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的漳南始祖许天正 一千多年以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遍布于闽粤各地的许姓家族,都会举办一次极为隆重的祭祖大典,因为,那一天正是他们漳南开基二世祖许天正的诞辰。 随着许姓先民的[唐山过台湾」,这一年一度的隆重祀典,也普见于台湾岛上。一直到今天,专属于许姓家族的这项庄严仪式,盛况仍然不灭当年。 据说,旅居海外各地的许姓华侨,也大都在这一天举行仪式纪念他们的始祖许天正的诞辰。 这咱情形,实在是许姓家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最具体写照。 许天正,是闽、粤,以及台湾等地的漳南开基二世祖,为什么他的诞辰,会受到后世子孙如此的重视? 这完全是由于许天正一生的建树,实在太出类拔萃,留给后世的遗泽,又无比深长的缘故! 许天正是唐高宗时代的汝南平舆人,字允心,号云峰,在十五岁那年,便以博学能文,被擢为明经。总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他跟随父亲许陶随着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当时,许陶是陈政的副使。不久之后,许陶战殁,陈政也相继去世,许天正就辅佐陈政之子陈元光协力削平苗蛮并且上表建置漳州,陈元光因而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 漳州正式列入大唐的版图后,许天正负责镇守南诏,在一片蛮荒中设置了三十六个堡垒,并且主持海域的安靖工作,对于南疆的牢固,功绩很大。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天正虽然以武将的身份,为国家守卫领土,但他在军政之暇,仍然手不释卷,所以满腹经纶,同样为人所敬。后来,他官至泉漳团练使兼翊府记室,列后追赠殿前太慰,袭宣威将军军。到了宋绍与二十年(公元一一五零年),朝廷追论前功,并且加封他为翊忠昭应侯,是漳州有史以来的名宦之一。 唐代的进士,后来官至博士的欧阳詹 ,曾经特别为许天正写了一篇传。这篇文章,现在仍然留在着,相信必为每一位许姓所乐读: 「天正.字允心、号云峰、汝南人,世习儒业,尤绩于孙吴。 大父克华,起汜水 ,以应诸豪,后属我太宗皇帝,翊赞陈克耕,讨临汾等郡,斩朱锐等,以功援京兆别驾,宣威将军。 父陶,补前职。天正年十五,摆明经为纪善。总章已巳,奉敕副陈克耕之子政,出镇泉潮。政殁,陶也卒于兵。政子元光袭左郎将,见泉镇礼让风征,暴横习起遂与天正谋表泉湖之交界置漳州,百务旁午,悉付天正,筹理绰如也。 是时僚寇窃发,集众万余,朝命政兄教敷,领兵来援。敏敷殂,政母魏代领兵至闽,嘉天正方壮,博学能文,令军中诸儿,悉从就学。 魏本元光以支孙承重,夭正代领泉潮事,以儒卫饬吏治,以忠勇偶士卒,平泉潮虔抚之寇,置堡三十六所,泉潮蒙其教训,扦* 受椎髻而复伦序,岭海辑宁。表陆中奉大夫,兼领南行军团练使。 元光凡所申请,必天正讨论而后定。当平潮洋寇,元光题诗末云: “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天正次其韵曰“泡磴从天上,驱车还岭东 ,气昂无愧虏,策妙屈群庵。飞絮随风散。余气身向日熔,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剑惟戎首,游绳系协从,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心融,龙湖豪泽下(元光号龙湖),蚤挽遍布枯穷。 裴采访见之,评其辞,谓可饰丝纶,乃老于戈矛,我辈之罪。因与张燕公论列于朝,抡掌史馆,天正表辞曰:“父没南荒,愁荣怀抱,子趋上国,疏远慈颜。惟肃王钤军纪之严,少酬金门厚养之德,荀躐文阶,恐贻鳏旷!”裴张得报,益重之。请于朝,以宣威将军,兼领外府埔学文事。 军政之暇,未尝释卷。军中之别驾秀辗,文不加点,点须成典,示我邦宪,为魏制铭半经墓。元光称滤深辞瞻,尚命其子向受学。天正曰:“经史之学,吾与汝父仅窥一班,得处不在文字,然当于文字中玩味耳。高祖武德二年(公元六一九年),历官泉潮团练副使,宣威将军兼翊室记室。所作诗文,多刻姚氏陈龙湖谱集。寿七十,葬香州之马栏桥头,坐乾向巽。配,封夫人,葬石码。子平国,袭宣威将军兼治州事。” 许天正的长眠之处“香州马栏桥头”,根据考证,就在今漳州市北方的二十五里之处,土名「樟公墓」,据说,这是由于其墓埕下有一株大樟树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