层楼,又建造在高一米二的石台基上,更有两座高一米九五的石狮柱础抬高,因而更加显得高大雄伟、庄严肃穆。规模如此宏大的陈氏宗祠,是郑营人陈鹤亭先生集资建盖的。1993年,陈氏宗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十世避乱侨居,凤粤发祥,羡者蕃,肯构肯堂,黎阁家声光自晋;三百年创业重统,莺迁衍庆,喜此日,美轮美奂,棠江庙貌著维新。此联为福建省福安县甘棠堡陈氏宗祠联。 


      7.典故、趣事:

      平勃:典故出自于《史记?陈丞查世家》。平勃在这里指的是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是西汉著名的大臣,陈平是文臣,周勃是武将。他们二人跟随刘邦征战多年,在楚汉之争中为灭楚兴汉建立了功勋。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把诸吕安排在朝廷的显赫位置上,参与朝政。惠帝病亡后,吕后又擅立假太子为帝,自己亲临朝政,发号施令,企图封诸吕为王,遭到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大臣的反对。对此,吕后并未罢休,她又杀害少帝,立刘弘为帝,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免除右丞相王陵的职务,大封诸吕亲信,妄图篡夺刘氏政权。吕后一死,诸吕密谋篡以夺位,准备谋反,但惧于大臣周勃、陈平的威严,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久,齐王刘襄带头发兵,陈平和周勃看到消灭诸吕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采用计策使吕禄交出兵权。周勃单身闯入北军,杀了吕禄,掌握了兵权。在朝臣们的通力合作下,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维护了刘氏的天下。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之意。《晋书.王敦传》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庆管平勃济之略。”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陈老佛: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晚上飓风大作,暴雨倾注,潮水溢上塘面,快要涌进陈化成的军帐。部将请他移帐,他回答说:“大帐一移,三军惊忧,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于心何安?”当时,裕谦驻在距吴淞口十余里的宝山,他估计陈化成一定移帐了,就派人前来探望老将,只见陈化成镇静地坐在原来的军帐中忙着处理军务。一次他患痢疾,裕谦派了医生来,他谢绝了,说:“栉风沐雨,军营常事,我以老惫偶疾,何独张皇?”继裕谦任两江总督的牛鉴,听说陈化成吃的是糙米,生活俭朴,以为他身边缺钱,就命令军需局每十天送白银二百五十两。陈化成坚决不接受。在陈化成生日这天,有人送去金字旗为他祝寿,结果被他当场下令撕裂了。冬天,大雪压帐,平地积雪盈尺。他冒严寒划小舟,往来于滨海风浪之中。清晨,他踏着深雪到各营帐中察看将土,亲如家人,士兵呼之为“陈老佛”。

