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杨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已阅:2635 / 回复:5(楼主)

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 各地杨邦乂分支辨析

          浙江黄岩  杨年礼  
              

[一] 杨布生研究谱学奠基础

    杨布生先生是湖南汉寿县百禄桥乡洪福村人,1936年2月27日生,2009年7月7日卒。1962年秋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1965年起从事编辑工作,曾负责编辑过校报《湖南师范》,担任过《湖南师范大学报》编辑部副主编。1983年受聘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和国家教委所属中国疏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开始了中国书院文化史的研究。1989年与夫人彭定国一起研究《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同时,杨布生宗亲与其夫人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弘农杨氏后人,历时数十年,倾尽一生心血,相继出版了《中华姓氏通书.杨姓》(海南出版社,1994年,337页)、《杨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292页)等书。他大半生为谱学而奉献,奠定了中国谱学研究坚实理论基础。他支持他的学生、笔者从兄杨年建出版了《杨氏命脉回溯》一书,与史界专家杨升南先生一同为此书作了序言。
    杨布生先生在《杨姓史话》书中写到:笔者老家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就是这个“宏农杨”。是周武王姬发第三子唐叔虞的后裔。在许多杨姓谱牒中,有以唐叔虞之次子姬杼封杨侯为第一世始祖的,后裔称之为“杨杼公”,这有湖南《城步谱》和广东《梅州谱》作为代表,且载生卒年月日时、配偶子孙、墓地山向、谥号赞语俱详,不过是否属实,尚待考证;也有以叔虞24世孙晋武公之子伯侨“三封杨侯”为第一世始祖的,这有福建《漳州谱》和湖南汉寿《花园谱》作为代表,但谱牒界亦有分歧。而笔者家的历届《花园谱》则以伯侨公为第一世始祖,如今已百世其昌,笔者为第87世。
    作者提到了湖南汉寿《花园谱》具有代表性,此谱必有其特点。除有杨杼外,还有说法,杨布生先生的湖南汉寿花园杨氏也是南宋抗金的忠义之士杨邦乂后裔,更引起了关注。

该帖子被ynianli在2016-3-7 18:27:32编辑过

作者:ynianli (2016/2/29 21:11:26)   回复此贴
  回复: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第 1 楼


[二] 湖南常德汉寿《花园杨氏宗谱》

湖南常德汉寿花园杨氏,始祖昌敬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桐江五里冈南八村南团社,明洪武初徙居湖南益阳古堤洲。其子启后,再迁龙阳之花园,生三子,分“智、仁、勇”三派,后子孙分居益、汉、沅三邑,清乾隆间建祠于汉寿花园南岸。1914年四修族谱。
常德《花园谱》世系(部分),来自于两博客:
55世杨辂,归厚之子,字殷驾,仕吴杨及南唐为虞部侍郎,后出知吉州,因家庐陵吉水六十二都。生九子。元配郑氏生子锐和铤。
56世杨锐,字云峦,由郡城徙居杨家庄,生子宏嗣;杨铤,字云嶙,由郡城徙居湿塘,为海昏令,葬东冈山西畔,生子宏彻。
57世宏嗣,葬西洞旷家塘,子延安、延规;杨宏彻,葬东冈山后洛水圹,子延宗、延邦。
58世延安,析居上径杨庄之西,泰和杨氏之祖,生子克明;杨延规,生四子:克俭、克用、克弼、克宽;杨延宗,生三子,四十一郎(派分长沙)、四十二郎(派分萍乡)、广;杨延邦,生七子,碱、瑛(派分衡阳)、瓒、达、戬、暹(派分四川)、靖(派分湘阴)。
59世克明,生四子:允素、允济、允接(徙居醴陵)、允齐;杨克用,三举不第,葬大桥头松树下,生子二:第、湜(往外);杨克弼,赠大理评事;杨克宽,生子三:皙、协、升;杨克弼,生四子:怀、泽、丕,亨(徙醴陵);  
60世允素,名绘,官少师兵部兼华盖殿大学士,有《绚斋文集》十二卷行世(派分泰和),配蒋氏,生子二:真一郎,真二郎;
杨丕,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拔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出知康帅。卒葬本都上柘塘王四位路下,坐北向南。生子南美。
61世南美,生子三:恒、同、求。
62世杨恒,字安平,元丰二年进士;杨同,元丰五年进士;杨求,元祐六年进士。
\\\\ 注: 62世应是杨同,而不是杨恒(安平)
63世邦乂,字希稷,政和五年进士,任建康府通判奉议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渡江,兵薄城下,自誓不屈,书其衣裾曰:"宁为赵氏鬼,不作他邦臣。"遂殉节。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赐赠忠襄。配曾氏,生子五:振文(朝请郎)、郁文(江西安抚)、昭文(武昌令)、蔚文、月卿(早夭)。
64世蔚文,醴陵丞,生子:介伸。   \\\\  注:介伸应是介仲,为杨森次子
\\\\ 少了一代。杨蔚文 子三:杨松、杨森、梦信;
\\\\           杨森  进士及第,琼州按抚使,子二:石文,介仲。
65世介仲,柳州签判,生子:弥高。
66世弥高,为泥田周氏婿,因家泥田。生子二:鹏、季(夭)。
67世杨鹏,生子三:伯恭、仲恭、旦开。
68世旦开,归故居,生子昌敬、昌信。昌信徙龙邑(湖南汉寿县)水牛坡。
69世昌敬,配徐氏,徐氏系元至正五年乙酉(1345年)二月初六卯时生,明宣德四年己酉(1429年)九月十二未时没,享年84岁。葬花园屠家冲,鲇鱼形,生子二:启后、启昆。
70世启后,字以隆,号茂松,明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年)六月十三亥时生,迁龙邑花园。明成化元年乙酉(1464年)四月初四酉时没,享年82岁,葬塞口山。配刘氏,明洪武二十年丁卯(1387年)三月十七酉时生,明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二月初二戌时没,享年79岁,葬花园琥形山子山午后。子三:明德、明辉、明春。


