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客家人在广西的由来(下)
-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1月4日 陈启尝
三、广西客家三大语言
客家分布片点,通行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方言中比较一致的方言。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话是广西汉民族中第三大方言,分布相当广泛。在陆川、博白、浦北、合浦、防城港、钦州、灵山、贵港、宾阳、贺州(原贺县)、昭平等县市,客家话是当地的主要交际语言。
研究客家语言,探讨它的形成对于客家民系的确立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客家话分布的地区如此广大,是与客家人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迁徙有很大的关系。客家人虽然屡遭战乱、饥荒、械斗等劫难,但仍能勇往直前,兴家立业。客家人一般以家庭、氏族为单位聚集而居,保持着客家人的文化风俗习惯,发扬勤劳朴素、勇于开拓、团结奋进的精神。客家人经常外出谋生,四处闯荡,他们身处异乡,势单力薄,必须加强内部的团结,而语言就是维持内部团结的最好手段。正如客家祖训所说:“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他们把不讲客家话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婚姻习俗,往往以是否会讲客家话为前题,语言对婚姻起了“鹊桥”的作用。也正是如此,使客家人的后代顽强地保留客家话而世代相传。即使到了非客家地区,甚至海外异国也是如此。
客家话是汉族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南、闽北、粤之一的重要方言。广西客家方言又可分三种:1、梅县声(话) 2、河婆声 3、河源声。梅县,古称嘉应州。广西客家人很多来自嘉应的五华,这些人操纯正的长乐(五华)口音。其语音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些字,如田、米饭、筷子、树、草、河、多、少、古典等的读音与现行的普通话相同。据张春云先生考:这支人从梅州地区辗转到贺县、钟山、平乐、荔浦、蒙山等县。今贺县的桂岭、莲塘、贺街、鹅塘、八步、黄田、沙田北半部,步头、黄洞;钟山县的西湾、望高、英家、羊头;平乐县的源头镇及荔浦、蒙山县的客家人均属这一支。另一支来自广东河婆(今揭西县)一带,人数次之。梅县话和河婆话基本上一致,只是个别字词读音有些小差异。如称筷子(或筷条)为“箸”,痛叫“疾”,饭读“p澚n”。操河婆话的,今昭平县全境的客家人;贺县的公会镇、沙田镇的南半部、大平等其他一些乡镇;苍梧沙头镇,均属这一支。另一支河源客家声。这支河源声来自广东河源市,人数较少。其口音融入了当地白话方言,故与梅县话的差别较大。清咸丰年间,他们离开河源从珠江口溯西江转溯贺江而在贺县、钟山县择地而居。故今贺州市的仁义镇、信都镇的钟氏、廖氏,钟山县立头乡的李氏,贺县的黄田、莲塘、鹅塘、沙田等乡镇均有河源客家声。其姓氏有李、包、邹、周、张、徐等。(参见《桂东客家人》)
那么,广西客家话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语音方面
声母的特点:
1、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如。并、定、群、从声母字,不论是平仄,大都为送气音。
2、古晓,匣母的合字,多变读F-,如:辉、怀、花、回。
3、部分古非、敷、奉母字,口语中念重唇音声母P-,P-,保留了古语特点,如:飞、斧、肥。
4、古见组声母细音今读大都保持舌根音及喉音K,K、H,如:基、记、九的声母是K,“希、喜”的声母为H。
5、大都有唇浊擦音声母V,如:物、碗、威、湾、还。
(二)词汇方面
广西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来源、词义、构词等方面:
