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总兵疑是明末"守备" <沈氏家谱>中找根据
- 中华沈氏网 2009年1月25日 沈氏
潼关总兵疑是明末"守备" <沈氏家谱>中找根据(图)
2007年11月26日 08:26
桥南沈村的沈家后代和柴海生一起在沈家渡村《沈氏家谱》中查寻相关资料。记者 高宇 摄
本报一则关于沈家渡古宅的报道,引发新塘街道桥南沈村两位老人的“考古”热情,他们说村里有个古祠堂,还传说出过一个潼关总兵。因而,他们很想知道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本报11月15日10版曾作过报道。)
经萧山文史研究者柴海生初步考证发现,桥南沈村传说中的潼关总兵疑是“昭关守备”,古祠堂可能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沈氏家族第三十七世孙沈玉琪在原址上新建祠堂。
据考证,祠堂石柱对联上的“文肃”并非官职,而是桥南沈氏先祖沈绅死后的谥号。《天乐沈氏家谱》记载称:“沈绅,字子书,号心斋。进士出身,知严州淳安县,除(升)监察御史,太常寺卿,历学山会开国男(一种封爵),赠少帅,谥文肃。初娶杜氏,生五子……”从中可以看出,“文肃”是沈绅死后由皇帝赐的谥号,亦可证明萧山桥南沈姓人是其后裔。
那桥南沈村有无传说中的总兵呢?为此,记者与柴海生一起查阅了一些史料,还走访了桥南沈村的一些老人。村中老人传说,桥南沈村古时出过一个总兵,还在村西面建造了一些“马房”。后来,总兵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杀了头,皇帝赐了他一个金头,让总兵能“完身”入墓。沈顺和老人说:“土改时,村民曾开挖村西南面田地里的总兵坟,从坟墓内挖出两只金环,但未发现传说中的金头。”
根据这一传说及《萧山县志稿》相关史料的记载,萧山几位沈姓的武进士中,沈镇东、沈奇蘍和沈如懋三位均官达总兵级别。其中沈镇东是都督,但他没有被杀头;沈奇蘍和沈如懋都是明末崇祯年间的守备,前者是广东昭关守备,后者任广东白鸽寨守备时,被流寇所杀。柴海生认为,沈奇蘍和沈如懋与桥南沈村传说中的总兵较相近。
沈玉琪是道光十一年的举人(见《萧山县志》),他曾任杭州十中(原宗文中学)校长和国子监学正,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乡主持新建祠堂,并撰写“庙宗文肃桥南堰北峙三间,宅寄武陵春韭秋蔬童一荐”的对联。对联上的“武陵”,既不是武职,也不是湖南的武陵源,而是杭州的别称。女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武陵”,便是指的今钱塘一带。沈玉琪的姻亲荘方,撰写了《沈氏初建螺山祖祠记》的石碑,竖在祠堂外面。从碑文“旧有祠堂,西螺山”与现存祠堂的地理位置来推测,古祠堂有可能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沈玉琪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祠堂。(来源:萧山日报)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按钮>>屯堡《沈氏族谱》证实 沈万三后裔在贵州
>>湖南浏阳发现大规模晚清江南民居——沈家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