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卫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卫氏论坛 >> 卫氏宗亲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卫氏新闻公告   卫氏家谱源流   卫氏文物古迹   卫氏宗亲人物   卫氏企业  全部分类
  主 题: “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已阅:6696 / 回复:9(楼主)

绪 论

  从汉字诞生开始,中国便有了书法。人类一开始便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和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人们不可企及的美。随着后世对书法美的自觉追求,不断丰富,并且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完全超越。

  汉字的书法艺术,起源极早,自秦汉以来,逐渐成为一门专业,或考证碑帖,或总结书写经验,或著录书家名作,或探讨用笔技巧,书法家们倾其一生,乐此不疲,死而无怨。

  书法家顺应书法本体的力量,是书法历史发展中最具能动力量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那些被尊为划时代大师的人物,他们的意义在于开创新的书风,新的流派,给人以不同寻常的审美观念。他们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承续了传统的精粹,更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涵盖时代,启示后人的理念。

  在中国书法史上,如果没有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杰出人物,必然是无从写起,黯然失色。书法史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书法家的历史。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所限,很多书法家没有留下更多的作品,还有大量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留下作者名姓。他们是书法史上的无名英雄,对推动书法发展起着深层的铺垫作用,忽视书法史上的无名英雄,就不能充分理解书法的本体力量,就不能充分认识书法的广泛性和大众性,没有书法的群众基础,书法将岌岌可危。

  卫凯、卫瓘、卫恒、卫宣、卫夫人、卫璪、卫玠一门虽有“四世家风不坠”的美名,但逐渐走下了中国书法的神坛,他们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无名英雄。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07:25)   回复此贴
  回复:“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第 1 楼

卫氏原系西周分派,实康叔之后,康叔封卫以国卫氏,派衍河东,子孙散居各地。若山右之曲沃,江左之华亭,广东之番禺,济邑之无恨,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分支者难以悉举。

  由此不难看出,西周之后,卫氏便是历朝的名门望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卫氏更是儒学的望族。在东汉明帝(58—78),由于卫暠的儒学声名,便被朝廷征召,由于路途和身体状况,在赴洛阳就任途中卒于今山西夏县,朝廷便在本地赐所葬之,于是,家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由于朝廷的重视及卫暠的地位和声望,所以,卫氏家谱便将卫暠列为一世族。

  东汉的名门多为大族,均由儒学经术方能进身仕途。卫暠的身份是儒生①,后代定居河东之后,虽然门户未立,却仍以儒学传家。到东汉末年,卫暠的四世孙卫凯才被曹操重用,卫氏一门才逐渐转盛。

  卫凯(?—229),字伯儒,受儒学传家的影响,年轻时就学有成就,以才学箸称,尤其以文章而名扬于世。曹操为魏王时,卫凯与王粲并典制度。汉魏禅代,他受曹丕指派,作为汉朝待郎,代汉室起草禅让的文诰。曹魏文帝、明帝两朝先后被封为亭候、乡候,执掌朝廷的礼制和文史图籍。他“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②。

  卫凯有三个儿子,其子能够光耀卫门的当属长子卫瓘。卫瓘(220—291),字伯玉。《晋书》卷三六,列传第六中这样记载: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11:05)   回复此贴
  回复:“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第 2 楼

卫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文爵乡候。弱冠为魏尚书郎。

  卫瓘20岁便入仕途,足见其才华横溢。魏灭蜀后,卫瓘任监军,邓艾、钟会平蜀后争权夺利,于是,他设计收杀邓钟二人,平定了祸乱。到西晋武帝时,官至司空,总揽朝政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到惠帝继位,卫瓘与汝南王共同辅佐朝政。

  自此,卫氏一门因卫瓘的权势和地位而成为名门望族。一门之内,二弟封爵,长子卫恒为黄门郎,第五子卫庭选入东宫“与太子游处”。卫瓘诸子,皆和西晋的名门望族联姻,长子娶陈郡阳夏何劭女,次子卫恒娶太原晋阳王浑女,三子卫岳娶河东闻喜裴楷女。其孙卫玠娶中朝名士乐广女,妻亡,又娶山涛孙女为妻。不但如此,卫氏也与皇室联姻,晋武帝敕卫瓘第四子卫宣尚武帝女繁昌公主。武帝曾打算选卫瓘女做太子(晋惠帝)妃,他称卫公女有“五可”:“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③后来由于妒性十足弄权干政的皇后贾南风的从中作梗,使卫氏失去了婚配太子的荣宠。

