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源流(十一)--------旷世精英(8)
-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佚名
杨 素
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人。祖父杨暄,为魏辅国将军;父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年少时性情放浪不羁,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不了解他。只有从祖父杨宽深知他的才能,经常对自己的子孙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来,他与安定人牛弘志同好学,深钻细研,不知疲倦,通晓多种知识。杨素善写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还特别喜爱风角(古代根据风的观察以卜吉凶的一种迷信术数)。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作中外记室(即现今秘书),后来调任礼曹,加大都督。在周武帝处理朝政时,杨素以其父与齐交战,为国而死,未能得到朝廷的旌表为由上书申理。周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杨素再三申辩,周武帝大怒,下令斩首。杨素毫无惧色地说:“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周武帝很敬佩他的言行,于是追赠杨敷为大将军,谥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断提高他的待遇。武帝命杨素拟诏书,下笔立成,词义皆美,就嘉奖他,并对杨素说:“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杨素应声答道:“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在平齐战役中,杨素请求率领其父麾下作先行,武帝同意,并赐以打马的竹鞭说:“朕正想全力进攻,故用此物赠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与齐人战于河阴,因立战功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当年授司城大夫。第二年,又跟随齐王宇文宪攻下晋州。宇文宪屯兵鸡栖原,齐王率大军赶到。宇文宪被齐兵的威势所吓倒,打了败仗。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使宇文宪因吃败仗而免于治罪。以后,杨素每战皆有功劳。平齐后,加上开府,改封城安县公,食邑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跟随王轨在吕梁打败陈将吴明彻,执掌东楚州政事,并封其弟杨慎为义安侯。陈将樊毅在泗口筑城防守,杨素领兵将其赶走。周宣帝即位后,大象三年(公元580)杨素袭父爵临贞县公,其弟杨约封为安成公。
到了杨坚任北周丞相时,杨素与杨坚关系甚好,杨坚很器重他,让杨素出任汴州刺史。行至洛阳,适逢尉迟迥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武牢响应尉迟迥,使杨素不得前进。杨坚拜杨素为大将军,发河内兵将攻击宇文胄,将其打败。于是调任为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以其弟杨岳为临贞公。杨坚称帝后,加封他为上柱国。开皇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其妻郑氏性情泼悍,杨素生气地说:“我若作天子,你肯定不能作皇后”。郑氏将此言奏知皇帝,于是杨素获罪免职。 北周皇帝曾图谋夺取江表之地,为此,杨素多次提出伐陈的计策。不长时间就拜杨素为信州总管,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杨素居住在永安,造大舰,名叫五牙舰,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均高五十尺,可容战士八百人,上面设置旗帜。小一点的叫黄龙舰,可容战士百人。到大举伐陈时,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带领舟师快速驶向三硖。大军行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舰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挡住了杨素军队的行径。这里地势险要,诸将疑虑重重。杨素说:“胜负大计,在此一举。如果白天进军,对方对我军行动看得一清二楚,加之滩流迅激,对船的行进难以控制,我们就难以取胜。”于是便在晚上进军,杨素亲率黄龙舰数千艘,衔枚而下,派遣开府王长袭引步兵从南岸攻击戚欣营寨;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急击白沙北岸,将近天明发起攻击。戚欣败走。杨素令对大量俘虏慰劳后遣散回家,秋毫不犯,陈国人心悦诚服。杨素率水军继续东下,舟舻被江,旌甲瞩目,杨素坐在大船中,容貌雄伟。陈人望见后都说:“清河公即江神也”。陈南康内使吕仲肃屯兵岐亭,正面据守江峡,于北岸凿岩,设铁索三条,横截江面,使战船无法通过。