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 黄帝的传说及其谱牒
- 中华沈氏网 2010年1月16日 沈在建
一、黄帝的传说黄帝复姓公孙,驻姬水,亦姓姬,名轩辕,父少典,母附宝。其父曾迁居祁野,一日,看见雷电饶斗枢星,感而怀孕24个月才生帝于寿丘。黄帝长大后,凤目龙颜,有境瑞之气,故史称“生而神灵”,实有帝王之相。黄帝从小聪明能干,才智过人,宽厚待人,以德服人。深受族人拥戴,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他教导人们盖房子,驯养家畜,耕种五谷,逐步改变原来的游猎生活方式,定居涿鹿。为使交通方便,努力研究制造车船。修筑城墙,防备别的部落侵扰,还操练军队,制造武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各部落经常发生战争,黄河流域西部有一部落首领曰炎帝神农氏和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发生战争,被蚩尤击败,迁居黄帝部落地盘,与黄帝发生冲突。
黄帝十分体谅炎帝的处境,施以仁德之惠,感动了炎帝,促进炎黄两部落的合并,炎黄两人为共同首领,成为华夏族(即汉族的祖先),这便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炎黄子孙”的来由。当时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打败炎帝后并没有停止战争,他自持骁勇善战,到处杀掠。其他部落的人民都期望黄帝领兵征服蚩尤,消除苦难。蚩尤自以为天下无敌,袭击炎黄部落。黄帝忍无可忍,起倾国之兵与蚩尤在涿鹿开展了中国古代第一场激战,史家称之为“ 涿鹿之战”。据传说作战双方都拜请十方鬼神来助战。一时间天昏地暗,蚩尤施展法术,三日三夜,大雾漫天,对面看不见人。黄帝无法进兵,只好坚守营寨。其后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挥军追杀蚩尤,蚩尤大败,无处可遁,被黄帝擒而杀之,从此天下太平。九黎部落和北方其他部落自动并入炎黄部落,促进了北方的统一。
南方夷人和姜人部落也归附黄帝,尊称黄帝为天下。“涿鹿之战”后,黄帝德高望重,被各部落首领拥立为君王,迁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县),南征北战,开拓疆土。东至渤海泰山,西至空同(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南至熊湘(今湖南益阳县),北驱逐荤粥(匈奴)于斧山,建立了中华万世之基业。黄帝以前,氏族混杂,源流难辨。始祖黄帝创制十二姓氏:姬、酉、祁、已、藤、咸、任、简、僖、佶、儇、依。帝生二十五子,立二十五宗。今日诸姓氏,皆由十二姓演变而来(古代曾有母系社会,子女跟母亲姓)。后来继而姓氏演变为以父名为姓,以国为姓(封地)。彭氏则是籛铿受封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故其后代便以国为姓,此乃彭氏之来由。
关于黄帝事迹的传说甚多,无法一一叙述。但对帝后祖却非交代不可,她发明了养蚕抽丝,用蚕丝织布,染上各种美丽的颜色,做成衣服,人类从此不再穿串联树叶和兽皮,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帝后,深受后人爱戴。黄帝享年111岁,葬于陕西黄陵县千万峦中,陵前草木葱茏,右则有丛枝叶茂,苍劲挺拔,树身巨大古柏树,相传是黄帝亲自种的。学者们尊为世界柏树之父,可见其长年代之长。黄帝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千百年来,自认为系阿姆黄帝子孙的人,成群结队来黄帝陵吊祭。不少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也慕名而来考察,至于那些研究人类进化的学者,更是络绎不绝。
二、陕西轩辕黄帝陵的传说
轩辕黄帝葬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传说桥山黄帝陵内只埋着黄帝一只靴子、一把宝剑和部份衣襟。传说黄帝活到110岁时,玉皇大帝九天玄女托给黄帝,对他说:“你战败蚩尤,降服神农,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你制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定算数、制帝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使人民得以安居落业,劳苦功高,玉帝决定召你回宫”。黄帝醒来一想,觉得甚为不妥,不能把这些功劳都归于自己。如果自己升天去了,后世人怎么知道自己身边大臣们的功劳呢?于是,黄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决定派人到首山采铜,搬到荆山铸鼎。
据说所铸之鼎,高一丈三尺,里面可以装十几担谷子。黄帝命工匠把凡是对国家有贡献、有发明创造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鼎上。尤其对帝后、仓颉、力牧、应龙、常先、大鸿等贡献特别大的大臣,连名字和肖像都刻上去。
据说这鼎在荆山足足烧制了500天才铸成。黄帝命人把它搬到山脚下,召开宝鼎铸成的庆功大会。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热闹非凡。天宫诸神得知此事,急忙报知玉帝,玉帝深受感动,立刻派巨龙下凡迎接黄帝上天宫。
庆功大会正在进入高潮,忽见巨龙从云端降落,龙头一直挨到宝鼎上,吓得参加庆功大会的人个个目瞪口呆。只见黄帝不慌不忙地来到巨龙跟前,跨上龙背,回头向参加庆功大会的人点了点头,便乘巨龙升上天空。快到桥山时,黄帝对巨龙说:”我在桥山铸鼎,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回过桥国,那里的臣民在等我回去,到达桥国上空,你能否停一下,待我向他们告别,再看看我亲手栽的柏树“。巨龙点了点头,便在桥山降了下来。桥国臣民听说黄帝乘龙升天,奔走相告,一起拥上桥山,把巨龙团团围住。黄帝下不了龙背,只好在龙背上向众人道别,人们依依不舍,有的拽住黄帝,不让他离开人间。正在难分难解之际,时辰已到,巨龙腾空跃起,臣民有的扯裂黄帝的衣服,有的拽掉黄帝一只靴子,连黄帝腰间挂的宝剑也被拽下来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华的始祖,文明古国的奠基者,人们把扯下的黄帝衣襟、靴子及宝剑葬在桥山之巅,就是轩辕黄帝陵。
三、黄帝谱牒
一世:轩辕黄帝,公孙氏(一代帝王)
二世:肇统、肇基、肇绪 (二代帝王)
三世:颛顼(三代帝王)、天重、人修、地该、娇极
四世:骆明、苍舒、聩凯、大临、庞降;庭坚、仲容、叔达、大称、穷蝉、帝喾(四代帝王)
五世:卷章(老童)、帝挚、弃、契、帝尧(五代帝王)
六世:重黎(前祝融)、吴回(后祝融)
七世:陆终
八世:樊昆吾、参胡、蚩尤、籛铿、求言、晏言和季连,分别取姓已、斟、彭、耘、曹和芊
樊昆吾:陆终长子,姓已封于卫墟,夏朝诸侯,建都河南许昌,汤灭之。
参胡:陆终次子,名惠连,封于韩墟,为夏伯(周时改为胡国),亡于楚。
铿:陆终三子,封于大彭国,建都彭城,历尧、舜、禹、汤四代。
会:陆终四子,名求言,封于郑墟,耘姓。
晏安:陆终五子,封于郝墟,曹姓。
季连:陆终六子,姓芊,楚国始祖。
分享按钮>>【族谱知识】 有关家谱知识的二十三条内容
>>【姓氏文化】 族谱源流研究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