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首页 | 蒋氏新闻 | 家谱源流 | 古代人物 | 当代人物 | 文物古迹 | 图片新闻 | 蒋氏家谱 | 蒋氏论坛 | 中华万家姓 |
 
蒋姓来源
中华蒋氏网 2009年8月4日    蒋中渭

关于蒋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聚集地(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自楚灭蒋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时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迁往山东东莱郡。另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属江苏)。西汉哀帝时,又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蒋翊被封为兖州(今属山东)刺史,其子孙东汉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之滆湖,一支迁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岭。个儿子避难四方,待帝省悟后,9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颖,会稽(今属浙江)侯郑,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临湖侯曜、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属江苏)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便多散居我国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河南蒋姓将佐随从,后在福建安家落户。宋代,蒋氏已有移居今广东者,如南宋理宗时进士蒋科为电白人(今广东高州县东北)。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温州)蒋允文避乱移居闽中。元、明时期,福建、广东的蒋氏已发展成为大族。
蒋姓是台湾的第六十六大著名大姓,其地位的显赫,自不待访问说。蒋氏家族的源头,史书上记载为:“系承伯龄,望出蒋乡”。蒋氏迁台,始于明末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当时,有位叫做蒋毅庵的人,跟随郑成功父子在台湾高举义旗,反清复明,并且当了郑氏军队的副总。蒋毅庵死后,就葬于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同时期,还有一位姓蒋郑氏部属,入垦港东中里西势庄。这两位追随郑成功来台的蒋姓人士,已被公认为蒋氏移台的始祖。另据史籍记载,台湾的蒋氏,主要来自福建的泉州。从《福建通史》可知,泉州的蒋氏的始祖,是南宋的大学者蒋邕,他是仙游人,在南宋绍兴年间,到泉州教书,后来就定居下来,成为蒋氏在闽南的开山祖。由此推断,台湾蒋氏的祖先,应该也是来自中原的蒋邕。
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堂号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健康(今南京)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了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封他为蒋侯,专门派人奉祀他。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就被王莽杀害了。光武帝中兴汉室后,蒋诩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蒋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蒋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三,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三。蒋姓出自姬姓,是西周皇族的后代。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周成王封在蒋,建立了蒋国,史称蒋伯。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蒋国子民,就有人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蒋。发展和演变:先秦时期,蒋姓主要在他的发源地河南发展,到汉代时,由于战乱,做官等原因,蒋姓已经发展到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唐代初年,河南蒋姓有人开始进入福建,到宋代时,已经有蒋姓人在广东定居。明朝,蒋毅庵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第一个进入台湾的蒋姓人士。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期思,弋阳,乐安,杜陵,宜兴,奉化,毗陵,公华,会稽,临江,临湖,临苏,浦亭,九江,云阳,函亭,义兴,泉陵,广陵,寿春,平阿,沛县,博昌,平河,电白,泉州,南海等
蒋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蒋氏系承伯龄 望出河南蒋乡
  《姓纂》:“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好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宋改为乐安。”

  《左传》:“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由此可见,蒋姓的始祖,是周公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他被封在蒋地,后来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拿封地的名称做为家族的姓氏,而千百年绵延不断地繁衍下来。当时的蒋地,现在的位置大致就是河南省固始县西北的蒋乡。

  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往往无法避免被人冒用的命运,蒋姓的人,在这方面远比他姓单纯;因为在历代史籍中,还没有发现过蒋姓被外族人冒用的纪录,这说明了天下蒋姓都具有相同的血统,都是3000年前周公的后代!姓蒋的人,真是光荣之至。

  蒋诩是西汉末年的 州刺史,以廉直著名。王莽居摄,不肯委身事贼,于是以病免官归乡里,足不出户,以沉默表示了对新莽的反对。据说,蒋诩退隐之后,曾在舍前的竹下开三径,平时闭门谢客,轻易不肯见人,只有老朋友求仲和羊仲,才会被他接纳。既忠义又高逸,蒋氏有这样的一位远祖,是十分值得自傲自豪的。

后稷,帝喾之子,人文初祖黄帝之后裔。

相传黄帝娶了来自成都平原西陵氏的女儿螺祖为正妃,螺祖生下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而帝喾便是玄嚣之孙,黄帝的第四世孙。

帝喾的正妃名叫姜原。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一次,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就去踩它一脚,这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怀上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这时,飞鸟飞来,纷纷用翅膀垫在他身下,或盖在他身上。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弃就是后来的后稷。

弃为什么又叫后稷呢?因为弃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他善于种植稷(高梁)、菽(豆子)、麦等粮食作物。被帝尧发现,破格提升为“后稷”,也就是主管农事、教人耕种的官。于是人们以官相称,称弃为“后稷”。



大禹治水

帝尧的时候,华夏大地突发洪水,大水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尧任用鲧治理洪水,由于鲧使用“堵”的办法,结果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那时,舜已代行天子的政务,他到四方巡视,看到鲧治水不力,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那里。舜通过“禅让”,从尧手里接过帝位后,举用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治水。而后稷则负责协助大禹治水。

禹治水成功后,后稷则利用自身的优势,负责在水患平息后的灾区教授黎民播种百谷,恢复农业生产。他还负责粮食的调拨,以有余补不足。在他的管理下,百谷得以按季节茂盛生长。



后稷稼穑

后稷好农耕,教百姓栽种庄稼,使周代先民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



后稷稼穑处-陕西武功县教稼台。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

后稷因功被赐予了一个最重要的姓,这就是黄帝拥有的嫡系姓——姬。大概因为他是正妃所生的缘故吧,所以获此殊荣。他被封到有邰,也就是后稷母亲姜原的出生地,并在那里生息繁衍。其后代主要在有邰活动,后来迁到岐下,也就是在今天陕西岐山一带。

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稷的第三十四代孙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尚且年幼的成王即位。主上少孤,朝政大事自然旁落他人,而周公旦便是武王属意的摄政人选。然而同为武王之弟的“三监”管叔、蔡叔、霍叔,不满于周公独揽朝政,怒而发起叛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周公胜利,而“三监”或被杀或被流放。周公旦在稳定周初的大局之后,在政治上他确定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大封同姓侯,其间他将自己的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今河南省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世称蒋伯,是为蒋姓之肇始。

由此,后稷也被今天的蒋氏族人尊奉为得姓始祖。

 


中华蒋氏网 中华万家姓 www.10000xing.cn  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
Copyright by 中华万家姓 E-mail:fangshuang888@hotmail.com    y17@sohu.com 粤ICP备07015447号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我家业兴我中华
百家姓、万家姓、姓氏文化、中国万家姓、中国百家姓、姓氏家谱、姓氏图腾、姓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