杨素与刘仁恩登陆,领兵攻其营寨,击溃吕仲肃,除去铁索。吕仲肃又据守延州,杨素派遣巴蜒卒千人,乘五牙舰四艘,击毁敌舰十余艘,俘虏甲士——千人。陈主派遣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此二人皆慑于杨素军威而退走。于是巴陵以东无人敢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遣使请降。此役结束后,拜杨素为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食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玄奖为清河郡公。赐帛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杨素对皇帝说:“孔子的学生曾子天黑到了胜母这个地方,都不愿在晚上去给老百姓添麻烦。陈国的王谊,以前封在郢这个地方,他们虽然打败了,但我怎么能同王谊去争封地呢?”于是改封杨素为越国公。
不长时间又拜为纳言,一年以后转任内史令。
过了不长时间,江南人李棱等聚众作乱,多者数万人,少者数千人,相互联系,杀害长史。皇上以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兵征讨。贼人朱莫问自称徐州刺史,以大兵占据京口。杨素率舟师从扬子入江,将其击破。晋陵人顾世兴自称太守,与其都督鲍迁等前来拒战,被杨素打败,活捉了敌将鲍迁,虏敌三千多人。进攻无锡,打败了敌帅叶略。吴郡沈玄侩、沈杰等兵围苏州,刺史皇绩多次迎战均无胜绩。杨素领兵援助,玄侩兵败投奔南沙贼帅陆孟孙。杨素在松江猛攻,大败陆孟孙,并生擒孟孙、玄侩。还打败了黝、歙(今湖北、安徽一带)贼帅沈雪、沈能。浙江贼帅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有船舰千艘,屯居要害,兵力强盛。杨素领兵攻打,自清早战至天快黑时,才将其打败。高智慧逃人海上,杨素暗里紧追不放,从余姚入海急攻永嘉。高智慧来战,被杨素打败,擒敌数千人。贼帅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任命其徒弟蔡道人为司空,守乐安。杨素领兵征讨,全部平定。又攻破永嘉贼帅沈孝彻,前后百余战,高智慧遁守闽越。
文帝因杨素长期征讨在外,十分劳顿,诏令他入朝,加封其子杨玄感官为上开府,赐彩物三千段。杨素看到余贼尚未灭绝,恐为后患,又主动请战,文帝重新任命他担任元帅,出兵征讨。杨素来到会稽,先是泉州人安南豪族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作乱,自认为海路艰险,北方人不习惯海上作战,不设防备。杨素渡海来到这里,王国庆十分害怕,弃州逃走,余党散人海岛或据守溪洞。杨素令诸将水陆追捕,并密令人给王国庆说:“你的罪行,只有斩送高智慧,才可免死”。于是王国庆执送高智慧,杨素将高智慧斩于泉州,从此江南平定。文帝派遣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到浚仪慰劳杨素军士,以安其心。回到京师后,文帝拜杨素儿子杨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实以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只、公田百顷、住宅一区,让杨素代苏威任尚书右仆射,与高颖一起专门掌管朝政。
杨素性情开朗通达有辩才,他很了解上上下下的人。在朝臣内,他最推崇高颍,敬重牛弘,厚交薛道衡,蔑视苏威,其余朝贵,多被他欺辱。他的才艺风调,优于高曼页,至于处处为国着想,处事公平、有宰相识度则远不如高颖。
不长时间,文帝令杨素专门负责营建仁寿宫,他平山填谷。督役严急,工匠多数累死,宫内时常听到鬼哭之声。到仁寿宫建成,文帝令高颖前去视察,高颖奏称宫室过于华丽,大损人丁。文帝是个特别节俭的皇帝,对此很不高兴。杨素十分害怕,不知该怎么办,就立即到北f-j启告独孤皇后说:“帝王应当有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了,造这么一个宫,多损费一些钱财有何不可呢!”皇后将此理告知文帝,文帝的气才有所缓解。于是,给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突厥达头可汗在边塞作乱,文帝令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征讨,赐物二千段,黄金百斤。以前,诸将同突厥作战,总害怕胡骑突奔。因此,就以戍车步骑相参和,战骑在内,战车在外,布成方阵。杨素说:“这是坚守的良策,不是取胜的办法。”于是尽除旧的作战方法,下令诸军以骑阵出战。达头可汗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地说:“此天赐我也。”就下马仰天而拜,率精兵十万骑来战,杨素奋全力攻击,大破敌军。达头可汗因遭重创而逃跑,死伤不计其数。文帝下诏表彰,赐缣二万匹和万钉宝带,加封杨素长子杨玄感为大将军,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三人同为仪同三司。
杨素善于权变有奇谋,他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随机应变。然而,在对军队的管理上却非常苛刻严厉,有违军令者,立斩之,从不宽恕。每到大战前,经常有意找人的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谈笑自若。到对阵时,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不用多问一律斩首。
