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敦本堂“卫氏族谱七修事序”
- 中华卫氏网 2013年10月13日 中华卫氏网
家制史籍,地方纂志书,家族修谱牒。这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也是礼仪之邦本源所在。
卫氏家族源远流长。据《中国姓氏通史》和《百家姓书库》等史籍记载,我卫氏来源姬姓,产生于周初。公元前1122年,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后,周武王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将关中王畿之外的各地分封给姬姓兄弟和异性功臣。公元前1120年,周武王去世。其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由于周成王尚幼不能主政,便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公元前1113年,周公旦为了推进周王朝统一大业,采取了两大战略措施:一是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驻军八师。对殷商顽民加强镇压和统治;二是迅速扩大封国组建卫国。这个新组建的周王朝诸侯国,统辖疆域从河南北部到河南南部,再到山东西部。城内有一条河叫卫河,因此,周公旦和姬诵就将这个封国命名为卫国;首都定为朝歌(原商朝都城,今河南省淇县);同时决定由周武王的九弟(亦为周公旦的同母小弟)少年老成、智勇兼备、在族人中有较高威信的姬封为卫国国君。首任国君的子孙都“以国为氏”,因此,卫氏与卫国同时诞生。由于姬封曾被封康邑(今河南省禹县),人们称他为康叔封。他受任卫国国君之后,人们又尊称他为“卫康叔封”。其卫氏宗族随卫国的兴盛由“伯”提升为“侯”进而提升为“公”。卫氏贵族其子孙世袭四十代,历经九百年,直至公元前209年,秦统一中国后,秦二世胡亥即位,废除了卫国,同时将卫氏家族从贵族行列除名,废为庶人。
秦王朝建立郡县制。为了保持其王畿地区的社会稳定,清除其他封国的残余势力,扩充边远郡县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移民。原卫国的卫氏家族成员在这次大迁移中分别迁移至河东郡(山西)、燕国和中山郡(河北)、南迁长江流域至东海、西迁黄河上游等地。
迁移到河东郡的卫氏家族各支系又分别在安邑(东至今河北省怀安、蔚县,西至今山西省阳高、浑源地区范围)、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区西南)、洪洞(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等县定居。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直至宋朝时,我河东郡卫氏家族有一个支系世居宣州泾县。这个支系隶属安邑卫氏还是平阳卫氏抑或洪洞卫氏?何时由何地迁入泾县?已无所考。诚如《卫氏宗谱总序》所云:“源出河东其迁泾也无详”。
时至南宋末年,世居泾县我合肥卫氏元公(行九*字邦政)“审时度地”,携有二子,长曰有才、次曰有德,由泾县迁徙合肥,择居南门德胜大街。后来,有才公仍居合肥,其支下亦有散居邑西荷叶池、邑南包家冲等地。有德公“爱肥之西乡山南馆之胜”,因而卜居于山南馆之西数十里双(河)、界(河)两河;随着生齿日繁,其后裔所居延及浮顶山、花家坝及其整个山南地区、双河地区(今属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
溯之本源,我卫氏始祖当是西周王朝所封诸侯国卫国的首任国君卫康叔封。历经兴衰,支分派别。我合肥卫氏当属河东郡支系,其一世祖便是元*字邦政公。
据资料载,现今泱泱华夏的总人口中,我卫姓人口所占比率不足千分之一,排序为第192位。然而,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宋朝百家姓》版本中,我卫姓则被排列于第12位!这并非《百家姓》编纂者的疏讹,而是由于我卫氏家族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历史上的贡献和影响使然。
首先,卫姓诞生的历史早,影响大。
由于始祖卫康叔封本身就是仅次于国王的王族成员,其贵族身份显赫且延续世系时间之长是西周以来任何一个封国和以国为姓的姓族所不及的。卫氏家族相袭执政的卫国作为周王朝在东方的坚强堡垒,在中国封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卫康叔世家”将我卫氏贵族独立一卷!
