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祠堂与学校一墙之隔:学生惊险如厕
- 中华朱氏网 2012年5月24日 朱氏家族
莆田黄石镇井后村有一座太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先祠堂前有一个1亩大的太湖,祠堂因此得名。随着历史的变迁,太湖被填,祠堂两侧廊庑及后墙也出现多处裂缝,一墙之隔就是当地的井后小学,这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当地村民昨日告诉记者,他们很期盼有关部门能对祠堂进行专业的指导保护和修缮。
由于资金紧张只简单重修裂墙
太湖祠董事长张表说,近两年祠堂多处出现裂缝。其中,后墙壁裂缝逐渐扩大,多次出现过表皮脱落的现象。尤其是两侧廊庑,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痕和凸起,前不久墙壁上的砖头还掉落,他们已请工人进行了简单的重修。
离东侧廊庑一墙之隔,就是当地的井后小学。后墙壁不远处,就是学校的厕所,学生去厕所时都会经过廊庑,万一后墙出现倒塌,后果不堪设想。好在目前学校正在进行重建,暂搬到其他地方上课。张表说,希望在学校搬回来之前,太湖祠能得到相应的修缮,但目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到现场进行专业的指导保护。
张表告诉记者,原先祠堂前还有一处1亩多的太湖,当年主要是作为放生池,也兼顾着防火的作用。渐渐地,湖被填埋,1975年,太湖旧址建起了当时的大队部,也是现在村部的前身。昨日,聚集在祠堂前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部所在的两层半石头房如今租给一所民办幼儿园,石头房不仅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由于附近有很多石料场,因此常有很多搅拌车、大货车等大型车辆经过,也会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
人大代表写建议恢复太湖原貌
世界朱氏联合会理事、莆田朱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朱玉龙向记者介绍,祠堂创建于1592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虽历经沧桑,如今主体仍保存完好,是明代建筑的活化石,也是研究南方古建筑的实物。由于祠堂多处保留原样,2009年时还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看到,祠堂由照墙、外埕、内埕、正殿、后殿等组成,在正殿屋檐前,有一块“挡板”颇有特色,其貌似屋檐,由7块凹凸错落的木材连成一片,呈钝齿形状。朱玉龙说,这块木材叫“雨披”,也叫“风檐”,这种样式的风檐在莆田仅此一处。这块风檐长18.3米,宽1.6米,从明代至今,经历了多次台风等恶劣天气,除了靠近东侧一块近两米的地方曾出现裂痕,其他几处每次掉在地面,村民捡起来后重新安上屋檐,还是毫发无损,由此可见用料之好、做工之精。
太湖祠董事会成员们昨日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目前,村里已有人大代表正准备撰写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拆掉石头房,规划恢复太湖原貌,增加当地人文景观。不久前村里已经答应他们,等找到地方重新安置村部,就可以拆掉石头房了,这也将鼓舞他们今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按钮>>生不逢时的“朱状元”
>>莆田四步岭朱氏宗祠将成民族英雄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