又令二、三百人再进,办法同前。将士害怕被斩,皆以必死之心同敌作战,于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杨素以能征善战很受文帝的宠爱,言无不从。凡跟随杨素作战的将士,微功必受重奖,而跟随其他将领打仗,就是立有大功,也多因文臣们的挑剔而很难受到升奖。因此,杨素虽然苛刻残忍将士们也愿意跟随他作战。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晋王杨广任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很敬重杨素,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在杨素的策划下,杨广才得以立为太子。
仁寿初年(公元601),杨素代高颞任尚书左仆射,皇上赐其良马百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人。这年,以杨素为行军元帅,出云州攻击突厥,接连获胜。突厥败退,杨素率领军队紧迫不舍,到晚上已赶上敌军。准备与敌再战时,又怕敌军乘夜逃走,于是下令其他将士稍后,他与一位随从尾追敌军,并俘虏突厥二人,且与俘虏一块跟随突厥军行走,使敌军未能发觉。等到突厥军队安营未定,杨素急率后骑攻击,大破突厥军。从此以后突厥远遁,不敢再侵犯边关。此战结束后,杨素以大功使其子杨玄感进位为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赏物二万段。
独孤文献皇后逝世,其陵墓的选择、营建和葬埋的全部安排,多由杨素决定,文帝对杨坚十分满意,下诏说:君为元首,臣则股肱,共治万姓,义同一体。上柱国、尚书左仆射、仁寿宫大监、越国公素,志度恢弘,机鉴明远,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王业初基,霸图肇建,策名委质,受服出师,擒剪凶魁,克平虢、郑,频承庙算,扬旃江表,每禀戎律,长驱塞阴,南指而吴越肃清,北临而獯佥摧服。自居端揆,参赞机衡,当朝正色,直言无隐。论文则词藻纵横,语武则权奇间出。既文且武,唯朕所命,任使之处,夙夜无怠。献皇后奄离六宫,远日云及,茔兆安厝,委素经营。然 葬事依礼,唯卜泉石,至如吉凶,不由于此。素义存奉上,情深体国,欲使幽明俱泰,宝祚无穷。以为阴阳之书,圣人所作,祸福之理,特须审慎。乃遍历川原,亲自占择,纤介不善,即更寻求,志图元吉,孜孜不已。心力奋尽,人灵协赞,遂得神皋福壤,营建山陵。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非唯廊庙之器,实是社稷之臣,若不加褒赏,何以申兹劝励?可别封一子义康郡公,邑万户,子子孙孙,承袭不绝。余如故。并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钵一个,内装满金;银钵一个,内装满珠,绫锦五百段。当时杨素越来越受到文帝的宠爱,其弟杨约,从父杨文思、杨文纪,族父杨异,均为尚书列卿。这些人无汗马功劳而位至柱国、刺史。他家里有家僮数千人,后庭妓妾穿绫罗绸缎的数以千计。他的宅第豪华而奢侈,其设置标准同皇宫一样。他的第宅中拥有鲍亨等一批善写文章的人;有殷贵等一批书画名人以及江南士人,这些人都因高智慧的失败而沦为杨素家奴。杨素的亲戚故吏,地位显赫。杨素的富贵强盛近古未有。隋炀帝初为太子,忌恨蜀王杨秀,与杨素共谋,罗织罪名,将其罢为庶人。朝臣中如有不服从杨素者,即就是特别忠诚于朝廷的,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或等,杨素皆用阴谋予以陷害。如有逢迎的或是亲戚,虽然无才可用,也必然加官进级。朝廷不正之风盛行,没有不畏惧杨素权势而攀附奉迎的。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因是皇帝的女婿,敢多次在皇帝面前告杨素的状;大理寺梁毗给皇帝上书批评杨素作威作福。于是文帝逐渐忌恨和疏远了杨素,下诏说:“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外表上特别推崇尊重杨素,实则夺了杨素的权。终于在仁寿末年不再让杨素管理朝政。后来皇上下令王公以下大臣举行射箭比赛,杨素名列第一,于是皇上亲手把外国所献的价值巨万的金精盘赐给杨素。仁寿四年(公元604),杨素再次受到皇帝的宠爱和重用,宴请和赏赐接连不断。
到文帝有病时,杨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宫侍病。当时皇太子杨广居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予先做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一条写下来回复太子杨广。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文帝宠爱的陈贵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逼迫,陈贵人拒绝了才得以脱身。她来到文帝身边时,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是什么原因。陈贵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说:“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皇后误了我。”于是叫来柳述、元岩说:“召见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二人合谋假传文帝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行调度指挥,命令张衡进入文帝寝室侍候文帝。后宫的人员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对文帝的死有不同说法。