      陈梁同著《再生缘》:陈梁,即清朝陈端生和梁德绳两位女性作家,她们共同创作了长篇弹词《再生缘》,成为清朝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陈端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太仆陈勾山(兆仑)的孙女,陈玉敦的次女。她自幼聪敏,娴于吟咏,二十三岁时嫁于会稽诸范菱(字秋塘)。婚后七年,范菼因获科场请人代作诗文罪(实为冤案)被谪戍远方。据《闺媛丛谈》记载说”,丈夫远戍以后,她便停止了“膏沐”,一心撰写《再生缘》弹词。她曾对人说:“婿不归,此书无完全之日也。”后来,丈夫范菼遇赦归来,在他尚未到家的时候,陈端生却死去了。《再生缘》,她只写到十七卷,未能完稿。剩下的部分为三卷,由另一位作家梁德绳完成。从《再生缘》第六十五回一段记叙自身生平的文字来看,前十七卷是用十多年的时间写成的,这由这段文字中下列一些词句可以看出:“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岂是早为今日谶,因而题作《再生缘》”;“岁次甲辰春二月,芸窗仍写《再生缘》。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瞬间。”甲辰即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这一年她又拿起笔来继续写那停顿了十二年的《再生缘》,即所谓“重翻旧稿增新稿,再理长篇续短篇”。不幸的是,重新动笔不到一年,她便与世长辞了。梁德绳,字楚生,晚号古春老人。她也是浙江钱塘人,工部左侍郎梁敦书的女儿,清兵部主事许宗彦(周生)的妻子。说她续写并最后完成《再生缘》,是不确切的。因为实际上,《再生缘》的后三卷是由她和她丈夫许宗彦完成的。这件事,王搜的《闺媛丛谈》说得很清楚:“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女士(陈端生)卒。许周生驾部与配梁楚生恭人足成之,称全璧。吾国旧时妇女之略识之无者,无不读此书焉。”《再生缘》后三卷虽为夫妻同续,但一般只署梁德绳一人,可能因为梁德绳在续写时贡献较大的原因吧!据说,梁德绳是一位很自信的女人,续完《再生缘》后曾说:“如遇知音能改削,竟当一字拜为师。”梁德绳还著有《古春轩诗钞》二卷。陈、梁二人完成《再生缘》后,又经过侯芝的改订,才传之于世的。《再生缘》是《玉钏缘》的续作。《玉钏缘》叙写的是谢玉辉的故事,《再生缘》是写谢玉辉转生之后的姻缘故事的,故名“再生”缘。《再生缘》叙写的故事是:“元成宗的时候,朝中尚书孟士元生有女儿孟丽君。孟丽君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与乳母苏大娘的女儿映雪同居闺中,十分要好。都督皇甫敬的儿子皇甫少华,国丈刘捷的儿子刘奎璧,两人同时派人求婚于孟丽君。孟丽君父孟土元,决定让二人比射以定姻亲。结果,刘奎璧比射失败,孟丽君许配皇甫少华。刘奎璧怀恨在心,诓骗皇甫少华到家,欲醉酒后把皇甫少华烧死。刘奎璧妹刘燕玉救出皇甫少华,并愿为皇甫少华次室,私订了终身。这时,辽东元帅邬必凯侵犯登州,海疆告急。刘捷乘机保奏皇甫敬为帅出征,结果为妖道所擒,刘捷又诬其降敌。昏庸的皇帝下旨捉拿了皇甫敬全家。皇甫少华微服出走,皇甫家家道败落。刘奎璧乘机再向孟丽君求婚,孟丽君不允,于是推荐映雪冒名顶替。映雪也不愿嫁给刘奎璧,于是在成婚之夜以利刃刺中奎璧额,之后投昆明湖,结果为丞相梁鉴的妻子所救,认为义女,取名素华,携她进了京师。孟丽君出走后改名郦君玉;女扮男装,后人京赴试中了会元,并被梁鉴招为映雪之婿。接着,郦君玉连中状元,官居极品,奉旨任武举主考官。皇甫少华应试,中了武状元。皇甫少华奏请皇帝招抚勇娥,与其共征邬必凯。平敌之后,皇甫少华回京,把自己更名改姓、全家被刘捷陷害、刘捷在平敌中通敌等事票告了皇帝。皇帝大怒,下刘氏全家于狱,封皇甫少华为忠孝王。刘燕玉归于皇甫少华,皇甫少华立誓等待孟丽君,非得丽君不先与燕玉同房。郦君玉恨皇甫少华之娶燕玉,因此不愿露出真相。不久,郦君玉女扮男装事被皇帝知道,皇帝欲娶她为妃。幸而太后下旨认君玉为女,并封为保和公主,才得以了解此事。皇甫少华最终与孟丽君成婚。”

      秘密谈判:早在1938年,陈毅曾秘密到青阳做过对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当时,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数千健儿活动于苏南的溧阳、金坛茅山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当时设在径县云岭。这儿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后勤供给困难。更为不利的是这儿四面受敌,东西南三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司令官顾祝同是顽固的反共首领,一向热衷于与新四军争地盘、闹摩擦;北面沿江一线有日伪重兵布防,层层封锁。因此,新四军军部与下属部队保持联络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战区驻扎有川军唐式遵的好几个师,唐式遵出任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驻青阳。陈毅在四川见过唐式遵,知道这位川军将领虽一贯反共,却抗日坚决。唐式遵的部将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棋与陈毅是川北同乡,有同窗之谊,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期还通过信。陈毅早闻郭勋棋抗日坚决,反对打新四军,便先设法与郭勋棋进行联络。有了一些往来后,陈毅又向他提出打算上青阳会见唐式遵,洽谈共同抗日之问题,郭勋棋征得唐式遵的同意后,表示愿意作出安排。陈毅乔扮成商人,带上两三名随从人员,先到达郎溪川军一四四师师部,尔后由郭式遵派出一个排的部队护送陈毅等人上青阳,同唐式遵秘密谈判。唐式遵与陈毅达成了口头协议:允许皖南、苏南新四军人员经过唐式遵部驻地,但每次不得超过一连人;新四军不得上川军驻地招募兵员、占地盘。陈毅之后返回茅山,部署抗日计划。从此,皖南新四军军部与苏南山区第一支队之间有了一条经泾县、太平、青阳、郎溪到溧阳的秘密安全通道,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抗日演讲:在1938年春天,陈毅在青阳城内西门何家饲堂内的国民党青阳县军政干部训练班上,作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话。其时,国共合作,全国团结抗日热潮一片。为培养一批宣传抗日和军民合作的干部,以充实基层力量,青阳县举办了培训班,由县长朱毅生兼任班主任,县政府秘书刘大伦担任副主任。一天早上,刘大伦来到教室,高兴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上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要来向我们作报告,希望学员们立即作好欢迎的准备。”学员们异常激动,吃罢早饭,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衣静盼。约10时许,陈毅头戴八角帽,腰系窄皮带,身穿灰土布军装,脚穿黑土布鞋,登上讲台,以浓厚的川音热情而又亲切地说:“请同学们坐下!”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当前抗日形势,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与斗争情况,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对外,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敌强我弱必须坚持游击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根据;最后勉励学员要勤奋学习,不但在课堂里学,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多做些实际工作,增长才干,发挥聪明才智,为抗日救国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毅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学员。过了数日,训练班领导采纳了陈毅的建议,将训练班搬到离城十五华里的杨田乡桥头施家饲堂,改为“青阳县农村工作实施区”,进行农村工作调查和宣传抗日等工作。 


