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谱家牒

    中华陈氏网 2012年5月13日 未知


关于谱牒
  (一 )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将传统的氏族文化融人新的文化内涵,使谱牒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二)中国家谱,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四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谱信息和家谱的修纂,源于皇室资料,后发展为
保存、记录贵族、官僚统治精英们的世系,最后演变成为社会各等级服务的私人修纂行为。
  从最早只列出父子辈分的世系表,到记录家族成员的出生、死亡日期的家族世系,直至拥有复杂的家族信息的族谱,包括前言、序文、族规、世系表和传记内容。 从古至今,
我们的先民们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各类家谱,虽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仍有一万二千多种三十多万册,家谱微缩胶卷一千多种,其内容之全,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
认识。
  中国上海、北京、太原等地存藏旧谱大多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编修,至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按照人类繁衍规律,一般三十年左右为一代,因此家谱每隔三十年左右续修一
次比较合理。
  中国大陆的家谱编修已中断二至三代。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十年不修谱就是不孝。如果按着祖上所言,今日有相当多的人是不孝后人。好在,民间还有人在默默修谱。他们在
寻找祖上的记忆,在续写家族的繁衍史。随着近年各地的重修行为逐渐由地下转至地上,家谱这根旧线的衔续也在眼前越来越生动地展开。
  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全球22个编委会协力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入于2000年立项,成书后将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据了解,该书眼下已完成征集工作。此次共征到家谱目录
61000份,其中近年新谱约占一半。收集到的新谱数量,从地域上来说,以淮河以南地区为主,其中江西、湖南最多,北方以山东为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 的一些地区就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当时的新修家谱处于地下状态,很多掩藏在地方志的名目之下。80年代的新谱,以江西为代表,主要
发源自地理上比较封闭,且明清以来宗族文化发达的地区。 90年代初,继之而起的是浙江温州、珠江三角州、福建闽南等一些经济非常活跃,与海外交往非常密切的地区。新的经
济力量和外来资金的介人,使原有的家族传统被激活。在一些地区,吸引海外华人寻根甚至被作为招商引资的捷径。
  90年代中后期,农村中的行政管理关系进一步变化,对新修家谱,政府采取不鼓励,不干预,以不发生械斗为前提的“鸵鸟”政策。各地的修谱,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调进
行,近两年渐趋发展态势。
鞍山地区续修和新修家谱始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修谱之风开始盛行。从八十年代中开始寻根问祖走访调查,进而编纂家谱,收藏研究家谱。在本人收藏的 76部家谱中,80
年代续修和新修的家谱 66部,占总数的 86%。这66部续修和新修的家谱中,二十世纪末之前编修的仅占 34%。大部分家谱是近三四年编纂的。从2003年起,鞍山逐步出现了寻根
问祖编修家谱热。其表现是: l、由地下暗中了解家族繁衍历史到转向地上公开发调查提纲,广泛征集家族族人资料 ;2、由寻根问祖慎终追远,发展到主动去市图书馆、档案馆
和新华书店查找姓氏文化,家谱资料的人越来越多;3、由独自一人在家自修,到联络族人成立编委会公开编纂。鞍山地区近几年已出版或正在编纂的家谱有二百多部 。4、鞍山新
闻媒体近年来报导家谱信息、家谱故事、续修新编家谱等文章百余篇。使更多群众对家谱这个传统文化和编纂家谱的目的有了进一步了解,关心和参予编写家谱的人越来越多。
  (三)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
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料。编修和研究家谱,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港、澳、台同胞和
广大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慎终溯源,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家谱亦称宗谱、族谱、家乘等。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好家谱无论是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慎终溯源,继承传统,启迪后人,还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明,开展学术研究,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写家谱的内容和体例也随之要有所发展和创新。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修谱要与时代同步,向现代转型,将传统的氏族文化溶