其次,我卫氏姓族分布广泛。
虽然卫国最终为秦所灭,但长期的繁荣使得我卫氏家族形成了文脉繁多、人口旺盛的卫氏大族。黄河南北中原大地是我卫氏家族最早的居地。随着历史的变迁,我族人由中原迁移至晋南、关中、燕山、东海,南至华东、湖广进而全国各地。
第三,卫氏家族名人显赫独具特色。
公元前842年,西周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时期,卫和及其父亲卫贅侯于主持周朝朝政的共和元年,正式创立了国家“档案”。自此,国家的历史记载、纪年等得以正式收藏、保存并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也是同时代其他文明古国比之不及的。卫和的功劳还在于他统率卫国及其晋、秦三国联军平定了著名的“镐京之乱”。
卫鞅变法一直为国人视作开改革历史之先河的伟大创举。卫鞅也被尊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当时,秦孝公为了表彰卫鞅变法及其征服魏国等功勋卓著,把於、商等十五个城邑封给卫鞅并称他为商君,赐名商鞅。
卫氏名将更是表炳史册。其代表人物有:汉武帝时代 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三国时期曾任魏国郎中(北魏时期的宰相)和魏文帝时代的尚书、大儒出身的卫靓;西晋时期的东征大将军、终职司空(丞相一级官职)、大书法家卫瓘;隋唐年间于少年时代便被朝廷视为国才并处理重大政事、军事,曾任尚书左丞、淮南节度使、溢后被封为“太子太保”的卫次公;宋朝时以宋高宗特史身份前往叛国金国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威然不屈令金人胆寒的吏部员外郎、卫尉少卿的卫肤敏;明代永乐年间领兵平叛唐赛儿起义、受任山东都府指挥使、后又迁升都督金事的卫青;青少年时代便追随孙中山参加北伐战争、抗日名将、被毛泽东称赞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军政人员”、解放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卫立煌。
卫氏名人的一大特色是儒官、儒将、儒士多,传世久远。如卫靓、卫瓘、卫恒、卫铄等连续四代专长书法,成为书法、古文世家,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特别是女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铄的隶书和正书曾冠绝一时。史籍《书断》推崇她的书法曰:“卫夫人的隶书尤为规矩。”卫铄不仅书法造诣高深,她还潜心总结书法经验写出书法理论专著《笔阵图》,对中国书法理论宝库作出重要贡献。更值得称道的是,她还启蒙并精心培养出一代书圣——王羲之!
我河东郡,敦本堂合肥卫氏自元公由泾迁肥七百多载。承承继继,生生不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卫氏门户既昌而炽。正所谓“门阔之光将与蜀山而并峙,德泽之流且同淝水而俱长”。七百多年来,我先世之伟人杰士,受勋于朝廷诰命之宝,光耀庐州,家声弥撅;亦有科甲相延、仕宦功名,昭彰郡誌。更多的则是敬遵祖训,恪守族规,爱国守法,诚实劳动的普通公民,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勤劳和智慧延续卫氏宗族敬业奉献的传统,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
中华谱牒文化博大精深。我卫氏先贤深知:“夫谱,敬宗收族之巨典也”,“祖德宗功非谱无以传之,族众人繁非谱无以纪之,娶葬生卒非谱无以誌之,支分派别非谱无以辩之”;“按谱以稽,森然俱列”。因此,他们秉承“昭祖德、正伦理,笃恩谊”的要义,不敢“一言偶忽,只字稍疏”。翻开我卫氏六修之宗谱,煌煌然泱泱然!“率亲率祖历然可稽,各派各支秩然无紊”;先人灵爽由此可慰,后人孝思自此开启。览斯谱也,我们不仅因问祖追宗而肃然起敬,同时也为历届修谱先贤们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成就如此鸿篇巨制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早在1740年(乾隆五年),我卫氏家族于洪桥卫老家建立祠堂,祠竣三十年后的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我卫氏家族首修告竣,正所谓“檐椻壮丽先灵妥,世系详明后嗣周”。此后,原则上按三十年一修的惯例,又分别于1797年(嘉庆二年)、1828年(道光八年)、1869年(同治八年)、1889年(光绪十五年)、1917年(民国六年)进行了二、三、四、五、六次续修。
有四件事值得记述。
其一:合修宗谱慰先灵
我卫氏家谱一、二、三修均为有德公支系实录,而有才公支下“因道途问隔,创修不兴”。所幸的是四修时,十五世霖公、士杰公及十六世尚会、攀桂诸公“献上楷书世系一轶”,为族谱合修提供了依据。合修时据此采访人丁、稽查坟墓,编辑世系,支分派别,各溯本源。合修谱告竣,是对才、德二公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其二:付梓未果成遗憾
我卫氏家谱曾与解放前夕续修过一次,但是未能颁谱。据参与此次修纂的肥西县洪桥城河小学退休教师、现年87岁的二十世功元公回忆:1947年初,在时任国民党政府官亭区区长、县参议员十七世守勋公,双河区治安联防大队大队长、当地财主十八世侠生公,卫家祠堂私塾先生、十九世先华公及其子功元公等倡导下,决定进行宗谱第七次续修。修谱经费由当时我卫家祠堂祠费作保障。
历时一年多,谱稿誉录结束但待付梓印刷。就在印刷问题上,编修诸公产生两种意见:有的主张木制印刷以保证质量;有的主张石刻印刷以降低成本。虽然最终决定石刻印刷,怎奈是当时的政治气候已不宜修谱,且编纂诸公多为“专政对象”而自身难保。因此,家谱续修最终未果当在情理之中。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当时付梓未果的誉录谱稿部分被支系首事领回收藏,经“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大多数在扫“四旧”时被损毁!从山南镇小井庄马家庄先高公献出的弥足珍藏的残稿(见残稿图片)中,我们还能领略到60年前领修诸公编纂家谱时“兢兢焉,惕惕焉”毕虑殚精备历艰辛的情形!
