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项城卫氏族谱(简介)

    中华卫氏网 2011年11月8日 中华卫氏网


河南项城卫氏族谱
河南项城 八世孙 卫祥顺


卫,国姓也。卫国自西元前十一世纪立国,初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共传四十六君主,至君角时於西元前二零九年为秦所灭,亡国后的王子族孙以原国名为氏,就是卫氏(引《中原寻根》第726页)。唐人林宝《元和姓纂》简述:卫,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于卫,传国四十余代,秦末国灭,子孙以国为氏。另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同母少弟”,黄帝族的后裔,主要是姬姓部落(引《中国古代史》第32页)。西元九六零年宋朝时的《百家姓》将卫姓排在第十二位,这说明卫姓在当时是个显赫的姓氏。


吾卫氏先祖讳:明洪武初年(西元一三六八年)山西洪洞县迁往项城市秣陵镇东关外卫营村,村北立茔并立有卫氏祠堂,镇内油坊街另有住宅一处。清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四年)绍禄、绍武兄弟,由卫营前往秣陵镇东十五里师庄,租种师氏之地,而落户繁衍至今。


悠悠岁月,在近二百年的日子里,吾卫氏先祖勤劳、淳朴、勇敢、善良,以农为生。绍禄和四世林选过世后,均殡于卫营祖茔,直到七世明善仍添坟祭祖。西元一九二七年十月,竿匪李老抹反时,祖孙携眷逃往大李营寨内避难,此间房屋三次被烧,故吾卫氏族谱也化为灰烬。


一九三六年旱涝成灾,生活十分困苦。为糊口,六世孙体信和族众,将卫营祖茔柏树及镇宅卖掉。祠堂无人问津,早成废墟。

一九四二年麦后无雨,秋天蝗虫氾滥成灾,秋季绝收。次年春,群众生活饥饿极为严重,全县饿死五万人之多。

一九四五年秋,七世孙存善婚期前夜,遭土匪入院绑票,吾族众团结抗击,经鸣枪警告,方将土匪驱除。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刘邓大军解放项城,旋即南下。

一九四八年二月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每人三亩地。是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十一月六日,六世孙体才、七世孙邦杰、普善、兴善、邦后等赴担架支前,直至腊月二十六日胜利踏雪而归。

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全县普降严霜,小麦受灾严重。

一九五八年六月,建立公共食堂直到一九六一年四月解散。

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一日,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侵袭,淹没了整个村庄,房屋倒塌,一片汪洋,多亏政府关怀,早迁他乡,人畜免遭伤亡。

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五日,实行联产承包土地责任制,从而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木有本,水有源,国史县志,人有祖先,并非草木。为使后裔了解过去,珍重今天,展望未来,励精图治,为祖国争光,为后世奠基,西元一九八二年七世孙保善过世后,八世孙祥顺追寻家谱事宜,并动修谱之心。鉴於目前人口日益增多,且散居于水寨、商丘、郑州、洛阳、南京、银川等地。如不及时修谱,必至世系难明,尊、卑、近、疏难解,见面相遇也难尽识。为此,修谱成了义不容辞的神圣任务。下定决心,层层发动,走门串户,座谈访问,内查外调、查阅资料。在六世孙体昂,七世孙兴善、长善、普善、积善、福善、乐善、群善,八世孙祥成、祥志、祥庭、祥领,九世孙树良、树清、树东、树勇、广银等族众的大力支持,紧密配合下,追根求源。

一九八八年四月八日率族众前往卫营祭祖,由於多年失祭,地物变化、祖坟已无踪迹。至此,卫营祖茔添坟祭祖事宜,无法继续进行。
现祖坟所在之地,即先祖绍武过世后,殡于师庄村前之茔地,为敬宗祭祖,以示祭祖永存。
由於卫氏原族谱被焚,而失考严重,故在撰写中困难重重,虽内访座谈,外调查寻,反复论证推敲,认真整理,但由於水准有限,遗误在所难免,望世代子孙在闲暇目阅吾卫氏族谱中发现、增删,臻于完善。


六世孙:体昂、体才、体端
七世孙:普善、兴善、福善、邦运、积善、群善、乐善、长善、守善、本善
八世孙:祥成、祥庭、祥忠、祥志、祥云、祥顺、祥民、成云、祥林、银忠
九世孙:树良、树勇、树清、树林、允和
后续五字辈(自十世孙):志、立、文、明、家。

 

八世孙祥顺调查整理
西元一九九年四月吉日

 

 


分享按钮>>江宁陶渊明后裔“晒宗”祭祖
>>温州江心屿《卓忠贞江心祠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