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杨王朝--炀帝是中国封建帝王中功大于过的一个帝王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24日 佚名


与乃父不同,杨广可以坐享其成,但好大喜功的他既大功告成,又身败名裂,是耶?非耶?他依赖于后人的眼光

穷奢极欲,酒池肉林,昼夜歌笙,暴虐残忍--历史上的炀帝杨广常被现代人称为罪人。特别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隋炀帝多持否定看法,甚至把他的一生说得一无是处,几乎成了封建帝王中滥用民力与荒淫暴虐的典型。例如各种《中国通史》,包括唐初成书的《隋书·炀帝纪》和北宋成书的《资治通鉴》,无不对隋炀帝大加指责;各种涉及隋唐史的论文与著作,也无例外地要痛斥隋炀帝一番。然而平心静气地站在历史进步的角度上来看,清除唐初"君臣论政"与"以隋为鉴"而泼给杨广头上的污水,我们就不难发现:炀帝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特别是五六年的时间内完成的一系列营建事业,是古今中外任何帝王都无法相比的,有些巨大建设工程的完成,也是人们不敢想象的。实际上,他是中国封建帝王中功大于过的一个帝王。

修挖长堑营建东都

为了适应经济重心转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炀帝刚即位就下令修挖长堑和营建东都。据《隋书·炀帝纪下》载:"发丁男数十万挖堑,自龙门(山西河津县),东接长平(山西晋城县东北)、汲郡(河南汲县),抵临清关(河南新乡县东北),渡河至浚仪(河南开封)、襄城(河南临汝县),达于上洛(陕西商县),以置关防。"同时,又在江都营建宫殿和城市。这样,从长安经洛阳至江都,沿途又置离宫四十余所,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南、中、北的广大地区,在两京的巩固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保证了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

东都洛阳的营建,在规模上虽不及大兴城,但从速度和宏丽上讲却是空前的。一年完成,古今罕见。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技术专家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都,每月役使200万劳力,建成了一个从西周以来均无法相比的洛阳新都。据《隋书·食货志》载:"炀帝嗣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之课。男子以二十二(岁)成丁。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廓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新置兴洛和回洛仓。又于皂涧营显仁宫,苑囿连接,北至新安,南及飞山,西至渑池,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人,而东流入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还令王弘、于士澄前往诸州采大木,引至东都。其大木柱需"二千人拽一柱",耗费两千两银子。

东都除建有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外,又建造了西苑,名曰芳华苑。据《资治通鉴·隋纪四》载:"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之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苑内所挖的人工湖,名曰积翠池。西苑方圆二百里,亭台楼阁重重,富丽无比。

当然,东都的营建,并非完全是杨广追求享乐所致,而是适应了大统一的形势,尽管炀帝在洛阳的时间并不太多,但他的一切活动却主要是以东都为轴心的。无论是南下、北上,还是西巡东伐,洛阳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化。从经济角度看,东都的营建,使天下的中心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有力地促进了统治阶级官僚机器的高速运转。其次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经济文化的繁荣。少数民族诸国的酋长和客商,被请人洛阳,饱览市容,接受当时全国最先进城市文化的熏陶。总之,东都的营建,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使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修运河沟通南北

中国运河的修建,并不始自隋朝,至少在先秦就已开始开凿了。春秋末期的吴王夫差,为了攻打齐国,与晋国争霸,于前488年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挖修了一条运河,名曰邗沟。历史进入隋代,大统一的局面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炀帝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巩固隋帝国的统治,使山东、江南之粟能不断地供应关中,以保证中央官僚机构的需要,在文帝开挖广通渠的基础上,又三次开凿运河,或称之为开凿运河的三期工程:第一期修通济渠。《隋书·炀帝纪上》载: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令"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资治通鉴·隋纪四》亦载:炀帝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复百板渚引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人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 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通济渠长1000公里,只171天就全部竣工。为了让人民得到喘息的机会,诏令江南、淮北修渠之家免除赋税两年。

