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家谱源流】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 江东士族话沈氏

    中华沈氏网 2015年1月6日 网络


    三国吴、两晋六朝时期,武康地处近畿,经济繁荣,人才辈出,是武康县最兴盛时期。《浙江人物简志》共选录南朝五代(公元317~589年)人物46人,武康县就有19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除姚察外,都姓沈。道光《武康县志》卷十三 “爵秩” 中记载沈姓人物就有117人,以至于民间有“满朝文武半朝康”民谣。  武康沈氏家族,确切地可从东汉光武帝的时候说起。祖先沈戎,字威卿,东汉初因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帝刘秀封他为海暋县侯,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沈戎坚决辞让,不愿意接受这个职位,而且从此远离中原,迁居到当时的江东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后虽邦邑屡改,而筑室不迁。 

 沈戎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沈酆、沈浒和沈景。沈酆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曾经做过零陵太守。沈景为人“端鲠清直”,在汉顺帝时期担任侍御史,后来又被任命为河间相,也就是做河间孝王刘开所在封国的国相,是沈氏家族中载入正史的第一人。其后人有沈充,自小喜读兵书,以英雄豪杰自居,后来做了大将军王敦的参军,封为车骑将军,永昌元年(322年)起兵与王敦东西夹攻都城建康,两年后被东晋元帝司马睿所杀。沈充家住武康前溪,自制《前溪曲》七首,令家中歌伎舞女传唱。“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前溪歌舞,扬名后世,后来这里成为南朝的习乐场所。沈充还在后属德清的钟管龙溪附近铸造钱币,形状像五铢,但更小,世称沈郎钱。钟管原名钟官,就是管理铸钱的官名。 

 沈约则出于沈浒一系。高祖为沈警,为大将军谢安器重,任命为参军,但无意于仕途,称病辞官。曾祖沈穆夫,继承父学精通《左氏春秋》,参加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影响浙江八郡的孙恩起义兵败被杀。祖父沈林子十八岁便和哥哥沈田子一起跟随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威声远闻,三辅震动,关中豪右,望风请附”,极大地振兴了沈氏家族。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沈约父亲沈璞又遭遇了重大的打击。沈璞因卷入刘宋王室内讧、皇位争夺的政治漩涡而被杀,从此沈约一家又流离失所,当时沈约才十三四岁,家道的中落促使他发愤苦读,他博通群籍,又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为其日后成为南朝文坛的“一代辞宗”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同时少年生活的种种坎坷和磨炼,也为他出仕后养成稳健谨慎的处世态度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历仕宋、齐、梁三朝,先后被任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死后谥隐,后人称他为沈隐侯。

  由于沈氏家族长期在外活动,现德清县境内发现的沈氏家族遗迹不多。县博物馆研究员朱建明先生对已有的史料和史迹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实地调查,考证了沈戎故宅——皇觉寺遗址在开发区龙山村方安自然村,2006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遗址采集的刻有“宋绍兴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入皇觉寺。”武康石门楣现于县博物馆二楼展厅展出。关于沈氏故里所在,众说纷纭,有东沈、八都、东衡等多种说法。自不祧之宗沈戎以后,数百年世家,人丁繁衍,沈氏后裔居于县内外各地,沈氏故里的争论则是当今的韵事了,大体总是武康沈氏罢。( 文;周建忠   2013/02/28 德清新闻网)



分享按钮>>【沈氏文化古迹】诏安沈氏家族的百年坚守 剪瓷雕剪出屋顶文化
>>大夏太祖何龙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