      8.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

      台湾省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创建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祠堂地处台北市建成区宁夏路二十七号由台北后火车站步入大圆环,再顺宁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莱国小前右转进到平阳街,左首即为陈氏大宗祠。门牌虽仍为宁夏路,出入却要在平阳街;大门柱上分挂两块牌子,一为“财团法人陈德星堂”,另一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

      陈氏大宗祠主祀圣祖舜帝重华公。陈氏姓源,出自妫姓,虞舜之后。帝舜为黄帝八世孙,以大孝著称,历传凡一百五十余世,后裔得姓除“妫汭五姓”:姚、虞、陈、胡、田之外,尚有袁、王、孙、陆等二十几个姓氏,因而组成至孝笃亲舜裔的宗亲团体,陈氏大宗祠大殿,亦称“舜帝殿”。

      帝舜三十四世孙胡公满,对于陈,称陈侯,卒谥胡,故曰陈胡公,为陈氏开山得姓始祖。胡公四十八世孙,舜帝八十一世孙陈实,东汉时为太丘长,至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追封颖川侯,被尊为颖川始祖。舜帝九十三世孙陈元光,宋封广济王,明封开漳圣王。舜帝九十五世孙陈邕,唐赐进士,官太子太傅,后封忠顺王。

      台湾省陈氏大宗祠陈德星堂即共同奉祀上述列祖其夫人。如:颍川始祖陈实暨德配荀夫人,开漳圣王陈元光暨德配种夫人,忠顺王陈邕暨德配赵夫人等神位。陈氏郡号多达六个,但以颍川的后人最众,郡名颍川,故地在今河南省境,是大多数陈氏人家的望田地,但颍川的“颍”字,今多被误写为“颖”,正确的写法应如德星堂所刻之“颍水神乡”的“颍”。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举人陈维英于掌教宜兰“仰山”、及蜢舺﹁学海﹂两书院之余,每念台湾省本岛缺少陈氏宗祠,拜祭无所,谱牒不修,恐有数典忘祖之虞,乃思在其私宅--大龙峒老师府,奉祀陈氏先祖三神位。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族人捐钱出力,鸠工于旧台北城内文武街文武庙之东邻,兴建德星堂一座,这就是陈氏大宗祠之肇始。

      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者,台北市陈氏祠堂也因此命名“德星堂”。在台南市永福路另有一座陈氏家庙,叫做“德聚堂”。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台北文武街宗祠土地被强行征用为武德殿,及建造台湾省总督府(现今“总统府”),陈氏祠堂等同遭拆除。族人顿时祭拜无所,嗣经不断地据理力争,日寇始同意以大稻埕宁夏路现址土地交换,于是在民国元年动工重建新祠,历时两年方告落成,除了恭迎先祖三神主归座外,并再进奉圣祖帝舜重华公。当时的台湾省总督,还赠匾一方“汉唐柱石”以为纪念。

