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皇帝轩辕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29日 佚名


        

        传说姓姬,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曾战胜炎帝于阪泉 ,战胜蚩尤于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黄帝初始并非姓公孙,从《说文》、《国语·晋语》、《史记·三代世表》、《汉书·文帝纪》、《史记·齐世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陈伯之书》等都有记载黄帝久举于姬水,故取姓姬,这是在黄帝在历史中第一次也是正式的起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
  相传黄帝诞辰是二月初二,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在郑州进行祭拜。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由于有熊氏的人们崇尚土德,土是黄色的,母亲附宝给他起名叫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因他长在姬水,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所以后人也称黄帝为轩辕氏。 相传中华文明发端之始,黄帝就开始造车,并因此被称为轩辕氏。轩辕二字指的就是车。神话传说时代和往古的神话传说史实中,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灵物之一(另三大灵物为龙、凤、麟)就已经渗入到与农耕民族极为相关的水文化之中。
  中国第一帝王黄帝,号为轩辕氏,轩辕二字,即天鼋,即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龟。轩辕这两个字,大家都不会解释,研究古书以后,发现轩辕可能就是天鼋,在古代,轩辕和天鼋读音是一样的,鼋,就是水族动物。黄帝以天鼋作图腾,说明他的图腾是水族动物。”(见<<中国古代史讲座>>上,第128-129页,求实出版社1987版)。他还就此进一步论证说:估计夏、周两个王朝与黄帝是同一个血统,有血缘关系。.因为夏的图腾和黄帝的图腾接近,周也自称出自天鼋,都是以龙蛇之类水族动物作图腾。这一论说,从远古社会的图腾上寻出轩辕的含意。科学地阐释了中华民族为什么是所谓的“龙的传人”。
  在远古神话里,黄帝是稍后于炎帝出现的一个大神。传说他长有四张脸,可以监视四面八方。他是中央的天帝,统治着整个宇宙。在民间,还有种种关于他和他的臣子们创造发明的传说。有书上说,黄帝发明了车,所以人们叫他轩辕氏。
  轩辕生平
  很久以前,在大地西北方的姬水河畔,生活着两个古老的部落,有熊氏族和有虫乔氏族。他们世代以水为姓,通婚融合,不断发展。某年,有熊氏族的首领少典,娶了有虫乔氏族中的女子附宝为妻。一天晚上,附宝观看北斗七星时,天枢之处忽然白光闪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宝受到感应怀孕了,后来,她在寿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公孙轩辕。轩辕生来神奇灵异,很小就开始说话,少年时反应迅速,长大了品质敦厚才思敏锐,成人以后更是聪明绝顶。少典死后,轩辕成为有熊氏族的首领,娶西陵部落首领的女儿嫘祖为妻,嫘祖教人们种桑养蚕。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轩辕之丘。那时候,由于姬水河流域人口越来越多,轩辕决定率领部落向东迁移。在东进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已经迁移过来的炎帝部落,双方发生冲突。在阪(bǎn)泉的旷野上打了三次仗后,两个部落合并结盟,统一归轩辕领导,尊称轩辕为"黄帝"。炎帝自己则去了南方,教化那里的人们。经过这次融合,黄帝所率领的氏族空前强大。于是,黄帝决定在泰山之上聚会鬼神。适时,黄帝驾乘宝象车,由六条蛟龙牵引驶向泰山;鹤形、人面、一足的神鸟毕方在车旁侍奉;风伯打扫道路,雨师淋洒净水;炎帝的下属蚩尤率领虎狼走在车的前方,鬼神们跟在车的后方;兴云驾雾,无翅能飞的腾蛇伏在地面,而凤凰则飞在宝象车的上面......
