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沈氏】 长巷沈氏
- 中华沈氏网 2010年1月18日 沈氏
一、依山临水的长巷村
长巷村位于萧山东部航(一作“杭”)坞山南麓,今属瓜沥镇。
春秋末期,航坞山是越国的天然军港、通商口岸,《越绝书》云:“杭坞者,句践杭也。”当年,越王句践于此建立军事设施,分兵遏守,以阻吴军进攻。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萧山设凤仪乡长巷里。长巷村东南临水,民居自东而西成条状分布。村南临河设街,现存百米左右。店屋构建檐廊,雨天步行街上,上免撑伞,下不湿鞋。村庄四周,沃野连片,绿色盈眼。
村中坐北朝南的沈氏宗祠(承裕堂),5开间3进,始建于明永乐间(1403-1424),重建于清乾隆辛酉年(1741),气势恢宏。宗祠中保留着石碑10通,其中以清乾隆九年(1744)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海宁陈世倌撰文的《萧山沈氏重建祠堂碑记》最为珍贵。
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文王分封姬姓诸侯国,其第10子季载封于沈,称沈子国,位于今河南平舆之北。公元506年,蔡国灭沈子国,季载子孙遂以国为氏,改姓沈。
战国末期,季载后裔沈郢,德才兼备,秦始皇欲聘为相。不赴,筑沈亭于颍水之滨,游钓终身。
至东汉,沈郢后代沈戎,官九江从事,徙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子孙昌盛,簪缨相继,吴兴成了沈氏发祥地。
南朝梁天监癸未(503)春三月吉日,吴兴沈氏第51世沈麟士(419-503)撰《金鹅山沈氏世德碑记》云:“沈氏盛于吴兴,始,吾祖沈郢,秦始皇召封丞相,不就,避居江南。戎,建大勋,辞显秩,由江北避居吴之余不乡(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其卒也,(东汉)永平元年(58),葬乡之金鳌山。时有金鹅飞集,三鸣而去。童谣曰:'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遂更名其山曰金鹅。”
二、吴兴沈氏族中的代表人物
1世 季载。
33世 沈昂 迁越城。
38世 沈勋 会稽太守。
50世 沈庆之(386-465)南朝宋建威将军。
53世 沈约(441-513),“左目重瞳,腰有紫痣,聪颖过人。”南朝梁尚书左仆射,文学家。
73世 沈括(1031-1095),北宋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居钱塘。
78世
沈衡,北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先后出任台州、临海、钱塘三县知县,累官至兵部职方郎。“为人严整,精于吏事,民惮其察,不敢有犯。”
沈衡曾祖邺、祖仁厚、父侨,世居姑苏(今苏州)长巷。之后,衡迁家于萧山凤凰、吹楼间,即以长巷名其居地,以示不忘其本也。
长巷沈氏,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已延至35世(以沈衡为第1世)。
三、人文荟萃的长巷村
长巷村的沈姓人,据1994年年底调查,有2300多。宋、元、明、清4朝,出过进士11位,武进士4位。 进士: 沈衡 北宋景祐甲戌(1034)科。
沈街 北宋熙宁庚戌(1070)科。
沈笺 北宋熙宁癸丑(1073)科。
沈篆 北宋熙宁癸丑(1073)科
沈泽 元至正间,科名失考
沈煃 明崇祯甲戌(1634)科
沈士本 清康熙乙丑(1685)科
沈玄鋐 清雍正癸丑(1733)科
沈文炳 清乾隆壬辰(1772)科
沈成烈 清同治乙丑(1865)科
沈受谦 清同治戊辰(1868)科
武进士:
沈至绪 明崇祯辛未(1631)科。
沈镇东 明崇祯甲戌(1634)科。
沈如懋 明崇祯丁丑(1637)科。
沈奇勋 明崇祯庚辰(1640)科。
举人30位(明永乐朝至清光绪朝)。
武举人2位(均为明崇祯朝)。
贡生61位(明宣德朝至清光绪朝)。(以上统计不重复)
自宋至清,沈氏族人走出山村,任职监察御史、知府、知县,教谕、训导,总兵、游击、守备、千总等,正好230名。
当代则有社会科学家沈志远、绍兴钱清浙光中学创办人沈肃文。
四、长巷村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人
1.环境优越
战国时期,孟母三迁其居,为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长巷村依山临水,环境宁静,空气清新,居此心无旁骛,可专心学业 .
2.常食鱼鲜
长巷村属越国故地,水乡泽国,境内河道纵横,池塘星罗,盛产鱼鲜。而鱼鲜含蛋白质、脂肪、磷和维生素A、B。这些均为补脑之物,常食令人聪慧.
3.素重教育
明崇祯朝游击将军沈云英(道州守备沈至绪之女)归里后,在沈氏小宗祠设账,教育族中子弟。
村中的退老官吏、饱学宿儒,更把教育儿孙作为头等大事,遂使族中簪缨相续,人文蔚起:
卜居最好是山村,白石苍苔昼闭门。
若问老翁生计事,读残书卷课儿孙。”
(清姚墟题长巷沈氏28世沈薪之《课孙小照》)
这首七绝真实而形象地写出了沈氏重视对儿孙的教育,语言通俗、洗练,读来亲切感人。
4.祖训励志
沈氏宗祠有联云: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上联说沈约与谢朓、王融作文讲究声律、对仗,称“永明体”。下联指沈麟士博通经史,人品高洁,可与东汉学者黄叔度媲美。)
“图书数卷传枢密;勋业三朝仰历阳。”(上联说沈括著书。下联说北宋时历阳人沈立作《河防通义》,治河者均以此书为依据。)
祖宗的勋业、风范、文章、教诲,永远激励着子孙去拼搏,为望族门庭增添新的光辉。
参考文献:
承裕堂,清道光辛丑年(1841),《萧山长巷沈氏宗谱》。
承裕堂,清光绪癸丑年(1893),《萧山长巷沈氏宗谱》。张澍,清,《姓氏寻源》。
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辞典》。(作者系萧山区历史学会副会长)
分享按钮>>【沈氏名人】 沈玄庐
>>【沈姓渊源】 台湾沈姓根在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