人新的文化内涵,成为选进文化的一部分。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编修家谱的内容和体例加以探讨研究。
  一、更新修谱宗旨,增强编纂理念许多作者,初次修谱,仅仅局限理顺世系支脉,写成一份供家族逢年过节祭祀用的谱单,或者编写一部仅有世系支脉名讳的谱书,或者编写
一部前有序文、中有世系支脉人名、后有小记的简单谱书。世系名讳固然重要,只是存史而已,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谱牒的编写与研究,要当明白族权宗法,更新指导思想,
使之修谱登上一个新高度。 谱书的编者,要传承数千年来封建宗法观念的精髓,编修一部家族繁衍史册,与国运相系、民族相连,广泛记录族人生平简历,深刻反映家族成员的成
长历程,整个家庭命运的沧桑植变,成为一方社会的缩影,成为一部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今人与后人,从中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进一
步发展到爱乡里、爱祖国,从而形成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如张海瀛先生的论述的:“中华民族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无数个家庭以一贯之的向心力
和凝聚力汇集而成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修谱者应认识高瞻、视野开阔,不圃于一姓一族的范围,扩而展之,思及整个民族与国家
,此种认识,此种情操,此种做法,应该是当代修谱者所具有的初衷,所应达到的境界。
  二、鲜明时代特征,注人科学内涵
  谱牒文化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优良传统,有其自身的独特体例,经久不衰,理当予以继承。但,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客观事物,人文理念都有极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谱
牒文化岂能固步自封。各种事物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创造出的形态。编修家谱亦应在实践中创新,加以丰富和发展。谱书的编者,理应站在历史
的制高点上,弘扬优良传统。
  三、体例改进创新,构筑恢宏框架在许多普通百姓的旧谱中,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编者文化水平所限,多数谱书比较简单,仅仅记录了家族支脉世系名讳。时至今日,对谱书的
内容和体例要有所创新,构筑恢宏的框架。依笔者之见,大体上设计以下框架:
  (一)谱书开篇设授书辞或给族人一封信,主要内容为确认族人支脉,提出对族人的希望。
  (二)请名人为本谱书题词、题字、贺诗。
  (三)前言:由编者简述修谱意义、修谱经过和本谱书梗概。
  (四)谱书卷一总论:
  l、始祖或始迁祖画像、简介;
  2、修谱编委会成员简介、像片、修谱活动留影;
  3历次修谱序文;
  4、谱例;
  5、地望、堂号等。 谱书卷二:寻根溯源
  1姓氏起源;
  2汉(或满、蒙、回)族起源
  3X姓来源;
  4X姓源流;
  5X姓先祖迁徙探源;
  谱书卷三:祖训族规
  1祖训;
  2族规
  3家风。
  谱书卷四:世系支脉
  1世系图表,也称世表、根图,以图表形式反映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为一表。有宗支总图,宗支世系图、分支世系国。 二世系表,即在世系图之后,一辈接一辈
,记录每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人名、排行、名字、生卒年。月、日、时、享年、葬地等。 谱书卷五:祠堂坊墓:
  l、祠堂的历史与现状、图像、祠位概况、祠联、配享以及祠产管理;
  2、历代本族人的历史石碑、牌坊、坟墓及其管理。 谱书卷六:恩荣像赞。
  l、恩荣亦称洁身、浩敕、踢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浩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
为本族或某人起字的各种牌匾,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祖德。
  2、赞像,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画出其仪容,有些还写上赞语,近代:照张像,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使后世子孙起敬起孝,是可以借为“感奋”后人的目的。 谱
书卷七:传记。 记载家族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月功伟业等族内名人,均由后人写,也可以请当代名人写。如在历史上有过官录,辟仕官、科第录,用以记载历代及第人仁族名单
、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谱书卷八:世录。世录与传记相似,但此录记载的均为在世族人,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者,他们的事迹收人谱书能起到激励教育今人和后人的作用。
  谱书卷九:懿行懿德。
  刊载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名句、历代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格言等,可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人人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
好公民。
  谱书卷十:感悟留言。
  总结人生感慨,留下支言片语,鞭策鼓舞后代,再创历史辉煌。