其三:宗祠历经两兴衰
我卫氏宗祠座落于肥西县山南镇陡岗村卫老家自然郢之东北。祠堂始竣于1740年(乾隆五年,首修谱中有《建祠堂总序》详细记载了这一盛举)。建词以来的三个世纪里,风云变幻时局动荡,我卫氏宗祠历经两起两落,最终于1969年被完全拆除。
1740年告竣的老祠其规模制式已无所考,亦无人能道其祥。但从首修谱十二世传英公所欑《建祠并谱竣俚句》:“檐椻壮丽先灵妥”、“叙穆分昭排左右”等诗句中,从洪桥周边乡里乡亲口口相传中,我卫氏祠堂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壮丽、气势之恢宏可以想见。据族人回忆,这座巍然屹立近二百年的老词不幸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冬被土匪彻底焚毁!所幸的是我宗祠管理者有先见之明!他们把经年词积存于双河镇商行、粮行而免遭劫难。由于祠积款粮颇丰已足够复兴祠事所需,因此,主事诸公决定次年(1939年)重光祠宇。新址择定老祠北三百米处。
新落成的卫氏宗祠座东朝西,共为两进:门厅和神堂。高大宽敞的门厅飞檐翘壁,雕梁画栋,属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卫氏祠堂”巨匾金光闪闪立于门楣之上。门厅南北两侧各建三间书房,书房系族人读书学习的地方。我族人中很多文人杰士便是得益于新老祠堂教育而功成名就的。
神堂为通花亮脊。此建筑制式表明我族先贤曾受过皇封。神堂宇宽约有八间。神堂之上供奉先人牌位、存放“天”字号家谱等。神堂是祭拜先祖抑或讨论族中大事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在祠堂内兴办小学,又于1963年兴办洪桥农业中学,直至1968年撤销。1969年前后,当时的洪桥公社决定拆除卫氏宗祠。结果是门厅拆下的砖瓦木料被运抵陡岗用作兴建陡岗供销社之用;而神堂则卖给了山南供销社,后又被拆除殆尽。如今,我卫氏宗祠身虽毁但祠基尚存,依稀可辨的祠基似在述说经年沧桑。族人每每谒之,于心生伧然的同时,也对建祠、护祠先贤们油然而生敬意!
其四:风雨岁月护家谱
解放前夕的1948年末,洪桥新圩村陈桥庄十八世广福公担心家庭成份较高的侠生公珍藏的家谱(六修颁布、“尔”字号)不安全,便取回密藏于家中夹墙内。此后,每逢大年初一,全家人将家谱置放堂中供卫氏族人叩拜;盛夏农历六月初六日,精心取出家谱晾晒除湿,数十年如一日。其拳拳之心郑重之情昭彰族里!二十世纪中叶“文化大革命”期间,家谱也属“四旧”在“扫除”之列。但因广福公家有四子:先应、先安、先传、先真诸公中有的参加了所谓的“造反派”,在乡里有一定影响。加之他们对宗谱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因而虽经“文革”风雨,我卫氏族谱幸免于难且保护如新!广福公父子风雨岁月护家谱为我卫氏家族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保护文化遗产、敬祖敬宗的精神值得族人永远铭记和弘扬!