汉王杨谅认为父亲杨坚死的不明,起兵造反,派遣菇茹天保烧断河桥据守蒲州,又派遣王聃子率领数万人与天保并力据守。杨素率轻骑五千,潜伏在渭河渡El宵济,在天过明时突袭。天保败走,聃子出城投降。当初,杨素出征时,计划用多少时日破敌,其结果与计划完全一致。炀帝于是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兵数万,讨伐杨谅。当时晋、绛、吕三州皆为杨谅管辖,杨素各派二千兵丁对三州予以牵制。杨谅派遣赵子开带领十万大军与杨素作战。杨素则断绝敌兵前进的路径,将营寨建在高处,布阵五十里。杨素令诸将率兵与赵子开作战,自己引一支奇兵潜入霍山,沿崖谷而进,直捣敌营,一战得胜,杀伤敌兵数万人。杨谅所辖的介州刺史梁修罗屯民介休,听说杨素大兵来到,非常害怕,弃城逃走。当杨素进兵到清源距并州三十里时,杨谅率其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十万人马前来拒战,又被杨素打败,并活捉了萧摩诃。杨谅退回并州,杨素进兵围困,迫使杨谅投降。
回京后,跟随炀帝巡游洛阳,并奉令作营建东都的大监。因平杨谅有功,拜其子万石、仁行、侄玄挺皆为仪同三司,赏物五万段,绮罗千匹,以及杨谅之妓妾二十人。大业元年(公元605)调任尚书令、赐东京甲第一区、物二千段。不长时间又拜为太子太师。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大业二年(公元606),拜司徒,改封楚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这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杨素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谥日“景武”,赠光禄大夫、太尉公、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十郡太守。给辊车,班剑四十人,前后部羽葆鼓吹,粟麦五千石,物五千段。鸿胪监护丧事。
杨素虽然有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和平定杨谅的功劳,然而却特为炀帝所猜忌。外表上炀帝对杨素以殊礼相待,内里却甚薄。杨素有病的时候,炀帝令名医诊治,赐以好药,然而却密问医生病情,唯恐杨素不死。杨素也自知自己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也不爱惜自己,对其弟杨约说:“我怎么能再活下去呢?”杨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豪华奢侈,朝毁夕复,营缮不停。全国各个城市,杨素的邸店、水石岂和田宅数以千百计。当时国人多以此鄙视他。
杨玄感
杨玄感(?—613),司徒杨素长子,体貌雄伟,美须髯。少年时智力发育迟缓,多数人都以为他痴,而其父杨素则对人说:“此儿不痴也。”长大后喜爱读书和骑马射箭,以其父杨素的军功被封为柱国,同其父一起俱为朝廷二品官。朝会时,同时朝拜皇帝,参议朝政。后来,隋文帝将杨玄感官降一等,玄感拜谢说:“没有想到陛下对我这么宠爱,使我得以在朝堂上尽孝道。”
起初,杨玄感任郢州刺史,一到任,就暗设耳目,调查了解官吏的德能勤绩。官吏们干好事或坏事,无论大小,他全知道。一旦发现问题,无人敢隐瞒,官吏和百姓都非常佩服,称赞他能力过人。后来转任宋州刺史,因其父杨素去世守丧未能到任。一年以后,又任鸿胪卿,袭父爵楚国公,转任礼部尚书。他性情傲慢,但因他特别爱好文学,所以天下的知名人士都愿意与他交好。他自认为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大臣多是其父杨素的将吏。因此,他看见朝纲渐乱,炀帝又越来越猜忌大臣,心内不安,就与各位弟弟商量,阴谋废除炀帝,更之秦王浩为君。到了领兵出征吐谷浑,回军至大斗拔谷时,他与随从官员商议,企图领兵袭击炀帝行宫。他的叔父杨慎劝他说:“现在,将士尚团结,人心尚安定,国家还没有发生事端,不要这样做。”玄感听从了叔父的意见。
当时,炀帝喜好征伐,玄感想利用打仗树立自己的威名,就暗地求人想作将领。他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玄感世受国恩,受宠异常,自己如不赴边保国报效朝廷,怎么对得起朝廷对自己的信任。如果边关有征战之事,自己愿意执鞭行阵,建立微薄之功。明公你是管理征战的上司,请你能把我作为你的心腹,让我领兵打仗。”段文振将此言上奏炀帝,炀帝高兴的对着群臣夸奖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话不假”。于是赏物千段,对其礼遇越来越高,多让其参与朝政大事。
