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杨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杨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杨姓文化 已阅:4595 / 回复:2(楼主)

杨姓文化


  杨姓修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家族文化史中,忠、勇、孝、敬、勤、俭、仁、义,是杨姓文化的精髓。
  来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氏的宗族文化事业也是相当发达。


作者:219.134.238.* (2007/2/5 20:02:14)   回复此贴
  回复:杨姓文化 第 1 楼

首先是由于它具有传播宗族文化的枢纽组织--"杨氏宗祠"和"宗亲会";其次是杨姓人对修宗谱的重视,一部宗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珍贵资料;再次是还有数百名杨姓的文人学者,无论是从文艺、学术、科技、教育、军事、政治等方面也卓有成就,写出了不少有文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
  "杨氏宗祠"与"宗亲会":传播杨姓文化的枢纽组织
  杨姓同胞均保持有相当浓厚的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不少杨姓聚居的地区都建有家庙,称之为"杨氏宗祠"或"杨氏支祠"一类的祠宇,有的还称作"宗堂"或"公堂"。一些大的家庭,在堂屋里设有神龛,专祀自家的祖先。宗堂里都拥有一笔田产和庄园。如寿花园杨氏宗祠,是祠奉杨氏明迁始祖昌敬公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拥有祠宇一座,大小房舍上百间,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办了一所族学--"杨氏养正高等小学堂",容纳生徒300余人。该祠宇有良田数百亩,年收租数百石。这笔田租,除用来办学外,还作为春秋二祭的膳食费。除了这所大宗祠外,下面还有不少支祠,如林四公祠、怀宇公祠、一琼公祠、廷佐公祠和邦财公祠几十所,都有庄园祠宇和田产。每年春秋二祭(包括清明挂扫)都把子孙聚拢来欢宴一堂。
  这种祠宇建设,如今在港台的杨姓中还盛极一时。1971年10月,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就在会长杨森将军私有的新店稻子园山坡地筹建董杨总宗祠会址,并举行了破土奠基典礼。而杨氏祠堂保存得较为久远而又完整壮观的要数山西代县鹿蹄涧的杨忠武祠。它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是北宋杨家将后代及广大人民缅怀杨家满门忠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圣洁之所。七百余载,香火绵延不绝。特别是1990年5月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万里归来,拜谒宗祠,木本水源,意深情浓。他见祠堂内外,多有不尽人意处,慨然捐资六万美元,增建牌楼,整修殿廊,浓妆淡抹,彩绘金身,以慰故人,以倾离情。如今七百年古祠,又焕然一新了。
  所谓宗亲会,也就是像公堂会那样,集合同姓人士,不论亲疏,不分派别,建立宗祠,共祀其受姓之始祖,用以连络同宗感情。早期的宗亲会又称为"始祖公会",其宗旨是弘扬祖德,敦睦友谊,团结互助,以发扬民族精神;其活动包括建祠、祭祀、修谱、奖学,以及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公共福利等。
  像这种宗亲会组织,在台湾杨姓中甚为普遍。除此还与董姓联宗,组成董杨宗亲会。据统计,在台湾的宗亲会有:台湾区董杨宗亲联谊会、台北市杨姓宗亲联谊会、高雄市董杨宗亲会、台北市杨姓宗亲会、财团法人杨姓四知堂、大台北董杨宗亲联谊会、宜兰县杨姓宗亲会、基隆董杨宗亲会、桃园县董杨宗亲会、新竹县杨姓宗亲会、新竹市杨姓宗亲会、台中杨氏宗亲会、云林县北港杨姓宗亲会、台南县董杨宗亲会、屏东县杨氏宗亲会、金门董杨宗亲会,共17家。
  在海外各国(地区)的宗亲会也办得很火热。计有:菲律宾董杨宗亲总会、菲律宾董杨礼智三描分会、菲律宾董杨宿务分会、菲律宾董杨三宝颜分会、菲律宾董杨班乃区西里人省分会、菲律宾董杨纳卯分会、菲律宾董杨美骨区分会、菲律宾弘农杨氏宗亲会、泰国杨氏宗亲会、新加坡杨氏总会、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印尼佛昙杨氏联谊会、印尼杨氏宗亲总会、马来西亚雪龙杨氏公会、汶来杨氏宗亲会、沙捞越董杨氏宗亲会、沙磅越陇西公会、沙磅越美里杨氏宗亲会、彭亨杨氏联谊会、马**知堂、大韩民国董氏宗亲总会、大韩民国十五次广川董氏宗亲总会、大韩民国中兴(董杨)宗亲会、日本国董氏宗亲会、新西兰杨氏宗亲会、缅甸仰光杨氏四知堂、美国董杨宗亲联谊会,共30家。
  会址设在台湾的全球董杨宗亲总会,成立于1971年10月8日,有《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章程》。
  它是以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如不能举行会员大会时,得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其会员代表之产生方法由理事会定之。宗亲总会设理事31人,候补理事11人,监事9人,候补监事3人,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之,任期4年,连选得连任。理事会互选9人为常务理事,并就常务理事中互选1人为理事长,4人为副理事长,监事会互选3人为常务监事。理事长代表宗亲总会,对内总领会务。第一、二届理事长为杨森将军;第三、四届理事长为杨宝琳女士;第五届理事长为实业家杨清钦。

作者:219.134.238.* (2007/2/5 20:02:37)   回复此贴
  回复:杨姓文化 第 2 楼

我们是从泰安附近逃荒现落户徐州的杨氏一脉,家谱排辈是,文德洪福胜全家万年再,可能有音同字不同的,今天我们去泰安寻祖问宗历经苦难也没有找到,盼望知情的同族能联系我们,QQ,609221291,电话,15852186426,拜谢!

作者:609221291 (2012/1/27 23:44:2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杨氏论坛  执行时间:2,597.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杨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