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沈氏】 五佛沈氏家族考略

    中华沈氏网 2010年1月1日 沈氏


史载沈氏是黄帝后裔,姓姬名季载,是文王第十子,因助成王平叛有功,封于沈国,以国为姓,传为沈姓。

  我沈氏先祖明末嘉靖年间自山西大槐树,迁到景泰五佛,部分又移至中卫四百祜(现中宁恩和镇),后大部返回,定居五佛。是五佛滩的创始人之一。与李、张、王、周、胡、马、赵八家地户共同填湖造田、拓荒恳壤、开挖黄渠、创建学校、建立家园、修建庙宇。一步步、一代代将“冬春石湖滩,夏秋水一片”的万亩柳林湖,变成了如今五佛这片自流灌溉、旱涝保收、风景宜人、景色如画的“黄河明珠”、“ 塞上江南”。可谓德泽酌于乡里,万家均沾雨露(关于五佛,有诗一首附后)。五佛的天心地胆,是沈氏的良田;五佛经济、文化的中心老湾,是沈氏的家园;五佛中央从大桥到老君庙一岘,称为沈岘;青崖、小沙河沈氏也开垦大片旱田;走南闯北的驼队,沈氏更在其间;雍正四年不到百人的功德碑《名著千秋》碑上沈氏就有18员;兴建水利、管理水务的老人沈东山、沈可贤名留人间;沈惠林引进水稻种植,开辟了五佛水稻种植的新纪元;保家卫国更是一马当先。其佼佼者沈朝泗被清皇康熙诰封骠骑将军,并诰赠三代。朝泗住所一对石旗杆,攀龙附凤、栩栩如生,被誉为旗杆院。、、、、、、。沈氏的鼎盛,仅从方神庙后的老坟院可见一斑。方神庙后的老茔庙堂高昂,石碑林立,门柱做工精巧,下为石狮,上为三节套卯石柱,高近五米;三代骠骑将军之碑,高大宽厚,座雕龟背,帽刻二龙拱日,着实壮观。每逢清明祭祖,坟院有千人之众。辈列先祖,跪排子孙;遵照家规,褒奖忠孝;动用家法,教育不肖;弘扬美德,资助贫困。祭祖场景,庄严和谐。六十年代,取沙挖坟,陵墓中红缨大帽、顶戴花翎等清代为官标志时有出现。景泰县志上记载:利用黄河水可发展水地,但因黄河水位降落、暴涨变化很大,不能保证灌溉,常常耽误农时,保证不了一年两熟。民国23年(1934),柳林渠老人沈可贤提出向上延伸三里开新口,有人提出异议,沈可贤坚定地说:“如果新口建失败,费下的工由我一家承担”。新口终于成功,保证了春灌,还增加了1000亩水地。红军到五佛成立第一个‘抗日促进会’时,沈农林、沈遂林当选为委员。

  如今我沈氏家族,人丁遍至四海,事业蒸蒸日上。可惜,均无记载,无法昭示后人,启迪后辈。望后辈拾遗补漏,结血脉之纽带,架亲情之桥梁。家人的和睦共处奠定社会的和谐进步,宗族的事业振兴迎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愿我沈氏家族,凝聚亲和,弘扬先祖,厚德载物,百世其昌。

  第十世孙沈渭仁 敬撰

  我沈氏先祖是五佛滩的创始人之一。经过近500年的沧桑巨变,将杂草丛生、柳树遍野、一望无际的饮马湖变为今日的黄河明珠、塞上江南,饱含着我沈氏的心血和汗水,印记着我沈氏的足迹和荣耀。为此赋诗一首以颂之。

  五 佛 颂

  沈渭仁

    黄河明珠五佛滩,四龙交汇祁连绵,

    鱼儿戏水聚群跃,母亲乳液润良田。

    春来桃花随风摆,夏至稻香扑鼻来,

    秋分喜迎丰收景,冬雪北国一片天。

    人杰物阜景色美,塞上江南美名传,

    中华之最誉海外,北魏石窟千佛显,

    脚踩皮筏游西夏,身跨汽艇逛龙湾。

    今日有幸柳林游,恍如亲临蓬莱园。

  注:四龙交汇祁连绵——魏巍祁连延绵不断,两期水利工程拔地而起,水路陆路相互交织加之美丽的景色,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分享按钮>>【各地沈氏】 东山沈氏是晋驸马后裔
>>【沈氏族谱】 沈氏始祖季载至华美世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