大业九年(公元613),炀帝统兵出征高丽,命令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督运粮草。当时百姓苦于徭役,人心思乱,玄感遂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谋议,想让炀帝所领的征东军队饥馁,就有意不按时发运粮草。炀帝嫌粮草到的太迟,派使者催促,玄感回答说:“水路多盗贼,不能接连发运。”其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一并跟随炀帝征高丽,玄感暗里派人召回。当时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师准备从东莱人海,进攻平壤城,军队还未出发。玄感没有兴师造反的口实,就派遣家奴假称炀帝使者,造谣说来护儿因失军期而造反。于是玄感进入黎阳县,紧闭城门大肆招兵买马,取帆布为衣甲,署名官属,作为开皇时的军队,向各郡发出文书,以讨来护儿为名,命令发兵,在仓所会合,任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薄唐棉为怀州刺史,兵士多达一万多人,准备袭击洛阳。唐袢到河内,驰往东都报告此事,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等人十分惧怕,准备率兵抵御。修武(河南西北部)县民相率守临清关,玄感不得前进。于是就从汲郡南渡过黄河,大量民众争着投军,几天内兵数达十余万,驻扎在上春门。民部尚书樊子盖令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兵拒敌,弘策战败。瀹(今洛阳市西北)、洛一带父老送牛羊美酒欢迎。玄感屯兵尚书省,经常对众人说:“我身为上柱国,家产万金,富贵对我来说是无所求的,至于如今我不顾家破灭族的危险反叛朝廷,目的只是为了解救天下于倒悬之急,救黎民百姓之命。”民众听后都很高兴,到辕门请求效力的人,每天有好几千人。于是率军逼近东都城。
刑部尚书卫玄,率兵数万,自关中来援救东都,以步骑二万渡过廛水和涧水,向玄感挑战。玄感假装失败,卫玄紧追不舍,遭伏击,前军履没。过了几天,卫玄再与玄感交战,两军相接,玄感令人大呼“官军已捉住玄感”,以麻痹敌军。卫玄军士稍有懈怠,玄感数千骑乘其不备而攻之,于是卫玄大败,领八千人逃回。玄感既骁勇善战,又勇力过人,每战皆手执长矛,身先士卒,使敌莫不震蹑。人们都说他和项羽一样,且又善于驾驭战局,将士乐为其死,所以战无不胜。卫玄军局促不安,加之粮草供应已尽,于是就率全军在北邙与玄感决战,一日之内打十几仗。玄感弟玄挺中箭而亡,玄感稍有退却。这时,樊子盖又率兵攻打尚书省,杀死玄感军士数百人。炀帝派遣武贲郎将陈棱在黎阳攻打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屯兵河阳,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在后接应,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领兵来援。玄感请前民部尚书李子雄商议退兵之策,李子雄说:“屈突通通晓军事,如果渡过黄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屈突通过不了黄河,则樊子盖、卫玄失去援兵。”玄感采纳了这个意见,准备分兵抗拒屈突通。樊子盖知道了玄感的用兵计划,不断攻其营寨,使玄感不敢立即分兵。于是屈突通过了黄河。玄感分为两军,东拒屈突通,西拒卫玄。樊子盖也出兵讨战,使玄感军频频失败。玄感又同李子雄商议,子雄说:“东部援军越来越多,我军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民,三辅可指日而定。占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此亦霸王之业。”这时,华阴诸位杨姓请求为玄感作向导,玄感就放弃了洛阳,西图关中,宣扬说:“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军队来至弘农宫,父老乡亲拦住玄感说:“宫城空虚,又多积粟,攻之易下,进可绝敌人之食,退可割宜阳之地。”玄感同意这个意见,留下父老乡亲一起攻城。但攻城三日。无法攻下,追兵遂到。玄感西至阌乡,上盘豆,布阵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行,一日三败。大军来到董社原安营下寨,官军攻之,玄感大败,独自与十余骑窜人树林之中,准备逃往上洛(今陕西商洛),追骑赶上了他,玄感痛骂,使追兵惧怕而返回。至葭芦戍,玄感十分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难免一死,就对积善说:“事情已经失败,我不能让别人杀辱我,你把我杀了吧。”积善就杀了他,又自刎未死,被追兵抓获,连同玄感尸体一起,送到洛阳车裂,并陈尸三日。其弟玄奖为义阳太守,将归玄感,为郡丞周旋玉所杀;弟玄纵、万硕,自炀帝处离开,准备与其兄一起造反,行至高阳,被监事许华抓住,斩于涿郡;弟民行,官至朝请大夫,也被斩于长安。
杨丽华