第二期修永济渠。大业四年(608年),炀帝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长三千里,广百步",是大运河中最长的一段。永济渠是用截断沁水、清水、淇水之法,使其水不流人黄河而流入白沟(卫河),使白沟水量加大,漕运能由黄河人白沟而达天津附近人海。由于利用了自然河道和故道,所以比通济渠竣工的时间还快。

第三期修江南河。《大业杂记》载:大业六年(610年),炀帝"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从运河与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开挖到余杭(杭州),"长八百里,水面广十余丈"。这是隋朝大运河最后的一段,也是最南端的一段运河。江南河的建成,促进了杭州的繁荣,也有利于东南沿海的进一步开发和富庶。

到此为止,炀帝就完成了从南到北长达3050公里的大运河。乌廷玉的《隋唐史话》说运河"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这是通常的说法。即使如此,它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连接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南到北构成了南北水道运输网和灌溉系统,使贯穿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南五省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从而也就有效地巩固了长安、洛阳两京的地位,密切了中央同地方的联系,强化了中央对全国,特别是对江南和关东人力、财力的控制。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特别是运河两岸城镇的兴起,如杭州、江都、楚州、汴州等等,从长安到洛阳至江都,沿途虽设有离宫40余所,但每一所离宫就是一个驿站水运码头,形成一个新的城镇,也就是一个新的贸易中心和人文荟萃之地,从而有力地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流。两筑长城开凿驰道

炀帝嗣位后,为了巩固边防,在文帝581年、585年、587年修筑长城的基础上,又相继两次修筑长城,以固疆防。《隋书·炀帝纪上》载:607年,炀帝"发丁男百余万,西拒榆林(内蒙古十二连城),东至紫河(内蒙南部),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608年,炀帝又发丁男20余万,自榆谷(榆林西)而长筑长城。炀帝更营建晋阳(太原),作为巩固西北边防的中心。

又载,607年,炀帝北巡,欲图威服突厥。在"大赦天下,关内给复三年"后,"大业三年五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将上太行时,又开直道90里,"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今北枣市),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

长城、御道修好后,607年8月,炀帝率甲士50余万,马10万匹北巡,"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从洛阳出发,经巡涿郡,再至榆林,达启民可汗王庭。沿途歇宿时,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活动房屋"观风行殿",殿内能容纳几百人,且可随时装卸,行殿底下还有轮子滚动。启民可汗等酋长视此行殿,"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炀帝在启民可汗王庭召开了3500名部落酋长的会议,并以仪卫大帐向诸部首领夸示,使"诸胡骇悦,争献牛羊驼马数千万头。"《朝野签载》云:"隋炀帝北狩北巡,作大行殿七宝帐,容数百人,饰以珠玉,光辉洞彻,引匈奴启民可汗宴会其中,可汗恍然,疑非人世所有。"高昌、伊吾、党项、吐谷浑等也相继来朝。炀帝率数十万大军北巡,岂独是为了游玩?地广人稀之境,有何值得游玩之处150万大军本身就是炫耀武力,以达威服少数民族之目的,图个保境安民罢了!

对外用兵开边复藩

隋炀帝为了开拓南方、北方和西部的疆土,曾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措施,其中在对南方拓疆的经营活动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兵加林邑(即今越南湄公河之东、顺化以南至西贡之北),"屡战皆捷",俘敌上万,追过马援所置铜柱之南,仅八天就攻拔林邑都城,获其铸金庙主18枚,"刻石纪功而还"。但因士卒肿足,死者十之四五,隋将行军总管刘方"亦得疾",死于归来之道。炀帝在其地设比景、海阴、林邑三郡;二是三去台湾,加强了同台湾的联系,尤其是沿海人民去台湾定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对开发台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营建江都,把江都建设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杨广欲复汉世旧藩,曾于大业七年至十年,先后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骚动天下。高丽亦因连年战争而困弊,故遣使来隋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赎罪,从而结束了对高丽的战争。

