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杨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 已阅:6747 / 回复:1(楼主)

〖杨朱的“为我”思想〗
    这些“逸民”、“隐者”之流,是道家的前驱。他们还只是各自随时地发泄一些牢骚,发表一些对新社会不满的言论。他们的思想还没形成为一贯的学说。他们的行动也基本上是个人的,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派。
    首先为他们创立一种学说、一个学派的人是杨朱。
    杨朱本人的历史,我们知道很少。他的名字,见于先秦各书里,也有不同。《庄子》里所说的阳子居,《吕氏春秋》所说的阳生,都是他一人。照传统的说法,他是春秋末老聃的学生,也有说他是战国时人。
    传统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从战国初期思想斗争的情况看,道家思想的出现总在墨翟以后。在《墨子》中看起来,墨翟所批判的仅只是儒家。可见当时还只有儒墨二家展开斗争。道家的出现,应在以后。
    《淮南子》说:“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汜论训》)这里所说的次序,就是历史的次序。在孟轲的时候,杨朱已有很大的影响。孟轲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他要“辟杨墨”。从当时阶级斗争的观点看,他辟墨是奴隶主阶级与小生产者阶级矛盾的表现,而“辟杨”则只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辟杨”是因为孟轲看来,杨朱所代表那一派,同隐者、逸民一样,只注意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消极反抗。
    杨朱的中心思想,照孟轲所说的,是“为我”。他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韩非也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说:“阳生贵己。”(《不二》篇)阳生就是杨朱,贵己就是为我。
    大概杨朱一派有“不拔一毛”、“不利天下”的口号。这个口号可能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只要杨朱肯拔他身上一根毛,他就可以享受世界上最大的利益,这样,他还是不干。另一个是,只要杨朱肯拔他身上一根毛,全世界就可以都受到利益,这样,杨朱还是不干。前者是韩非所说的解释,是“轻物重生”的一个极端的例;后者是孟轲所说的解释,是“为我”的一个极端的例。两个解释可能都是正确的,各说明杨朱的思想的一个方面。
    孟轲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在《庄子》书中,也是杨、墨并称。《骈拇》篇说杨墨是“骈于辩者”。《胠箧》篇要“钳杨、墨之口”。可见杨朱和他这一派的人长于辩论,而且辩论的“言”是很多的。他们有很多的辩论,支持他们的“为我”的一贯的理论。
    在《吕氏春秋》的《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审为》这几篇中,保存有些辩论,其内容就是像这些题目所表示的。我们可以相信,这些辩论是杨朱一派的学说。因为韩非称“不以天下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的人为“轻物重生之士”。《淮南子》也说:杨朱“全生葆真”。《吕氏春秋》这几篇,正是讲这些道理。我们可以用这几篇作讲杨朱这一派学说的资料。当然其中有许多是后来的发展,不是杨朱本人的著作。至于《列子·杨朱》篇虽然标明是杨朱的学说,但是《列子》全书都晚出,不足为据。
    照这几篇所说的看起来,杨朱派所重的“生”就是生命。“生”的根本就是“身”即身体。杨朱派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的养生,也就是养身。“物也者,所以养性(生)也,非以性(生)养也(非下原有所字,依俞樾校改)。”(《吕氏春秋·本生》)。《吕氏春秋》说:要帽子是为的头,要衣服是为的身体。如果一个人砍头去换帽子,杀身去换衣服,任何人都知道是不应该的。因为头及身是“所为”,帽子及衣服是“所以为”。照这个例子推起来,“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为》)。身是主体,一切都是为的它。一个人的身,就为他的“我”。为身就是“为我”。从这个前提出发,可以得到如韩非所说的,“不以天下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的结论,也可以得到如孟轲所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结论。

作者:219.134.238.* (2007/2/5 19:47:06)   回复此贴
  回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 第 1 楼

杨朱派认为生命的内容是欲望,“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吕氏春秋·情欲》)人在生活中欲望得到适当的满足,这就是生命得到最好的发展。《吕氏春秋》引子华子说:有全生,有亏生,有迫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高诱注:半也。)得其宜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他说:屈服、羞辱都是人所甚恶者。“迫生不若死”。死是“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贵生》)从阶级斗争的情况看,这也就是说,宁可死也不愿向新兴地主阶级屈服,不接受地主阶级给予他们的耻辱。这是没落奴隶主以死为反抗的思想。
    但是,满足欲望也要有节制,不然的话,就要伤生命。《吕氏春秋》说:“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奚故?论早定也。论早定则知早啬,知早啬则精不竭。”(《情欲》)这是说,耳须能享受好的声音,眼须能享受好的颜色,口须能享受好的味道,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不然的话,就与死没有分别了。但是要想长久生活,长久享受这些享乐,必须保持着生命的存在,不要早死,所以要在很早的时候就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使用太过。这就要及早懂得吝啬,这就是所谓“早啬”。同时为了保持生命,对于欲望要及早的克制。
    《列子·杨朱》篇引杨朱的话说:“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照孟轲、韩非关于杨朱的评论看起来,这一句话可能是杨朱的思想。这一句话说明,杨朱的“为我”的思想,是他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他的政治思想。
    在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各个阶级都企图用它的世界观改造世界,使社会合乎它的阶级利益的要求。这就是“各以其道易天下”。“易天下”就是改造社会。
    “人人不利天下”,可能解释为,每人都不作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也都不作有害于自己的事情。这个原则的前提是,认为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利益的最好判断者,最能知道他自己的利益是什么。谁也用不着管谁,谁也管不了谁。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有的,这只是道家的人所幻想的一种生活。他们都赞美这种生活,认为是“至治”。如果这就是“至治”,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便是“至乱”。
    “人人不利天下”也可能解释为,每个人都不争权夺利。杨朱认为,当时“天下大乱”,主要的是因为人们争权夺利,如果谁都不争权夺利,天下就太平无事了。杨朱企图以这种思想反对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进行的阶级斗争。
    无论照哪一种解释,都可以说明杨朱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上的代表。
    专就全生保身,满足欲望这一点说,也是有困难的,困难在于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是互相矛盾的。究竟满足哪一种欲望好呢?杨朱一派认为要“早啬”,要克制,但也可能有另一种想法,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眼前的欲望的最大的满足,不需有任何限制,从而倒向纵欲主义。
    荀况说:有一派人,“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是它嚣、魏牟也”。(《荀子·非十二子》篇)魏牟就是《吕氏春秋》和《庄子·让王》篇所记载的中山公子牟。公子牟问詹子:明知道应该“重生轻利”,可是自己不能克制自己,怎么办?詹子说:不能克制就随便好了。既不能自制,又勉强不随便,那就是受了两层伤了(《吕氏春秋·审为》)。《庄子·盗跖》篇更进一步发挥了这样的思想。照这篇所说的,跖告诉孔丘说:“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这些话只是道家借跖的口说他们自己的话。无论如何,这可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一种纵欲主义的思想。《列子·杨朱》篇所讲的杨朱思想,正是这种思想。这并不是杨朱本身的思想,但也是从“为我”发展出来的。“为我”的思想,可以从“贵生”发展到它的反面,从“贵生”转化为找死。


作者:219.134.238.* (2007/2/5 19:47:2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杨氏论坛  执行时间:4,042.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