杨丽华(公元561——609),周宣帝皇后,隋文帝杨坚长女。周武帝在东宫时,杨丽华被纳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公元578)闰六月立为皇后,因宣帝后来自称天元皇帝,因此杨皇后号称为天元皇后。不长时间,宣帝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杨皇后共为四皇后。宣政二年,宣帝遣使持节册封杨丽华为天元大皇后。不长时间宣帝又立天中大皇后,与杨皇后共为五皇后。杨皇后性格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嫔御等都很喜爱和敬仰杨皇后。宣帝后来特别残暴昏庸、喜怒无常,曾责备杨皇后,想给其加罪,杨皇后直言正色详加解释,宣帝大怒,赐皇后死,逼令立即自杀。杨皇后母亲独孤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到帝阁请罪,叩头流血,才使杨皇后免于一死。宣帝逝世后,静帝尊其母杨丽华为皇太后,居住在弘圣宫。初开始宣帝有病,下诏令杨皇后父杨坚到皇帝寝宫侍疾,到病重时,刘肪、郑译等假传宣帝诏书令杨坚辅政,杨皇后虽然没有参与这件事,但因静帝幼冲,害怕皇权落入他人手中,与己不利,听到刘眩、郑译说宣帝已下诏令杨坚辅政,心里很是高兴。后来知道父亲有异图,心里很反感,在语言和行动上都有明显表现。到了杨坚篡位时,她更加愤怒。隋文帝无法谴责她,内心也很惭愧。开皇六年(公元586),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后来又想让他改嫁,丽华誓死不从。大业五年(公元609),跟随炀帝巡游张掖,死在河西,年四十九岁,炀帝还京,下诏令有司备办礼仪,葬杨丽华于定陵。
杨 炯
杨炯(公元650693)唐诗人,华阴人。少聪敏博学,有文才。十二岁举神童,并被安排到弘文馆(朝廷内部藏书和教授官宦子弟之所)学习。上元二年(公元675),应举高中特命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管理校定朝廷的书籍。永隆二年(公元681)擢为崇文馆学士,主管东宫典籍并教授各王子。后再迁詹事司直,总司东宫内外事务。炯恃才傲物,讽喻当时的达官显贵为“假麒麟”,遭到众官员的不满和排挤。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杨炯之弟神让,反对武则天称帝,炯遭株连,被降职为梓州(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后调升为盈川(四川筠连县)令,在任以严酷称。后卒于盈川任所。唐中宗时,追赠著作郎。
杨炯长于散文,尤长诗歌,对当时满纸阿谀逢迎、歌舞宴乐、粉黛佳人的“上官体”宫廷诗歌,尤为厌恶,极力抨击。他在为《王勃集》所作的序文中,尖锐地指责“上官体”诗歌“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震动了当时的文坛。杨炯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范围,其边塞诗气势尤胜。如《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擅长五律。并为五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炯曾Et:“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宰相张说称赞他道:“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
杨炯原有诗文集,但已散失。明人张燮辑有《盈川集》l3卷,附录一卷。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_756)祖籍弘农华阴,为杨震第十九代孙,向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其先祖杨顺即北魏杨播之弟,从华阴徙居河中永乐(今山西永济),后世居其地。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玉环幼孤,养于其任河南府(洛阳)士曹参军事的叔父杨玄礅家。
玉环天生丽质,姿美绝伦,且出身宦门,素多教养,天资聪颖,善解人意,通晓音律,能歌善舞。l7岁时即被选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开元二十五年,玄宗游幸骊山温泉宫,召她晋见,被她的才貌所吸引,遂被召入宫,度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后纳入宫,深得玄宗宠爱,称太真妃。天宝四年(公元745)诏令册立为贵妃。杨氏家族随之飞黄腾达,玄宗追赠其父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擢其叔父杨玄琏光禄卿,宗兄杨钴为鸿胪卿,杨铸为侍御史,杨钊(国忠)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玉环三姊皆美劭,帝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反叛,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引兵南下。第二年六月,直逼京都长安,玄宗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时,禁卫军哗变,要挟玄宗对杨贵妃割爱正法。玄宗无奈,赐三尺白绫,命人将玉环缢于马嵬驿道旁祠中。这个血缘太华的绝代佳人便含冤九泉,时年38岁,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幽怨,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悲剧和历史悲剧。
玉环留传下来有《赠张云容舞》诗一首,集于《全唐诗》。
相传唐时的霓裳羽衣舞亦为玉环所创
分享按钮>> 杨氏源流(十)---------旷世精英(7)
>>杨氏源流(十二)---------旷世精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