务勤远略交通西域

炀帝前,西域久不通中土,也不闻有事于西域。直到大业年间,才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藩诸国,得玛瑙杯、佛经、十舞女、狮子皮、火鼠毛而返。尔后,炀帝复令闻嘉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掌其事,"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44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啗以厚利,令转相讽谕。大业中,相率而来朝者40余国,帝国署西戎校尉以应接之。"(《北史·卷九七·西域传序》)裴矩为主张通西域最得力之人,故于其风土、交通,考察甚明。并有详确之纪载,见之于《西域图纪》三卷,《图记》中记有44国,"穷其要害,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林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交通西域的结果,使得隋国声望大为提高。大业五年,炀帝西巡河右,西域诸少数民族部落,皆佩金玉,被锦朋,焚香奏乐,迎候道左。炀帝乃令武威张掖仕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州县督课以夸示之。同年,炀帝亲征吐谷浑,破之于赤水。于是置河源郡。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谴天下罪人,配为戍卒。

千秋功罪自有评说

杨广的千秋功罪,直到1992年韩福隆教授出版的《隋炀帝评传》,才给了他一个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韩福隆教授以史学家的眼光,石破天惊地说出了杨广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封建帝王,终于给他作出了一个公正的结论。

韩福隆先生在评传的《绪论》中指出:"综观隋炀帝的一生,如果从20岁受文帝之令,作为统一中国的最年轻的统帅指挥灭陈、开始参政算起,到618年江都宫变,为宇文化及所杀为止,杨广前后参政、执政30年,这30年,恰好是隋朝统一中国达于极盛又转向灭亡的30年。从589年杨广统军灭陈到611年王薄起义的前22年,是炀帝参政、执政的第一阶段,其功劳是主要的。"为什么?韩先生举了一连串的历史事实进行证明。他认为:炀帝在文帝领导下的平陈,北逐突厥,取代东宫,巡视东南,代父执政,等等,"应予肯定"。仁寿宫变之后,隋炀帝即位,他进行改革,精简机构,在科举考试中,增设进士科选拔人才;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驰道;两下江都,北游西巡;开辟和保障达于西海(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恢复学校,第一次开始接受外国的留学生;第一次设立了四夷经略的新机构"四方馆",对少数民族实行和亲、友好、优待、恩宠、拜爵和羁糜政策;对外实行"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如此等等,应更加予以肯定。因为炀帝"把隋朝推向了极盛时期。其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激增到4600多万,大大超过了秦汉。国家府库充实,所积累的财富,在唐朝还用了几十年"。在此期间,韩先生帮炀帝摘掉了两顶帽子:一是炀帝在雄才拓疆方面,实行威德并用的方针,主要使用的是"抚慰"手段。而非"穷兵黩武",比起秦皇、汉武、唐宗来,炀帝从事的战争要少得多;二是炀帝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时,并不是没有考虑民力的负担,刚登基就宣布免除妇人奴婢及部曲之课,随后是几次大赦,"制战亡之家给复十年",运河开凿完成后,又"赦江淮以南。扬州给复十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609年,还"诏天下均田",又"大赦天下","开皇以来流配"之人,除"晋阳逆党"外,"悉放还乡","陇右诸郡,给复一年",炀帝"行经之所,给复二年",因此,说炀帝在此期间只知"劳民伤财",也不合历史实际。

然而,韩先生也未掩饰炀帝失误的一面,也就是过失的一面。他认为,"炀帝执政后期,即611年山东王薄在长白山起义时起至炀帝被杀为止,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征伐高丽,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炀帝开始成为被否定的对象。"大业六年春,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15日夜间开始,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置设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奏百戏,戏场大至周围5000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演奏到正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穿着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西域人间道:"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市人无言以对。除此,杨广的荒淫也是无度的,在江都宫中他建造了100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轮流由--房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1000多人前去饮酒,整天酒不离口,日夜昏醉。其昏聩荒淫可见一斑。竹帛烟消帝业墟,杨隋王朝倾覆,一损俱损,杨姓就此衰落。


分享按钮>>隋杨王朝--励精图治,杨坚因革旧制,垂法后世
>>唐朝是杨姓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