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助人为乐)卫玉保:“和事老”
- 中华卫氏网 2013年6月12日 中华卫氏网
(助人为乐)山西卫玉保:“和事老”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05-05 来源: 山西文明办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长子县碾张乡却有一位因为善断家务事而让领导放心、令群众满意的“和事老”——卫玉保。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卫”。
今年已63岁的老卫, 自1991年从碾张乡卫家岭村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后,自费订购法律书刊,自学法律知识,自编法宣册子,走村串户,调解纠纷,义务做普法宣传,10多年从未间断,谱写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不辞辛劳为民解难的感人故事。
碾张乡西里村村委主任与村民张小平因建房发生矛盾,一闹就是3年多。双方常吵闹生气,搞得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无法开展工作,群众不安心生产。
敢啃“硬骨头”的老卫便接手调解。但他接手后发现,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弄不好的话,不是伤民就是惹官。他反复思考后及时调整了思路——不怕问题严重,就怕发动群众。
于是,他深入西里村广泛听取、征求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多次到当事人双方家中了解情况,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分别对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一边广泛发动双方的朋友、亲属当说客,一边请来邻村村官协助他做调解工作。最后,双方终于找到一个时机,坐了下来面对面心平气和地谈,并最终顺利地达成了和解协议。
通过老卫的调解工作,村委主任受到了教育,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一再表示要克服官僚主义,讲公平树正气,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村民张小平直说不应该,还说今后一定要支持村委工作,为建设新农村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当地的老百姓说,老卫的调解工作缓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干群团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使群众与村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和谐的连心桥。
对于干群关系,老卫编了个顺口溜:建设新农村,干部群众顺了心,上下拧成一股劲,致富路上争先进。
碾南村村民范全锁建房时,其屋后邻居范长金以阻挡出路为由,阻挠其建房,导致范全锁家停工长达3年之久。
转眼就到了2007年,两家的矛盾激化到了隔三岔五就打架斗殴的程度,双方似仇人,恶语相向,摩拳擦掌,剑拔驽张,随时都有重大恶性案件发生的可能。老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介入,开始轮番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几次接触后,范长金的态度仍很强硬。不少人都劝老卫:“你就别瞎费工夫了,范长金打了一辈子光棍,脾气暴躁,谁能和他讲得通道理?你这回是‘秀才遇上了兵,有理也说不清’。”
老卫听了这些话,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憋足了一股劲,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跑了30多次。
经过老卫两个多月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坐到了谈判桌前,最后握手言和,一场长达3年半的建房纷争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一年,碾张乡碾北村过庙会,请来了河南新乡豫剧团。一天晚上,演的是《哑女告状》,戏演得特别精彩,老卫和他的老伴也坐在台下看得起劲。就在这时,戏台下的西北角一阵骚乱,拥挤的人群随后被拥到了中间,台下的观众瞬间乱作一团。 老卫一看心急万分,就要上前阻止混乱。可老伴担心他的安全,抓住他不放,并生气地说:“你已经上了年纪,谁会听你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伤到了你,可不划算。” 老卫哪里听得进去?挣脱了老伴,挤到了人群当中。
在混乱中,老卫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一个屯留县丰宜村50多岁的老汉和付庄的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争夺着一把手电筒,两个人都说手电筒是自己的。
老卫一看这两个人都认识,就挤到他们中间大声喊,“你们不要吵,把手电筒给我。”
那两个人看清来人是老卫,都松了手。手电筒就到了老卫的手上。老卫让他们当众说出各自手电筒的特征,并当场检验。老汉先说完,小伙子说。他说有个备用灯泡放在了手电筒的尾盖里。
老卫请围观的群众做证人,要当众打开手电筒尾盖,如果有备用灯泡,手电筒就是小伙子的;如果没有,就是老汉的。大家都同意老卫的说法。于是老卫当场打开了手电筒,尾盖里果然有个备用灯泡。