作者:ynianli (2016/2/29 21:12:04)   回复此贴
  回复: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第 2 楼

[三] 比对湖南湘潭《西冲杨氏宗谱》
    
    上节博客世系内容显然来自花园谱,尽管有一些字误。世系中可以看到,湖南汉寿花园谱世系中确有“杨邦乂”。而杨邦乂后裔是有一支在湖南,蔚文支在湖南湘潭西冲,就是西冲杨氏。这与汉寿花园杨氏不同,除非花园杨氏是西冲杨氏的子分支。真相究竟如何请看比对分析。
    杨邦乂,1085-1129年,南宋抗金先烈,江西庐陵州吉安市吉水县杨家庄人,有四子杨振文、杨郁文、杨昭文、杨蔚文,四大分支并无学术争议。振文支、郁文支、昭文支在江苏溧阳,而蔚文支在湖南湘潭的西冲,有族谱《西冲杨氏宗谱》,世系如下:
该帖子被ynianli在2016-2-29 21:25:09编辑过

作者:ynianli (2016/2/29 21:12:38)   回复此贴
  回复: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第 3 楼

-邦乂---蔚文--- 森---介仲---弥高---鹏---伯恭/仲恭  

    以上世系图来自江苏溧阳谱,与杨维森《弘农杨氏族史》中第583页开始的有关蔚文支世系一致。排除字误后,比对发现 :“蔚文---杨森---介仲—弥高—杨鹏”基本是相同的,但之后明显不同,西冲蔚文支中,杨鹏子二:伯恭、仲恭;而花园谱中,杨鹏子三:伯恭、仲恭、旦开。多了一个关键的“旦开”。
    杨鹏次子杨伯恭为邦乂七世孙,名谦,杨士奇与其孙与其孙杨尚节相识,应尚节之请,士奇曾为伯恭《墓志铭》,伯恭行事记述,请参见杨维森《弘农杨氏族史》三秦版第593页。下一页则有解缙序文:
    解缙(1369-1415),吉水人,字大绅,洪武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纂《永乐大典》。杨尚节亦与解缙相识,尝以同乡之谊请解缙作《杨氏族谱序》,其末段云:
    (忠襄)公九世孙尚节示余杨庄谱,忠襄公,侍郎九世孙也,其少子蔚文,文少子森,官琼州安抚。安抚生介仲,为柳州签判,签判生弥高,为泥田周氏婿,因家泥田。弥高二子,其季夭,长子鹏,生二子:伯恭、仲恭,归故居。后伯恭当元之季,复居泥田。子九霄,孙尚节。仲恭子博霄,九龄,兄弟六人,皆能世其家。九龄徙居吉之南华,有子四人。居杨庄者,九龄之兄九皋二子,皆不辱其先。忠襄公之福泽未艾也,岂非天之所以昌其后者,又在于九世乎!尚节兄弟重勉之,比于他人,宜凛然而重慎者也。
    解缙这一段正是有关蔚文支的关键史料,被之后的族谱所引用,杨鹏只有两子“伯恭、仲恭”,其中并没有花园谱的祖先“旦开”,显然《花园谱》“旦开---昌敬---”的前面世系因失考而拼接到蔚文支,两者并无关系,除非能有证据证明“旦开”是杨鹏“第三子”。没有证据,那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就不是真的杨邦乂分支,汉寿《花园谱》的真正世系应是:
      源头失考---- 旦开 ---- 昌敬(明代始祖)---- 湖南汉寿花园谱
    面对先人留下的族谱严重问题,无可奈何。在杨年建的《杨氏命脉回脉》第515与516两页,杨布生先生临走前对自已谱的问题可能还是心中有数的,一直低调,让不要作传。杨布生对《花园谱》中虚假杨杼世系认识上的转变,史学家杨升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帖子被ynianli在2016-3-7 18:31:24编辑过

作者:ynianli (2016/2/29 21:17:44)   回复此贴
  回复: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第 4 楼