  泰山聚会的场面宏大而威严,黄帝感慨万千,亲自创作并演奏了一首名叫《清角》的乐曲。看到黄帝志得意满的样子,炎帝的下属蚩尤非常不服气。回来以后,他联合风伯、雨师、夸父等部落首领,兴兵作乱,不再听黄帝的命令。蚩尤是苗蛮九黎氏族的首领,好战喜乱,非常厉害。他铜头,能吃石头,飞空走险如履平地。另外,他还有八十个兄弟,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吃沙石。同时,他们还会制作棍棒、刀、戟、大弩等兵器,因此威震天下。阪泉之役如果不是炎帝主和,胜负结果很难预料。
  蚩尤起兵反叛黄帝,不讲仁慈,滥杀无辜,使万民遭殃。人们都希望黄帝能够重整天下,结束战乱。黄帝生性仁义,不好战伐,因此,一心劝说蚩尤罢兵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忠告,屡次进犯。黄帝仰天长叹:"如果我失败了,蚩尤掌管了天下,民众就要受苦了。姑息迁就蚩尤,就是养寇为患。这种情况不能在容忍下去了。"
  于是,黄帝亲自率部征讨蚩尤。他派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发起进攻,应龙生有双翅,会飞,还能从口中喷水。应龙把江河的水吸入口中,飞上高空,向蚩尤的阵中喷水。顿时,汹涌的波涛从天而降,直奔蚩尤冲去。蚩尤派风伯和雨师出阵迎战。风伯和雨师,施展神威,一个纵风,一个集水,反过来把暴风骤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不会收水,结果黄帝阵脚大乱,溃败而归。后来,更是九战九败。
  没有办法,黄帝率部退到泰山,躲避在昏暗的雾气中。他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冥思苦想退敌之策。正在的时候,一个人首鸟形的女子出现在黄帝面前。黄帝用最高礼节稽首再拜,伏在地上不敢起来。这个女子说自己是"九天玄女",问黄帝有什么要求。黄帝说自己总是打败仗,欲求万战万胜之法。于是,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了"玄女战法"。得到九天玄女传授的战法之后,黄帝又请来旱神女魃助战。女魃会收云息雨,住在昆仑山上。为了振奋低落的士气,黄帝派人去东海之外七千里处的流波山,捉来体壮如牛、苍身无角、吼声如雷的一足怪兽"夔",剥下它的皮做战鼓。同时派人捉来雷兽,用其身上最大的骨头当鼓槌,敲一下夔皮战鼓,声音能传出五百里,足以震慑四方。另外,黄帝又用九首馗牛的皮做了数十面战鼓,与夔皮战鼓一起组成鼓阵。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黄帝率部重出泰山,在涿鹿的旷野上,与蚩尤展开激战。蚩尤派出魑(chī)魅等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进攻黄帝,黄帝让手下吹牛角发出龙吟的声音以御之,结果魑魅应声而亡。蚩尤又运用神术,升起漫天大雾,笼罩黄帝的队伍。由于三天三夜分不清方向,士卒们充满恐惑。黄帝命令风后效法北斗天机制作指南车,用来分辨方向,顺利撤出包围圈。
  黄帝命应龙再次腾空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之水冲向蚩尤的军阵。蚩尤急派风伯、雨师应战,狂风裹着暴雨又向黄帝的军阵袭来。黄帝马上派旱神女魃上阵,女魃施展神力,刹那间烈日当头,热浪滚滚。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雨全消。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蚩尤见状,亲率八十个兄弟冲杀上来。蚩尤兄弟强悍勇猛,几乎无人能敌。黄帝手持雷兽鼓槌,擂击夔皮战鼓。顿时鼓声震天,蚩尤的八十个兄弟被吓得失魂落魄,很快就战死了。蚩尤见状纵身飞向空中,迅速逃离了涿鹿的原野。黄帝命令手下布好鼓阵,一声令下,数十面馗牛皮战鼓同时敲响,连擂九下,地动山摇。已经飞到冀州中部的蚩尤应声落地,再也逃不掉了。捉住蚩尤以后,黄帝命人给他戴上枷栲,在黎山之丘处死了他。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作:"解州",解州产池盐,盐水是红色的,当地人说这是蚩尤的血化成的。对于跟随蚩尤叛乱的苗蛮九黎氏族,黄帝把其中愿意归顺的人们迁到邹屠之地,不愿意归顺的迁到有北之乡。
  为了防止蚩尤死后作怪,黄帝命人把他的头埋在了东平寿张的阚地,坟高七丈,当地人每年十月祭祀的时候,都有赤气直冲天际,被称为"蚩尤旗";把他的身体埋在泰山南面的巨野。蚩尤身上的枷栲,取下来后被抛掷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后来化作一片枫树林。打败蚩尤之后,黄帝又派应龙杀死夸父。一时间蠢蠢欲动者闻风丧胆,无不归顺臣服,各部落一致承认黄帝取代炎帝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
  从此,天下有作乱者,黄帝就会亲自去征伐,平定之后再离开。黄帝还派人用蚩尤的画像昭示四方难以教化之地,告诫那里的部落不要忘记蚩尤作乱的教训。