1、来源差异主要表现在古词语的沿用,方言的创新和外来语的借用上。有一部分古词语在客家方言的日常口语中是普遍使用的,但在普通话中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里或作词素使用,日常口语则不同。如:索(绳子),禾(稻谷),乌(黑),饥(饿),朝(早晨),昼(中午),沸(沸腾)。另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如:铳(鸟枪), 炎(烤), 该(担、挑),晡(下午或傍晚)。从方言创新看,有一些方言词语是由于反映本方言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风俗习惯、土特产以及不同的造词习惯形成的。如:春(蛋),猪红、猪旺(猪血),长生板、大料(棺材),头那(脑袋),婿郎(女婿),目汁(眼泪),睡目(睡觉),舌嘛(舌头),食朝(吃早餐),食昼(吃午饭)。从吸收其他方言或借用外来语看,如吸收粤方言的“ 岩”(刚刚、合得来、合适),靓(漂亮、美好),呖(聪明,能干),论准(糊涂,不灵便,不得体),车大炮(吹牛)。有些借用来自英语的,如:波(球),波珠(轴承的滚珠)。从对外国传入的物品名称加“番”“洋”字,如:番茄(西红柿),洋烛(腊烛),洋楼(楼房)。
2、从词汇意义的差异看,有些是同义异形的,如:叫(哭),面(脸),热头(太阳),火蛇(闪电),心舅(媳妇),狗虱(跳蚤),翠目睡(打瞌睡),伯姆(伯母),家官(公公),家娘(婆婆)。有些是同形异义的,如:古典客家话指故事。打靶,普通话指按一定规则对设置的目标进行射击,而客家话是指枪毙。有些是词形相同,但意义范围大小不同。如:唇,普通话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客家话除了具有这层意义外,还有器物的口和边缘的含意,如:锅唇、桌唇、河唇。烧,普通话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使物体起变化的意义,而客家话除上述意义外,还有柴火,如割烧,热等意义。吹,普通话除了有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气演奏,气流柔风等流动的意义,还有夸口,破裂或不成功等意义,而客家话只有前一部分的意义。客家话用光字的地方,普通话则用亮或明,如:月光(月亮),天光(天亮或天明)。另从词法功能上的差异看,客家话一词多义较多,如客家话的鼻字,除作名词(鼻孔)外,还作动词(闻、嗅)。爱,除作动词(喜爱)用外,还作助动词(要)用。烧,除作动词(燃烧)外,还可作形容词(暖和)和名词(柴火)。最后从修词的褒贬,感情色彩看,客家话的男性老人称老人家,或老伯,贬称老货,或老家伙,普通话称老头儿,贬称老头子。
3、构词差异主要表现在词素次序,重叠式,附加式和单复音词等方面的不同上,如词素次序不同。客家话说紧要,普通话则说要紧。尘灰(灰尘),闹热(热闹),牛公(公牛),人客(客人)等;从词的重叠看,如:碗碗(每一碗),间间(每一间);附加式和单复音词不同。亲属的称呼,客家话是不用重叠的方式,而是用前缀十单音称谓的方式来称呼,如:阿公(公公),阿伯(伯伯),老弟(弟弟),老妹(妹妹)等。中心词在后,前加修饰性的重叠音,如:熬熬条(大声地不停吼叫),钉钉企(笔直地立着)。
(三)语法方面除上述构词方面的差异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差异:
1、人称代名词的领属格可以通过变韵调和加“既”(个)的方法来表示,如:主格涯(我),领属格:涯既(我的)。
2、特殊疑问代名词:脉个(什么),满人(谁)?样般(怎么样)?做脉个(干什么)?等。
3、客家话有特殊的位置,动量配搭关系,如:
名动词 人 歌 衣服 被子 星 田 叶 饭 走
量词 只 条 身 番 只 丘 皮 餐 转 摆
4、双宾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如:
涯畀渠一件衫 (我给他一件衣服)涯畀一件衫渠 (意同上)
其他通过变调的方式来表示近指和远指等,在客家歌谣中都有较灵活的运用。
四、客家人才辈出
悠悠的历史长河,灿烂的中国文明,孕育了客家这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至今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近1亿的客家人。(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客家风情》1页)