  由于卫瓘权倾朝野,且又生性耿直,惠帝为太子时,朝中大臣认为太子呆傻,今后难以亲政,但无人敢言,卫瓘曾借酒醉“俞示武帝”,以此又招致皇后贾南风怀恨在心,在她的指示下,卫瓘一门祖孙九人遭楚王玮杀害,虽然楚王玮被杀,但卫氏一门从此凋冷。后卫瓘之女上书朝廷,得以平反昭雪,追封卫瓘兰陵郡公,其孙卫璪(仲宝)承袭爵位,卫瓘被害时,享年72岁。

  到晋怀帝时,卫璪官主散骑侍郎,弟玠(叔宝,286—312)为太子洗马。卫玠天生俊秀,美而白,有“玉人”之称。由于北方大乱,名门士族部分南迁,为保存门户,永嘉四年,卫玠携母举家南行,由于路途遥远,饥寒交迫,积劳成疾,于永嘉六年不幸卒于南昌。卫璪因“内侍怀帝”,没有和家人同行,于永嘉五年(311);石勒攻陷洛阳后遇害。

  在东晋时,元帝追及卫瓘是“国之元老”,便以其玄孙卫崇嗣继卫氏封邑。东晋义熙九年(413),祠部郎荀伯上表,夺卫氏之夏郡封邑,卫崇曾孙卫屿上表自陈,请求公议,保留了封邑。但是,自此以后,河东卫氏这一门权贵门户便无闻于朝了,相对后世,也只能是遥远之名,远离了后世之人的耳目。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11:35)   回复此贴
  回复:“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第 3 楼

卫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文爵乡候。弱冠为魏尚书郎。

  卫瓘20岁便入仕途,足见其才华横溢。魏灭蜀后,卫瓘任监军,邓艾、钟会平蜀后争权夺利,于是,他设计收杀邓钟二人,平定了祸乱。到西晋武帝时,官至司空,总揽朝政大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到惠帝继位,卫瓘与汝南王共同辅佐朝政。

  自此,卫氏一门因卫瓘的权势和地位而成为名门望族。一门之内,二弟封爵,长子卫恒为黄门郎,第五子卫庭选入东宫“与太子游处”。卫瓘诸子,皆和西晋的名门望族联姻,长子娶陈郡阳夏何劭女,次子卫恒娶太原晋阳王浑女,三子卫岳娶河东闻喜裴楷女。其孙卫玠娶中朝名士乐广女,妻亡,又娶山涛孙女为妻。不但如此,卫氏也与皇室联姻,晋武帝敕卫瓘第四子卫宣尚武帝女繁昌公主。武帝曾打算选卫瓘女做太子(晋惠帝)妃,他称卫公女有“五可”:“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③后来由于妒性十足弄权干政的皇后贾南风的从中作梗,使卫氏失去了婚配太子的荣宠。

  由于卫瓘权倾朝野,且又生性耿直,惠帝为太子时,朝中大臣认为太子呆傻,今后难以亲政,但无人敢言,卫瓘曾借酒醉“俞示武帝”,以此又招致皇后贾南风怀恨在心,在她的指示下,卫瓘一门祖孙九人遭楚王玮杀害,虽然楚王玮被杀,但卫氏一门从此凋冷。后卫瓘之女上书朝廷,得以平反昭雪,追封卫瓘兰陵郡公,其孙卫璪(仲宝)承袭爵位,卫瓘被害时,享年72岁。

  到晋怀帝时,卫璪官主散骑侍郎,弟玠(叔宝,286—312)为太子洗马。卫玠天生俊秀,美而白,有“玉人”之称。由于北方大乱,名门士族部分南迁,为保存门户,永嘉四年,卫玠携母举家南行,由于路途遥远,饥寒交迫,积劳成疾,于永嘉六年不幸卒于南昌。卫璪因“内侍怀帝”,没有和家人同行,于永嘉五年(311);石勒攻陷洛阳后遇害。