老卫把手电筒给了小伙子,扭头又安慰老汉:“一样的东西多的是,你的手电筒丢了,我帮你再找找。”他还借用戏台的话筒,广播了为老汉寻找手电筒的消息。不一会儿,就有人送来了老汉的手电筒。
当时,老汉不好意思地说:“老卫,因为我丢失了一把手电筒,害得你台上台下地跑,戏也没看好,真不知道该如何谢你才好。”老卫却说,乡里乡亲的,谢个啥。
碾张乡关街村有两兄弟,他们都不孝敬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没有住的地方,只好睡在牛棚里。
老卫得知后给这两兄弟做思想工作。可他们非但不理不睬,还在背后骂老卫是狗拿耗子。于是,老卫编了个顺口溜,在走街串户宣讲法律的过程中到处宣扬。结果不到3天,兄弟俩就找到老卫,主动承认了错误,还给老母亲写下了保证书,使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农村的民事纠纷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多是为了争口气顾面子,而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不懂法而造成的。”老卫深有感触地说。所以,他在调解民事纠纷的时候,不只是运用法律的手段介入调解,而是从每个个案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做既合法又合村情民意的调解,用老百姓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感化他们,尽可能地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为了搞好法律道德宣传,老卫编写了十余首通俗易懂的歌谣,有教育村民孝敬老人的,也有鼓励大家学法律、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还有劝戒人们遵纪守法的。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老卫专门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劳模、老教师组成的“碾张乡五老宣传队”。
这些老人有文化、有威信、懂政策、懂法律,而且在群众中说话公道、主持正义,很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深受群众爱戴和敬佩。他们虽然都已退休多年,但却离职不离岗,积极发挥着余热。在老卫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自带干粮,不拿任何报酬,义务做宣传,在全乡村村到,校校进,经常开展交流会、举办讲座,既宣传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沿途发现矛盾和民事纠纷时,就及时排除和化解。
老卫是乡中学的特聘校外辅导员,他们经常邀请“五老宣传队”到校园,为师生开展政治、道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传统教育。
按常理说,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离职退休后正是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但老卫却不这么想。他认为,人生在世劳动最光荣,工作最幸福,奉献最舒服。他的老伴说,他就是个“疯人”,别人是为自家挣钱,他一分钱不挣还搭上自己的时间为别人办事,家里家外的事他都不管。以前和他老生气,可这么多年了,谁也管不了他,由他去吧。
老卫多年义务做乡里调解员、宣传员,从不计报酬。鉴于他的突出贡献,2007年县里奖励了老卫3000元奖金。但是,老卫得奖不忘党的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也不忘家里人对自己的包容和相助,他拿出1000元钱,用于支持乡党委的党建阵地建设、司法所的法律宣传,再拿出1000元钱给儿子和儿媳,剩下的1000元钱给老伴。
老卫拿钱给乡里的时候,乡领导不肯接受,他说:“老卫你只干活不挣钱,这笔奖金主要是解决你下乡生活补贴和个人使用,乡党委怎么能要?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老卫说:“你们应该了解我,我得奖金不忘党,支持党委理应当,1000元钱不算多,以表心意也不为过。我老卫只工作不挣钱先不要说,现在有了奖金就光顾自己,不想党、不想工作,怎么能叫老百姓买我的账?”老卫的一番话,使在场的人为之感动。
当地老百姓也问老卫:“老卫,你不挣一分钱工资,何苦做这既苦又惹人的事?你究竟图什么?”
老卫回答说:“图的是和谐兴旺,大家幸福,我幸福。”
在碾张乡,无论走到哪里,小学生只要见到老卫,都要问候一声:“卫爷爷好!”即使是20来岁的年轻人都称他“卫爷爷”。听到这样的尊称,老卫说他常常会被感动得流眼泪。他说,还是关心下一代好,还是为老百姓做点事好。
2007年,老卫被山西省司法厅授予了“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老卫说:“现在我已是乡司法所聘请的一名人民调解员,这表明了领导和群众对我的认可。我的决心是:活一天,做一天;活着干,死了算;不图发财,不居官,图的是争创和谐保平安,誓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作者感言: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冷暖挂心头,卫玉保“磨破嘴,跑断腿”做到了这一点。
分享按钮>>【侯氏网新闻】侯凤岐任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简历)
>>【鲍氏网新闻】鲍家屯水利工程入选全国“三普”百大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