  谱书卷十一: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 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摒弃封建迷信 落后的糟粕,赋予社会主义的民主精 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起到 鼓舞、教育今人和
后人的作用。
  谱书卷十二:村史族志(记)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家族,都会培育出一批批本家族的精英,他们无论是从 政、从军从工、从农、从商、从医、从教。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等,都会书写出一部部光荣业
绩史篇;村庄发展数百年也会留下许多传世的典型故事,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对今人和后人都会起到激励教育作用。
  谱书卷十三:荣誉奖励。
  族人获得的各种勋章、奖章、证书褒奖证函、证件、报道、像片等。
  谱书卷十四:宗族文物:
  族人获得各种学历证书、老契约书老房地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目体证书证件、老照片、老军人证书、老结婚证书、堂号、斋号等以及收藏的名人书画、文物等。
  谱书卷十五:艺文书画。
  本家族先人和当代族人的诗、文贴、简、著作、绘画、墨宝、手迹、雕刻等艺 文、文苑作品。
  谱书卷十六:杂记或附录
  如家庭字辈谱、功德榜、九族五服图、后记(或称编后语)、跋文、族人珍藏谱 书名单,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等。补记:有未列人此次家谱者,请自行填录,以备而后之增
补。
  余庆录,谱书修成后,末尾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延绵留有余庆。
  四、明确姓氏源流,理清迁徙之路 一部崭新的完整的家谱,必须在编谱之前,首先要查清姓氏起源。汉(或满回……)族族源,本姓元宗世系、本姓源流,使本家族族人明确
了解我们系炎黄子孙,始于华夏中原,发源于何地,知道本族来龙去脉,历史发展概况从而更
  加热爱本姓宗族,鼓舞斗争,增强信心,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其次要理清先祖迁徙之路。四千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各姓氏各宗族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分出若干支脉,历代战争频仍,中原自古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祖
为避战乱,多次自动迁徙,或随军卫调防而迁徙到异地他乡。理清本姓本宗祖先迁徙轨迹,对承先启后,继祖宗之遗烈,奠后世之根基,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再创辉
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明晰世系支脉,详细记载世录世系支脉名讳是谱书的主要内容,旧谱书中,许多家谱不仅支脉世系不清,同辈并列,弄不清子孙出自何支,而且只有人名,没有生卒年月
日和生平简历。这当然受时代所限。时至今日,编修家谱必须从两方面人手。第一明世系支脉,采用图表形式反映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一表。
  首先是X氏源流宗支总图;
  其次是x氏宗支世系图;
  再次是分支世系图。上述图表采取宝塔式,上下图要有所衔接,一目了然。
  第二,在分支世系图之后,对图表中的族人接世系大小辈顺序,依次一个人一个人的详细记载,写明每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人名用行、名、字、号、
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妻妾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子女及名讳。
  六、增强育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现代家谱既是一部家族繁衍史,又是一部爱国爱家的教科书。因为一家一族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薪火承传。为了子子孙孙成人成材,祖祖辈
辈堪称煞费苦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普遍流传。随着时代变迁,既要保持历史
  因革的连续性,更要尊重道德传统的自身规律,赋予有关育人理念以新的内涵。谱碟文化作为一支奇葩,辉映在中华文化的大百花园中,每一部新编谱书,都应注入新的活力
。新的家谱编纂应以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在内容和体例上增设“族规祖训”篇、“荣誉奖励”篇、“感悟留言”篇、“懿行懿德”篇等等。其意义就在于教育族人懂得,无论从
事何种学习或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出色贡献。
  七、展示家族文化,文物彩印人谱 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的碑文牌匾祖训族规、族人的诗、文、贴、简、绘画墨宝、著作等都是家族文化,族人收藏的名
人书画、文物、族人珍藏的老契约书、老房地照、老军人证书、老毕业证书、老结婚证、老照片等都是家族文物,同样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收人谱书,增加了谱书浓郁的文化内
涵。
  


分享按钮>>召公姬奭次子之后裔——召穆公
>>何万龙:屡破大案建奇功 赢得辖区群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