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卫氏之宋朝卫泾家族

    中华卫氏网 2011年7月23日 中华卫氏网


卫氏家族作为望族跨越了宋、元、明三个朝代,是松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家族,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卫氏一族诞生了松江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为此后松江科举的发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推动作用。卫氏家族中的卫肤敏、卫泾均为南宋名臣,国史有传。卫炳奋起于田野,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其子、孙在明代初期参与了击败唐赛儿和靖难之役,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⑴卫泾家族

卫氏先祖来自中原汲县,徙居后,至卫至才开始发达。史志中谓卫至“有文行,举进士”。卫至之孙卫公佐“被恩命授将士郎,官扬州助教”,官并不大,但他喜聚书,交结四方贤士,对子女的教育也极为严格。元丰年间,卫公佐与弟卫公望捐地创设县学,并亲自督工兴建,开创了松江古代教育的新阶段,古人在论及此事时写道:“鼓钟告始,俎豆权舆,卫氏之先,厥功巨矣!”卫公佐后裔考取进士的很多,不少人任职枢要,因此作为宋元望族的卫氏家族主要就是指卫公佐及其后裔。现略举数人以见其家族科举仕宦之盛。如卫仲达,字达可,大观三年(1109)进士,原名大可,宋徽宗为其改现名,后官至吏部尚书。卫阗,字致虚,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朝奉大夫,赠太师、魏国公卫稷为卫仲达次子,绍兴廿四年(1154)进士,处州教授。卫博,字师文,卫稷从弟,官枢密院编修。卫藻,字德章,卫仲达孙,乾道二年(1166)进士,朝奉大夫。卫价(卫仲达曾孙,字藩叟)、卫洽(卫泾弟)、卫洙(官右司郎中)均为嘉定元年(1208)进士。

卫公佐一族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数卫肤敏和卫泾。卫肤敏字商彦,太师卫阗从子,以上舍生中宣和元年(1119)进士。累官吏部侍郎,赠大中大夫。曾奉命出使金国,于国礼大节坚守不稍迁就。扈跸南渡后,力陈钱塘非帝王之都,主张定都金陵,并奏陈长江守卫之策。其事迹《宋史》有传。卫泾,字清叔。祖父即卫阗;父卫季敏,任镇江府通判。淳熙十一年(1184)卫泾以进士第一人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致仕时进封吴郡开国伯,去世后宋理宗辍视朝一日以示悼念,并特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赐谥“文节”。南宋年间,北方成吉思汗异军突起,宋大臣中多有借机联合蒙古军队灭金以收复失地的议论,卫泾却认为“一敌灭,一敌生,无以金之危亡为喜”,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惊世之论。他坚决反对轻举妄动进行没有胜利把握的北伐,但他又审时度势,对时世有清晰的认识,他对宋光宗的一段话很可以看出他的韬略:“自绍兴来五十年无大战,自隆兴来三十年无小斗,间隙之生,远不过五六年。愿陛下奋发英断,规恢远图,卧薪尝胆,不忘中原。”历史发展证明,卫泾的论断是有先见之明的。卫泾一生历仕宋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为官四十余年,“忧国忘家,始终一节,而谋虑深远,不邀近功”,不愧为松江历史上一代名臣。

卫公佐一族中最著名的第宅是卫泾宅。卫泾任参知政事,因此其第宅的规模是宏大的。其宅在萧塘,聚族而居,“族大而蕃,往往以科举登显仕”。但卫泾自其祖父起已经自华亭迁徙至昆山石浦,卫泾也是以昆山籍考中进士的,卫泾为官生涯中因权奸用事曾十年闲居,其时所建著名的西园和后乐堂也在昆山。卫泾的族谱有“本居华亭,后迁石浦”也证明了卫泾已迁居昆山石浦的事实。然而《云间志》成书时卫泾尚在世,而在进士表中仍记载了卫泾的姓名,可见在时人的眼中卫泾仍然是华亭人。


分享按钮>>“明星知青”侯隽的跌宕人生
>>上海松江卫氏之明朝卫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