  黄帝为百姓披荆斩棘,开山通道,自己却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他的足迹东到渤海,登丸山和泰山,西边到崆峒,登鸡头山,南到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与各部落首领在釜山合符。他在涿鹿的广平山下建立都邑,周围守卫着军队;用"云"来命名官员的职位,设五种官职分别管理天、地、神、祗和物类,使各司其序,不相混乱。军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以监察数以万计的大小部落;亲自主持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之礼;立宝鼎,用蓍草推算历法,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贤能之人治理国家;顺应天地四时的轮回,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服从生死存亡的道理。
  黄帝和妻子嫘祖身体力行,带领百姓开垦田地,播种百谷草木,植桑养蚕,用德行教化天下,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使人民安居乐业。轩辕黄帝有"土德"之瑞,死的时候,大地都裂开了,人们把他安葬在桥山。黄帝生前,天下百姓都得其利;死后泽被万代,百年之内余威犹在,百年之外,人们还在遵从他的教导。
  豢龙氏曰:
  黄帝的有熊部落生活在姬水河流域,所以,黄帝"姬"姓,被称为"有熊氏";由于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因此又被称为"轩辕氏"。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则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虽然至今仍有冥顽不化之辈,比照西方的考古学否认"黄帝"的存在;但是,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而存在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在上古的"三皇五帝"中,黄帝是第一个在正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伟人。西汉•司马迁在其著作的《史记•五帝本纪》中,把黄帝作为开篇之作。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也由此开端。
  黄帝平定蚩尤的故事,是中国上古社会第一场惊天动地、鬼神助阵的战争。这场战事与人类最初的使用石制、木制等原始武器的混战不同,已经开始有了阵法、战术和节制,并且开始使用新式的武器和工具。
  据《龙鱼河图》一书中记载:"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可见,当时的蚩尤的九黎氏族应该已经掌握了青铜武器制作和使用。
  而《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以及《志林》一书中记载的"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这些描述表明:曾经作为炎帝属臣的蚩尤,在长期的"刀耕火种"实践中,不但会纵火弥漫烟雾。而且已经掌握了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游牧氏族出身的黄帝氏族则不善于此,所以战争开始的时候,黄帝一方始终处于被动。但是,黄帝一方善于根据战事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如:发明指南车、制作战鼓作为联络信号等等。
  黄帝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冲突融合,以及对其它氏族的同化,奠定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基础。从此以后,历代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华民族始祖。蚩尤虽然战败被杀,但是仍被后人奉为"兵主",也就是"战神",受到广泛祭祀。今天,生活在贵州一带的苗族,在他们传唱的史诗中,依然认为蚩尤是自己的远祖。
  在后代子孙的心中,作为始祖的轩辕黄帝无所不能。因此把各个行业的发明创造、著作《黄帝内经》、修道成仙等等传说故事,都附会在他的身上。
  在陕西黄陵县的桥山有黄帝陵,自春秋以后两千七百多年来,赴黄帝陵祭祖者络绎不绝。从秦文公(公元前756年)一直到清朝,历代帝王祭陵昭祖的史录有七十六次,立碑文三十余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祭文,向轩辕黄帝宣誓:"......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监临之,皇天后土......"
  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数万华夏子孙前来拜祭。


分享按钮>>姓氏祠堂(宗祠)建筑通用对联十一以上字通用联
>>古代人物------杨氏授姓始祖杨佰侨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