       德星堂重建后,便经两次大修,一次在1935年,一次在1956年。第二次大修完成时,故“副总统”陈辞修先生,特书匾“绍德贻徽”存念。溯自奉祀、建祠,以迄重建现祠,已届满一百二十七周年。这在台湾省固然不是最古老的一座祠堂,却是最壮观的家庙之一。

       台北陈氏祠堂,系由著名工匠陈应彬主持设计建造,且为陈应彬早期的代表作;坐落于台中市国光路的林氏宗庙,亦是彬司杰作。陈氏祠堂整座殿宇美轮美奂,格局特殊,为两殿两廊两护室式,三川殿面宽三间,入口石雕龙柱一柱盘抱双龙,这种格局双柱盘双龙景观,在台湾省尚属初次出现。前殿于民国三年才完工,系两层式太子殿,本地也是不多见。其后点金柱刻,有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石柱,显为未迁建前的旧物。祠堂最大的特色,是三川殿假四重,即歇山式假四垂顶,排楼面直顶上檐,架内三通三瓜,形式严谨具有美感,各重建结构之构材饱满有力,此即陈氏宗亲不惜钜资,远自福州聘清名匠,并自内地采购建材,精心砌筑出的杰作。

       陈氏宗支遍布海内外,居住在台湾省地区者,根据六十七年统计,即达一百八十五万余人,约占全台湾省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为此地第一大姓。所以台湾省民间有句谚语,有道是“陈林半天下”,一点也不差。散居各地的陈氏宗人,深深体念"服虽尽而长幼自如,属虽疏两宗盟不改﹂之义,都能踊跃前来祠堂,参加春冬祭典。春祭在每年农历2月15日,冬祭则为农历11月15日,届时只要是陈家一分子,不分男女老少,也不论籍贯宗派,大家聚集一堂,顶礼膜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尊宗敬祖、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

       诚如德星堂右边门联所说“千枝一本;万派眉源”,到了祠堂,顶着子孙灯斗大的“陈”字,大家都算是一家亲。

      千枝一本;万派眉源。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右门联。

      闻喜太丘沾雨露;闽漳南院荐秋霜。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丹墀第一联。
 
      季汉斗山唐柱石;东瀛流派颍渊源。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丹墀第二联。

      三君翊汉光乔梓;二阮扶唐驾竹林。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丹墀第三联。

      颍川郡,父子三杰;漳江军,叔侄二难。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丹墀第四联。

      奎府聚五星、地符人瑞;漳州开二阁,名冠皇唐。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前殿门第一联。

      前殿大门这一幅对联,其掌故很有意思。按宁夏路过去是山地平埔族鸡母萃社之故地,日据时代把鸡母萃改为奎府,故联句上才有“奎府聚五星”,大殿古匾亦有“星聚启祥”等字样。至于“漳州开二阁”等文词,当指唐朝开拓漳州的陈元光。台北的陈氏,祖籍隶属泉州府者占大多数,而德星堂既以全台陈氏大宗祠为号召,自不得不将漳州府陈氏包容其中。

      补闻喜,还太丘,惠韶光风周两地;辟漳州,建南寺,负扇仗钺壮千秋。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神龛第一联。

       文范古儒宗,当涂瀛林,三长齐誉;神尧老柱国,开漳筑寺,二杰同祧。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门第一联。

      太史奏奎府,流辉五百里,真人荟萃;盛唐显霞漳,遗烈八十秋,将相绵延。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前殿廊第二联。

       史称汉末高贤,太尉司徒,群公让位;天毓吾家名世,将军宫傅,亘古齐光。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门第二联。

      德泽绍虞廷,世代流芳,封王侯昭郡国;星辰聚奎府,瑞光远映,为将相耀漠唐。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壁联。

      箕裘令子,袍笏文孙,颖川郡,凤毛世胄;南国旌旄,东宫衣□,李唐时,虎拜玉庭。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第一联。

      道德冠公卿,礼义化强梁,炎汉出群重望;将军知州事,太傅加王爵,皇唐破格殊恩。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前廊槛联。

      其事业,由六经得来,诗书礼乐,易象春秋,将相勋名归道德;大学问,从五伦做起,孝弟节廉,仁义忠信,圣贤训诰炳日星。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神龛第二联。

      太丘道广,为世儒宗,唐朝继名贤,纬武经文,绩着鹰扬开钜郡;颖水地灵,蔚兹望族,稻江崇庙祀,承先启后,谋贻燕冀树宏基。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大殿第二联。


分享按钮>> 历代别姓名人, 欢迎大家来看一看 !
>>历代别姓家族名人,欢迎大家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