客家先民及后裔对他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文献上正式出现“客家”名称的唐代以来,客家先民中人才辈出。如:郭子仪(唐),文天祥(宋),明代爱国将领袁崇焕(广西藤县人),协助越南大败法国侵略军的名将刘永福,反对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丘逢甲,纵横半个中国且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领导推翻几千年帝制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左右手廖仲恺、胡汉民等,都是客家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志士中,同样有众多的客家人,朱德、邓小平、叶挺、叶剑英、宋庆龄、何香凝、康克清、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项南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圭亚那前总理张西瑟、称王于暹罗(泰国)的郑昭、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叶阿来、缅甸前总统吴奈温、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坤甸兰芳大统制”的大唐总长罗芳伯、名闻遐迩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等均为客人。 在文化方面,历代客家人也卓有建树。如唐代诗人张九龄、宋代文豪欧阳修、理学家朱熹、杨时,明代名哲学家王阳明,清末诗人黄遵宪、蜚声中外画坛的“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及民间画坛巨匠上官周,广东才子宋湘,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以及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国际画坛大师林风眠,中国象征派歌先驱、现代雕塑艺术鼻祖李金发,无一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灿烂光辉。
英国人垦特尔在他所著名的《客家人种志》和《客家史纲》书中云:“典型的客家人是勤劳的、刚强的、爱国的和热情的。”客家人有“喜读书、尚礼教、崇信义、敦朴素、勤耕作”的传统美德,极重视兴学育才。
广西贺州在明代万历五年已创办鸣阳书院,9年后又创昂霄书院,清雍正十三年再办起临江书院,一直办到废科举兴新学。民国初年,凡客家人聚居之乡都办起了小学。1905年创办了贺县师范传习所。1921年在贺街创办了贺县第一所中学——贺县中学。1930年又在贺街文庙左侧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和一所女子中学。1940年,客家人黄研真、黄德占等人,在专员胡天乐的支持下,联合矿业界人士,创办了蜚声中外的临江中学(今贺县高中)。1945年,公会客家人吴冠凡、谢立三、吴公让等又创办私立大公中学(后为贺县第三中学)。客家人积极办学,人才辈出,促进了社会进步。客家人舍得下本钱供子弟读书的好传统也值得称道。只要子弟上进,上大学,出国留学,都竭力提供学费。父母供不起,亲属相帮,或由宗族、祠堂相助。有的家族设祠堂谷,专供子弟读书。 清代贺州涌现4名进士,就有2名是客家人。一是刘宗标,贺街双莲人,光绪二年丙子恩科进士;二是林世焘,莲塘永庆人,光绪三十年甲科殿试,赠二甲第二名进士。
革命战争年代又出现黄土韬、罗奋平、官平洋等一批客家籍的革命烈士。黄一平少将(曾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区政协副主席)、苏丹、吴冠凡、黄研真、黄朴心、黄传林等名人。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贺县莲塘镇新联村,出了个人才辈出的黄姓家族。其开基祖叫黄威和,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从广东丰顺迁贺县,在新联落脚。经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出过举人、贡生、庠生、大学生、留学生一百多人。今属黄威和后裔的约1900人,而具大学文化的近百人。一个家庭中父子、兄弟、姐妹数人同为大学生的,数不胜数。
时轮飞转,沧海桑田。客家人共具的品德都尊崇中华文化,富于开拓精神,以浩然正义之气相期许,对外反抗压迫,对内团结互助,并以此义创业兴利,教诲后人。从桂东的情况看,贺县的沙田、公会、黄田、八步、桂岭;钟山县的西湾、望高;富川的白沙;昭平樟木林。以及平乐县的源头、二塘等乡镇是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区,那里的经济、文化就较之其他乡镇发达。那里的致富门路就广,经济能人就多。这和生活在那里的客家人适应环境能力强,思想活跃,开拓进取,勤劳敏锐是分不开的。
分享按钮>>陈氏客家人在广西的由来(上)
>>对国家撰写钱学森悼词时对钱老评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