光阴荏苒,杨柳新番。21 世纪的中国正本清源,共建和谐。诸多中华文化传统得以继承,谱牒文化也被众多姓族重新光华。
2004年下半年,十九世先林公、二十二世志栿公首倡七修卫氏宗谱之事,得到族人一致拥护!他们在征询余的意见时,余亦以为谱牒不修已近百年,实属憾事!表示将胼手胝足支持这一盛举,并就总体思路、部署提出系统意见。2005年3月,卫氏第七次续修宗谱筹备委员会成立,发出《告族人书》,续修大业正式启动。
2005年4月16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第一次族人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以十八世广杨公为理事长、十九世先林公、二十世功爽公、二十二世志栿公为副理事长、40位成员组成的卫氏第七次续修宗谱委员会;聘请十八世广概、广璋、广德等十七人为顾问;聘请十九世先嘉公与余为名誉理事长。理事会设立以先林公为常务理事长计9人参加的常务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和财经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并明确职责任务。会议决定按行政区域分别设立15个(后增至23个)登记站,逐一确定了站长和登记人员。
续修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5年内完成肥西县与丙子(今属合肥市包河区烟墩乡)境内族人聚居区域的登记工作;第二阶段于2006年始,本着时间服从任务,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少留遗憾、应收尽收的原则,开展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族人的登记造册工作,调查登记工作涉及天津、上海、北京、台湾等数十个城市和地区,同时还通过电话和信函、电子邮件等联系了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族人侨民,使他们都能顺利登记入谱。第三阶段从2007年始,在登记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进行汇总、编辑、审核、定稿、录入、校队、印刷和装帧等工作。2008年夏,续修工作基本结束。拟于当年8月22日召开第三次族人代表大会,原则上定于公元2008年10月6日正式颁谱!
需要补述的是,2007年4月27日,第二次族人代表大会总结了阶段工作、部署了后续任务,同时选举出由25人组成的正式宗族委员会,承接续修理事会的工作和谱竣以后本族其他事物。本次会议承蒙错爱,选举余为卫氏家族委员会会长。余自知浅陋安敢担此大任!百般推辞然而未获准允,余只得惶然受命,敢竭鄙诚,为我卫氏家族复兴大业献上绵薄之力。
河东郡敦本堂自元公“由泾迁肥”以来七百多年,我合肥卫氏相传三十代,人口逾二万。拜览全谱,累高量尺,字逾百万;率亲率桓,各溯源流;支分派别,历然可稽。六修既往先贤们功高北斗,而成就七修大业执事诸公功莫大焉!因为六修与七修相隔九十余载,而这正是中国覆地翻天发生巨变的九十年!国之巨变,其族其家必然随之有大变化,收族归宗调查登记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执事诸公怀敬祖之心,融联脉收族之情,竭诚竭力,知难而进,在广大族人的鼎力支持下,终于大功告成!
七修大业历时四载。各项支出在十分节俭的情况下仍需近四十万元之巨,收取每人十元的人丁经费与实际所需所相差甚远。值得传赞的是,我卫氏宗亲乐善好施的优良品格在这次资助中得以传承。赞助万元以上的有二十世功准公、舒平公,二十一世平俊公、平新公、平道公;赞助八千元的有二十世功保公;赞助五千元的有9人。赞助千元以上的有8人。我们对出巨资赞助的我族贤达应该铭记!同样,对那些献资几十元、数百元的族人贤士也应予以褒奖。因为他们所捐所献往往是他们的生活费!
公元2008年对于我中华民族来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非凡的一年!年初,五十年一遇的南方冰雹灾害和512四川汶川遭遇里氏8级特大地震,我华夏儿女爱心大传递、生死大营救所展现的民族精神惊天地、泣鬼神!8月8日晚8时开幕的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圆国人百年梦想,其盛况空前,史无前例。举全国之力倾全民族之情筹办奥运所凝聚的爱国激情令国人自豪、世界震惊!如果说民族精神和爱国激情是国运恒昌不竭的力量源泉的话,那么,家、国同理;和亲睦族,精诚团结、昂扬向上、奋发进取便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所在。谨以此悟记之序末与族人共勉!
十九世 先毓yu拜撰
公元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撰笔
分享按钮>>【公告】中华卫氏合肥1012联谊暨恭祝全国卫氏身体健康~)~
>>【滕氏网简讯】福州浦口与南京浦口滕氏认亲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