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中的梅园

    中华蒋氏网 2012年5月22日 蒋氏家族


蒋英,海宁的女儿,出身名门,周游欧美,经历二战,唱响上海,她的经历如同她所钟情的交响乐,跌宕起伏。钱学森的夫人、蒋百里的三女儿、金庸的表姐,这些如雷贯耳的关系和称谓都没有掩盖住她本人的风采。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兢兢业业的音乐教育家,这些才是属于蒋英的荣耀。

  2月10日上午,寒冷异常,北京301医院西院告别厅,蒋英告别仪式在此举行。

  红梅凋零。

  90多载不平凡的岁月,蒋英与钱老天国相聚,在人间留下一段琴瑟和鸣的佳话,然而在她的家乡海宁,却留下了一段遗憾。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两代人的向往:

  随战火消逝的“梅园”

  蒋英生前一直魂牵梦萦的“梅园”,预计将在今年11月建成,家乡父老都在翘首企盼,然而老人家却走得太急了,赶不上看一眼来年凌寒怒放的红梅。

  梅园的名字跟蒋英的母亲有着不少渊源。

  1912年,蒋英的父亲蒋百里先生为保定军校事件心灰意冷而自杀,袁世凯听闻后派来了日本的医生和护士对其进行治疗。这一无心之举却造就了一段爱情故事,日本护士佐藤屋子在照顾蒋百里时,与他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两人因此而结为眷侣。

  蒋百里先生平生素爱梅花,特意为日本夫人也就是蒋英的母亲起了个中国名字“左梅”,并在海宁老家的东山西麓购地数亩,前后种了200多株梅树,起名“梅园”,以作日后和夫人来故里读书自娱之所。此后蒋百里为国家四处奔走,创新军事理论,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鲜有时间回到海宁,但是梅园一直是他心中年老还乡、叶落归根的地方。

  作为蒋百里先生的三女儿,蒋英显然清楚梅园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蒋英15岁就随父出国留学,在欧洲,蒋百里为蒋英找了一位音乐专家,那位专家觉得蒋英嗓子很好,建议蒋英学唱歌,于是蒋英开始学习声乐,在德国一待就是10年。1938年,蒋百里在广西宜山突然病逝,惊闻噩耗的蒋英悲痛不已,而父亲在海宁留下的那处梅园,对她而言,留下的除了梅树,还有对父亲的一片回忆追溯之情。

  1946年,蒋英回到祖国,与久违11年的家人和朋友重聚。她在上海兰心戏院的首场演出便引起了轰动,乐评家称她为中国最优秀的女高音之一。那时还是学生的金庸前往上海听了表姐的演唱,印象深刻,十年之后他在香港《大公报》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我觉得她的歌声实在精彩之极。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在频繁辗转大城市开个唱的时候,重回梅园的念头盘上了蒋英的心头。

  蒋英少年时代多有回乡,后因父母事业忙碌,自1930年后她来过一次海宁就一直在外,直到战后才又有了机会返乡。据蒋英的侄子蒋祖康描述,抗战胜利后,她到上海开个人演唱会中途抽空回到海宁,希望看看父亲一手置下的梅园。然而可惜的是,梅园在抗战期间已经被日寇毁掉了。

  战火给这片美丽的土地留下了无奈和遗憾。

  1947年,蒋英与自幼相知的钱学森重逢,仅6个星期两人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二人幸福美满,这段姻缘也被形容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一个不能完成的梦想:

  再访梅园未成行

  长居北京的蒋英对家乡的事业依旧关心。1993年,当海宁市政协要编撰《蒋百里先生纪念册》时,蒋英就非常热心地给予了支持,不仅对文字部分作了修改,还特意派人送来了一批珍贵的照片。《蒋百里先生纪念册》问世后,她还帮忙把书推向海外,引起轰动。海宁《蒋氏家谱》修订完成,蒋英还特地来信要了两套。

  家乡的风俗事物在蒋英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004年,在北京接访家乡朋友时,她就感慨,自从1947年来了海宁一趟,已经快五六十年了,真的很想很想再回来看一看,家乡有东山、西山,有海宁大潮,还有硖石灯彩,当然,还有她朝思暮想的梅园。

  1947年蒋英与钱学森结婚回乡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故里。年纪大了,蒋英的思乡之情日益浓重。

  当时海宁市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吴德健也随行拜访,老人的爽朗、幽默、温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蒋英聊起了家乡风物,在谈及家乡小吃时,蒋英说到了盐官的麻酥糖,硖石天益兴的爆鱼,还有菱角,都“特别好”。

  之后,逢年过节,吴德健就会给老人寄一些家乡的特产:盐官的酥糖、平湖的糟蛋、嘉兴的粽子……有一次他寄了一盒精装的五芳斋粽子,蒋英舍不得吃,就放在餐桌上,介绍给到访的朋友:“这就是我老家的粽子,连包装都这么精美。”

  时过境迁,毁于战火的梅园有了新生的机会。2010年,为表达对蒋百里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敬意,我市决定在东山山麓新建一座纪念蒋百里先生的主题园林,并命名为“百里梅园”。

  总投资逾1000万元的“百里梅园”的总面积7999平方米,整体以海宁东山北路为界,路南以纪念馆、梅园为主,路北以梅花为主作为对景。今年恰好是蒋百里诞辰130周年,“百里梅园”也将在今年的11月份正式建成,届时蒋百里先生的陵墓也会由杭州迁回海宁,落叶归根。我市早在“百里梅园”开始建设前就曾预约过蒋英,待“百里梅园”开放时邀请其回到家乡看看。蒋英得知后十分高兴,还建议故居要放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她曾对朋友说:“梅园建成后我一定要去海宁。”

  然而蒋英溘然离世。

  “百里梅园”之行化为一个美好的梦想,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

  如果再多等半年,她便能亲手捧起一把梅园的泥土,触摸百年之前父母留下的温情;如果再多等一年,她便能亲手撷一瓣红梅,嗅一嗅流传百年的芳香。

  这一缕香,会一直飘到天国吗?


分享按钮>>蒋氏家谱重修 溪口台侨联热情为台胞台属服务
>>为了那一座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