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清明”新气象

    中华韩氏网 2012年5月23日 韩氏家族


商家生意“火”

  天还没亮,上里古镇村民张其琼起了个大早,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
  “妈,今天要做多少米糕呢?”儿媳端着一个大蒸笼从屋外走进厨房。
  “今天过节,人多,估计要400个才够。”挽起袖子,张其琼开始烧水、和面……
  早上8点,先做好的玉米糕,热气腾腾的出笼了,“准时”摆在古镇上张其琼经营的小食店里。
  “多少钱一个啊?”
  “五角。”
  “我要两个。”“我要五个。”不一会儿,张其琼身边围拢了食客。
  4月4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古镇里的商家们都像张其琼一样,一早便开始忙碌,大家都不想错过“旅游商机”。
  60岁的张其琼更没想到自己做了30多年的米糕,能成为游客们的喜爱。“还有好多外地游客吃了觉得好吃,又买了几大包带回去。”自从上里古镇搞旅游开发,张其琼的米糕店也沾了“旅游”的光。
  “平时每天只能卖几十元,节假日期间几天就能卖到上千元。”张其琼说,古镇未开发前,米糕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镇上赶集的日子,能卖到一两百元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古镇成了旅游地,遇到节假日,生意好的不得了。
  为吸引游客,张其琼对传统的米糕做了些“改良”,在米糕原料中加入了一些玉米,米糕变成了金黄色。“这样既提高了米糕的营养,又让米糕更有卖相。”如今,张其琼也有了自己的“旅游生意经”。
  除了米糕,张其琼的小食店又兼营面食、中餐,晚上还卖烧烤。“4月3日晚上,古镇就有游客提前入住,我们店烧烤都卖了500元。”张其琼的女儿给记者介绍的时候,手里的活依然没有停下,在菜板上剁着猪肉,准备晚上的烧烤原料。
  多元化的经营,才更利于小食店的发展。古镇的旅游为张其琼一家带来了红火的生意。
  古镇旅游的“高人气”吸引的不止是外地游客,一批外地商贩也“看上了”古镇。在古镇租下门面,做起了生意。
  孙胜群在古镇租了两间门面,经营玉器。他的家乡在“中国玉雕之乡”河南省南阳市。从2004年到雅安做生意,到现在已有五个年头。
  古镇街上,“尹记糕点店”门口围着一大群游客。“来五盒牛皮糖。”“三盒龙须酥。”堆得高高的一堆糕点一会儿就销售一空。店旁,一位戴着白色“高帽子”的师傅挽起袖子,戴着口罩,现场制作起糕点来。
  制作糕点的师傅正是这家店的老板扬州人尹佛喜,尹佛喜的妻子是雅安人,三年前到四川做了“上门女婿”。看中了上里古镇的旅游商机,尹佛喜和妻子在古镇经营起了糕点店。
  如今,“尹记糕点店”在上里已相继开了几家分店,“回头客”也特别多。
  
  游客人数“多”
  
  黄发蓝眼的漂亮女孩琳达来自美国,在翻译小史的带领下,每到一处商铺,琳达都显现出特别浓厚的购物兴趣。
  红军火柴盒、檀香木手镯、竹编花篮……短短一小时,琳达的旅行袋里已装了满满一包。
  问及琳达对上里的感受,她一口气从嘴里冒出三个“beautiful”。
  琳达告诉记者,雅安她已来过两次,但上里古镇她是第一次来。上里的古镇、古桥、古树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用山清水秀来形容雅安这座城市。
  “上里,我还会带朋友再来。”琳达用并不熟练的中文一字一句的说道,说完,转身走进一家担担面馆。
  早在春节期间,广州人陈述涛就听朋友介绍说,雅安的上里古镇风景秀美、优雅古朴,于是一个人从广州坐飞机赶到成都,再租车自驾到上里游览。
  “这里古朴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原生态食品,都深深吸引着我。”虽然此次的上里之行,陈述涛“单枪匹马”,但雅安的景色,他都用随身带的DV记录下来。
  韩家大院、双节孝牌坊、白马泉……上里诸多优美并富有特色的景观景点,让幸成依、幸成明、幸成华三兄弟赞不绝口,他们是自驾车从宜宾专程过来游玩的。
  “清明”三天小长假,他们打算都在雅安度过,接下来的两天,他们计划到碧峰峡、周公山温泉玩玩。
  “几个月不见,上里古镇变得更规范、更漂亮了。”去年“十一”来过上里的翟明军,望着古镇街上如织的人潮说。
  上里优美的风光吸引了许多像翟明军这样的“回头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外地游客都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来到上里。
  据统计,“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上里古镇接待游客达1500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人次左右。
  
  祭拜活动“新”
  
  除了放河灯、茶马互市巡游等传统清明节的活动外,今年在上里古镇韩家大院里,“韩氏家族清明祭祖大典”也吸引了许多游客观看。
  祭祀仪式、九大碗、腰鼓表演,祭祖大典更像是寻亲联谊活动。
  此次祭祖大典是由上里古镇韩氏家族后人自发组织的祭祀活动。韩家大院祠堂里,500多名韩家后人齐聚一堂。
  86岁的韩德谦是韩家第十一代传人,祭祖大典上,韩德谦宣读了韩家家规。“敦孝弟以重人伦,尚节俭以惜财用……”祭祖活动以韩家人独有的方式进行着。在游客们眼里,这种新奇的清明节祭祖方式,烘托了上里古镇的文化气息。
  “我是‘德’字辈。按照辈份,得喊我老辈子!”通过沟通联谊,问清了彼此的家族源流,韩姓族人在这次祭祖活动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桌桌丰盛的乡村坝坝宴席摆开来,一片片欢笑写在游客脸上。
  “宴席坐了近100桌……腊肉、大米、柴火,都是大家自发捐的。”韩家人说,这样大规模的家族祭祖活动在上里古镇还是头一回。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家族集体祭祖活动,在清明这天也唤醒了我们对祖先的‘感恩记忆’。”看完祭祖大典乐山游客王明东感叹道。

 


分享按钮>>黟县修缮明代古祠
>>祖德宗功 名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