[四] 虚构和争议是族谱文化的元素

    我国有五千年文化史,到两千多年前,氏和姓渐渐合二为一不再变化,即为姓氏。最早只有官谱,不许民修,隋唐之前的家谱几乎消失殆尽。宋朝时开始允许民间修谱,所以现在常见的族谱较早的源于宋朝,但宋元两朝战乱,更多的族谱成于明朝。
    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多数族谱难以代代传继,修理是间隙性的,所以,问题多多,有些事实根本无法说清,这就是争议。宋朝以前的世系很难有准确性,如果大谈认定自已一定是周文王、周武王子孙没有意义。杨姓几乎都认汉太尉杨震为祖,但东汉当时全国不可能就一户姓杨。南方多数族谱所记始祖为晚唐时期的江西吉水杨辂,而杨辂之父是谁就有争议。之后福建道南杨氏显祖是宋代杨时,而杨时高祖杨荣前面的世系同样有争议,族谱源头说法不一。所以,争议是族谱文化的一部分。大部分宋代以前的杨氏世系来自史料,而不是来自家谱承继。个别甚至人为改动,例如最老的杨杼世系负面争议最大。
    古代由于天灾、战祸或人口膨胀,大移民或家庭迁徙习以为常。一户人家迁到新地,根本未想到要仅为自已一户修谱,也未能意识到会给未来族谱带来问题。等几代人过去,眨眼就是一、二百年,早忘了源头,这就是源头失考。而一旦失考,再也无可奈何。修谱时为不做“断头谱”而使之完整,只靠最后一招“虚构”了。最常见的就是串接别家的谱。交钱经对方同意的称“合族”,未经同意的称“私接”。所以,古人为防范被私接,族谱一般不轻意给外人看,但明、清时私接仍然普遍。在各地,南宋抗金先烈杨邦乂被串接至少有六家。如此现象说明:“虚构”同样也是族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杨维森说道:“不能以谱代史,只能以史证谱”,正是这个道理。都知道一般是不会乱认祖宗的,如果源头不失考这话是对的,但如果已经失考了呢。
    一旦虚接,前面的世系都是浮云。当然,虚构族谱是前人面对失考的无奈之举,与今人无关。但是,如果我们过份虔诚地相信老谱就会闹出笑话。从兄杨年建花了多年心血出版了《杨氏命脉回溯》一书,书中712页写杨邦乂(1096-1137年),我们阅后都以为是印刷排版错误,因为谁都知道官史上杨邦乂是1085—1129年,直到亲眼看到浙江浦口的老谱后才明白,原来年建原封不动地抄自此谱,根本未经推敲证实。江浙这几家族谱明朝时明显虚构串接了杨邦乂,因为这些族谱上杨邦乂之父都不是“杨同”,但杨年建却在书中校正后一一"认定"都是杨邦乂分支,还拟编入《浙江杨氏通谱》中。有谱碟专家亲自这般"肯定",使族谱一些后人很兴奋,他因此在江浙得了很高的声望。为了了解接入杨邦乂的族谱究竟有多少,从百度上搜来了一些资料供参考。
    《吉水庐陵杨氏谱》真正杨邦乂分支
      杨同   三子   邦乂    娶傅氏曾氏,五子:振文,郁文,昭文,蔚文,月卿
             振文/郁文/昭文支---江苏溧阳杨氏;蔚文支---湖南湘潭西冲杨氏。
    下面已收集各地族谱中接有杨邦乂的例子,可能还有遗漏的,欢迎提供线索:
    1.安徽贵池杨氏谱:
      志达    子    邦乂   娶潘氏,生五子:振文、炳文、灿文、焕文、郁文;
                              振文 一子:万金;郁文 二子:万里,万思
    2.浙江天台杨家岙:
      杨晖    子    邦乂   娶戴氏,一子:郁文;
                              郁文娶徐氏,一子:思美
    3.浙江浦口杨氏谱:
      杨泰(治中)  四子   邦乂  子二:振(郁才),礼(仲瑾)
    4.无锡鸿山杨氏谱:
      杨庆   次子   邦乂   娶刘氏,生五子:璿,瑾,理,再兴,失名
    5.湖南汉寿花园杨氏:
      安平---邦乂---蔚文---(森)---介仲---弥高---鹏---/旦开---昌敬(明朝始祖)--
    6.江西珉冈杨氏谱:
      邦义    子    振文; 振文 子  仲贵;  

    本篇的史料来自百度或杨维森《族史》一书,如果观点有误或不当之处,希多多包涵,欢迎指正。

                                         2016.2.27于静思书轩

该帖子被ynianli在2016-3-5 18:39:24编辑过

作者:ynianli (2016/2/29 21:18:13)   回复此贴
  回复: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宗谱》初考 第 5 楼

网络时代,在网上免费修谱,终身及世代不用重新修谱。
家谱改革,只用一次录入家谱,再也不用写录家谱了,世代免费保存与录入。
1314博爱家谱网www.1314ajp.com实现世人一次录入家谱,世代不愁造福后代,即使你身处外国也可轻松加谱续谱。在谱内有与族员绑定的个人空间,可书写人生自传、丰采影视,使你千史留名,让此生无憾。各地风俗风情按地域保存,让更多年青后人了解本地风俗,防止失传。――欢迎全国各姓氏族人进站免费修谱。

作者:风中太阳 (2016/6/29 17:21:2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杨氏论坛  执行时间:1,085.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