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褚氏家族人物小传
- 中华褚氏网 2011年8月31日 万家姓
褚继新(生卒年月不详),采花乡丰竹园村褚家老屋(古称古枫岭)人。克仁次子,褚元堂之父。清朝贡生,鄂西三县有名的诗人,从事儒学教学、宣传礼仪,主持唐祭仪式,前有很多遗作存世,但尽毁于“破四旧”时。现所传褚氏家谱《继新谨叙》为其真迹墨宝,近两百年的珍贵文物,残存于世仅三份。
褚辅臣(生卒年月不详),谱名不详,具体传承不详,详细生平暂未可考(编者注:疑为星岩坪 继忠,因“忠”与“辅臣”意思一致。有待实据核查)。据立于光绪十六年五月,即庚寅年1890年的星岩坪裕安桥碑文记载,辅臣为兴建星岩坪“裕安桥”之捐资善士,与郑晓初、林子臣(广东茶商)共同捐资,领修为王润堂。经初步考证,星岩坪裕安桥从明清时期起,就是采花古茶道、骡马驿道上重要的交通要塞,往外运送茶叶、山漆、药材、木材等山货,往内运进川盐、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星岩坪裕安桥,远近俗称“屋桥”。“屋桥”建在凌空横跨两岸的八根四方型大桥梁上,西岸在牢固的老岩悬崖壁上开出一条凹槽作桥墩,东岸的桥基是从河底用几百根长方体条石,俗称“麻条”砌起来的桥墩,桥墩有二三十米高,与东岸斜山坡紧连成一体,根基牢实,曾历经无数次罕见山洪都能幸免于难。桥梁横骑两岸,都是两三米多粗、长约二三十多米的古树干的方型木墩,古树多采自古枫岭,即现在褚家老屋门口的张家包,横梁上是八扇穿好的“木山子”,把“木山子”再穿起来,就形成了七间木屋模样并联成的过桥走廊,桥两侧有高约一米的“此”型护栏,离护栏一米左右是顺着走廊两边的两排长条凳,条凳与“木山子”的柱子穿连在一起,可供过路人歇息,夏天还可以躺在条凳上乘凉打盹,桥面宽约五六米,桥面整齐地铺着木板,屋桥顶上盖着土瓦。桥西是陡峭的岩壁和陡坡,在岩壁上凿开一条两米多宽的“之”字型的四五十多台人行石级走道;在石级的上方、两人高的地方有巨大的伸出来的石头形成“岩屋”,凹进去的地方就势立着一个宽三米、高两米、用麻条镶边的建桥纪念碑和功德名录,碑上刻着为修建、重修裕安桥捐资、出工出力户主的姓名。褚、郑、林、王四人高瞻远瞩、急民所需、联手兴建裕安桥,使天堑变通途实属难能可贵,精神可嘉,当世代传颂。可惜“屋桥”在1990年代初改建成光秃秃的水泥桥,昔日风韵荡然无存,失去了当今开发旅游景点的重要历史文物资源。只有桥头碑文还记载着这个曾经的历史。(《五峰县志 大事记》第8页和《五峰县志 运输》第207页均有记载。——编者注)
褚继传(生卒年月不详),字习之。克?之四子,星岩坪褚元廉、元林之父。时为地方开明绅士,据立于光绪十六年五月(1890年)的星岩坪裕安桥遗留碑文记载,曾为重修裕安桥热心人士(另有周恩波等90多人捐资,领修为郑绍丕,木工领修为彭大可即彭家窝坑 绥国(彭天定)之岳父。——编者注)。习之亲写碑文记载重修屋桥事迹。晚年不幸被土匪所害。(《五峰县志 运输》第207页有记载。——编者注)
褚元堂(生卒年月不详),字琴轩,号竹外主人。星岩坪丰竹园村 继新之子。时为泗洋河畔有名文人,热心公益,至今留有“重修星岩坪裕安桥”碑文(该碑立于中华民国十年即1921年)及与农民起义英雄向虚廷(1866——1899年,宋家河人。早年办学,光绪24年即1898年与川军李策卿结识共缔哥弟会,举除恶反洋教大旗,被义军推举为元帅。——编者注)对饮所做之诗文等遗迹、墨宝,由其嫡孙 帝振珍藏。
褚继明(188?——?)星岩坪褚家岭 克?之长子,早年既参加革命,同儿子元善、孙子良册(字:瑞庭)、良奎共同参加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同为湘鄂边独立二团成员,在参加1931年7月1日凌晨的反“围剿”斗争中被俘,继明和儿子元善被人保出,但孙子良册因时任独立二团副团长,惨遭杀害。继明后带着家眷到处逃乱躲避地方团练“除根”追杀,居无定所,解放后才稳定下来过上安稳的日子。
褚良品(1899年农历9月14日——1959年)字题臣。继新后裔、采花乡丰竹园村三组褚家新屋场 元堂之子。毕生以开药店、办私塾等济世育人为业,在星岩坪、苦竹坪、红渔坪等地培养学生百十计,继承了先祖留传下来的“唐祭”等儒教传术,红事祭祖、白事开祭,沿河两岸大都由他掌案主持等。文革期间有文稿善本逢灾被毁损,仅少量家传文本幸存至今,被作为县(市)级文物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倡破除封建迷信时,有人去世后不能再请道士做法场,可做开祭,多由他主场。良品传承和发扬了祖传的“唐祭”,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把儒学思想、礼仪戒训有机地融合到当地民俗民风中,功不可没。所传弟子有兄弟族人:良朋、良轩、帝振、帝瑞、帝泽、帝简、帝柏,外姓有胡丹久(长茂司采花供销社退休,已故。——编者注)、胡彩林(丰竹园村人氏。)、方瑞甫、王德元(丰竹园村人氏。)、刘义平(丰竹园村人氏。)等。