  在东晋时,元帝追及卫瓘是“国之元老”,便以其玄孙卫崇嗣继卫氏封邑。东晋义熙九年(413),祠部郎荀伯上表,夺卫氏之夏郡封邑,卫崇曾孙卫屿上表自陈,请求公议,保留了封邑。但是,自此以后,河东卫氏这一门权贵门户便无闻于朝了,相对后世,也只能是遥远之名,远离了后世之人的耳目。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12:51)   回复此贴
  回复:“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第 4 楼

河东卫氏还有卫列一支。这一支的情况,在《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卫江州:条注引《永嘉流人名》曰“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祖列,彭城护军。父韶,广平令。展,兴熙初出杨将军,江州刺史”。卫列、卫韶,史籍无所称叙,而卫展的记载却见于《晋书·卫传》:“恒族弟展,字道舒,历尚书郎,南阳太守。永嘉中,为江州刺史,累迁晋王大理。……中兴建,为廷尉,上疏宜复肉刑,语在《刑法志》。卒,赠光禄大夫。”④

  关于卫铄的身世,最早,较完整的记载是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云: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也。隶(楷)书尤善,规矩钟公……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误,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晋代何法盛《中兴书》云:“李充字弘度,母卫氏。廷尉展之妹也。充少孤,母聪明有训……。”(《太平御览》卷749引)

  李矩任江州刺史,死于任上,当时卫铄四十来岁,由于她与王羲之的母亲是姊妹,便做了王氏的家庭教师,教授书法。帖词云:“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倾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帖中“姨母”二字提行写以示尊敬。从内容看,如果不是亲姨母而且深蒙教诲之恩,感情不会如此深厚而强烈。

  卫铄的书法,渊源深厚,艺术特色鲜明。她出身于书法世家,从卫凯到卫瓘到卫恒到卫璪、卫玠,俱有书名,家风四世不衰。卫恒的书法水平最高,还著有《四体书势》,是中国书法传统理论的经典之作。卫铄生活在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中,自然受到良好的熏陶。

  卫铄还继承了蔡邕、蔡琰、钟繇的优秀传统。她自云:“规模钟繇,遂多历年。”可见她在学习书法传统上,是长期下了功夫的。

  由于受家教和继承传统,卫铄书法各体皆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李嗣真的《书品后》云,卫夫人“正书尤绝”。明代陶宗仪《书史会安》说,卫夫人善正、行、篆、隶。

  《书断》云:“卫夫人隶书(此指正书、楷书)尤善,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宋代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云“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卫铄二十岁便著有书法理论著作,《草隶通解》等篇(见《淳化阁帖卷五·卫稽首和南帖》)。永和四年,在卫夫人去世的前一年,她倾其一生所学、所悟,写出了名垂千秋的笔陈图文章,长达六百多字,是中国书法史上较早的理论文章。

  永和五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书法家辞世,享年78岁,时年王羲之46岁,于永和九年王羲之50岁时,写下了流传万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卫铄从40岁左右入住王家,在此后三十多年里,倾注毕生精力,终于打造出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书圣王羲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集亲情与爱于一身,集家学与才学于一体,将卫氏一门的成就与希望全部给了王羲之,使后世书家得以高山仰止。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13:17)   回复此贴
  回复:“卫氏书学”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卫元孚 第 5 楼

唐太宗钟情逸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⑤卫氏自然更容易被舆论所冷落。尽如此,后世的人们并没有将她从时代的座标上抹去,黄庭坚《钹为王圣子作序》云:“王右军初学卫夫人小楷,不能造入妙,其后见李斯,曹喜篆,蔡邕隶、八分,于是楷法妙天下。”并作诗云:“仲将百英无后尘,迩来此公(指李建中)下笔亲,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⑥赵构《翰墨志》引杜甫诗云:“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自卫伯玉父子擅行草之妙,其后王右军得法于卫夫人,遂集书家之大成。”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王羲之的字,直接受之卫家,间接是学钟繇的。”这些论述均是对卫夫人是右军书学导师的地位予以充分肯定。这是尊重书法史实的

作者:卫家子孙 (2007/9/12 19:14:5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卫氏论坛  执行时间:1,291.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卫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