褚良册(1906年——1931年7月1日)字:瑞庭。星岩坪褚家岭 继明之孙、红渔坪楠木 元善长子。湘鄂边红军独立二团副团长。唯育一女帝兰(出嫁无子女,已故)。瑞庭在1930年前后,参加了共产党员汪沛然(1906--1931年9月)、蹇玉文(1907年11月--1931年9月)等在星岩坪、红渔坪一带领导的革命组织,建立中共红渔坪党支部,成为了红四军主力队员。1930年3月,奉贺龙军长指示,红四军红渔坪游击大队成立,同年11月,以红渔坪子弟为骨干的红独立五十师一百四十九团成立。1931年3月2日,贺龙、邓中夏在红渔坪二岔口命令,决定以独立五十师一百四十九团子弟百余人为基础组建湘鄂边红军独立第二团(后为红三军独立二团),该团在1931年3月4日上午成立于星岩坪丰竹园,汪沛然任团长,贾国香(?--1931年9月)任政委,蹇玉文任秘书长,褚瑞庭任副团长,王美山任一营营长(后继任独二团副团长),全团下辖三个营六个连,共1200多人留守湘鄂边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是当时战斗力较强的革命地方武装。从1931年春夏之交,敌人疯狂“围剿”和杀害革命军人及其家属,红军队伍开展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 1931年3月中旬,中共五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县游击大队在独立二团的接应下进驻红渔坪,以独立二团为主力的队伍在采花、付家堰、茅坪、长乐坪、牛庄、蒿坪等地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当时弹药奇缺,给养困难,每一场战斗都打得异常艰苦。1931年7月1日凌晨,五峰、长阳、巴东三县团防纠集2000余人,分五路形成包围圈向红渔坪区苏维埃政府和主力部队进攻,企图将独立二团“连根剿灭”, 独立二团主力和区、乡苏维埃机关突围转移去湾潭,在这次战斗中,褚瑞庭被俘,由于他英勇不屈,身任要职,团防在红渔坪土墙岭把戏坪,由西塘团练杨云章(音)亲手杀害,前两枪没有打响,第三枪才打响,时年仅25岁。褚瑞庭牺牲后由方选科(音)、王玉仁(音)草草掩埋在土墙岭大沟旁褚继明老屋的后面。当时褚瑞庭家属穷困交加到处逃乱躲避敌人的“除根”追杀,如今忠骨何在只知大概。根据1994年出版的《五峰县志》、2009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五峰历史》和《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的记载,与褚瑞庭同在独立二团的还有:汪沛然(1906—1931.9),时任独立第二团团长、五峰游击梯队(1931年7月在湾潭改编)梯队长;王美山(1907—1931.9),时历任独立二团一营营长、副团长;蹇玉文(1907—1931.9),时任独立二团秘书长;向文山(?--1931.9),时任独立二团三营营长;吴平介(1898--1933),时任独立二团二营营长;王化山(1905—1931.12),时任独二团排长、连长;徐合之(1894.4—1931.7),时任独立二团一连排长;傅单林(1903—1931.7)。经过了20多年的战乱,全国解放后,褚瑞庭兄弟家在红渔坪千斤埫住时家里还曾挂有军烈属牌子,由于弟弟良善多次搬家,通知军烈属开会时失去联系,从此英明渐遭埋没,加之五峰县采花、红渔坪一带山大人稀,信息不通,亲属没有精力重视,政府工作人员采集信息的力量有限,导致资料和信息未曾及时上报,褚瑞庭未曾正式追认为烈士,可慰英灵的是在1994年出版的《五峰县志》上有记载:褚瑞庭(?——1931年7月1日),土家族,本县红渔坪人。1929年10月参加红军,后任湘鄂边独立二团副团长。1931年7月1日在红渔坪遭敌围困,被俘牺牲。(选自1994年4月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五峰县志》卷二十九 人物 第654页原文。——编者注)
分享按钮>>山 西 代 州 冯 氏 及 名 人
>> 关于建立中华全国褚氏研究会筹委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