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劳动模范---何永乐

    中华何氏网 2009年2月14日 万家姓


何永乐:首届全国劳动模范
何永乐 承明子,又名春寿。出生于公元1916年1月13日,2002年4月14日病故。享年87岁。住黄桥镇何韩村。
他出身于一个长工家庭,解放前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二五”减租、土地改革。解放后,他带领广大农民大搞农业互助合作,1950年秋创办了泰兴县第一个互助组,1952年又试办了泰州地区第一个农业初级社,1956年又继续创办何韩农业高级合作社,为泰兴乃至华东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化起了示范带头作用。1958年建立了泰州地区第一座电灌站。1966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到何韩村视察时,为何韩村题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九个大字,1956年、1966年到北京曾受到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的接见和留影。1979年又参加江苏省人民政府组织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1976年调任横巷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历任何韩村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10月退休。
在1956年农业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生产率,增加集体收入。他一边抓农业生产耕作制度改革,改小杂粮为玉米,改夏玉米为春玉米,改纯作为间套作。这“三改”既充分培养了土地,利用土地,提高复种。又提高粮食单产,第一年获得平均亩产582斤,人均占有粮食540斤,彻底解决农民吃粮的难题。这一新的科植规格,生产模式成为泰兴乃至江苏高沙土地区农业生产史上一大创造。又一边创办小油坊、糖坊、酒坊和集体养猪等副业,年创收入一万多元,人均占有73.1元。评为华东地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推荐为首届全国劳动模范,并获金质奖章一枚。
从1970年以后,开展“农业学大寨,旱改水”运动,狠抓平田整地,兴修水利。共投入工日15.72万个,完成土石方47.16万方,修建水渠4条,长3500米,平田整地831.5亩。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新技术的推广,1978年粮食总产量达170万斤,亩产930斤,创造历史上最高产量。同时,村办工作也彭勃兴起,有猪鬃厂、五金厂、针织内衣厂、粮食加工厂,年产值75万元以上,由于多年的农业丰收,工业兴旺,集体积累逐年增多。新建了泰兴县东部地区第一个村办综合大楼,成为泰兴高沙土地区农业生产高产的旗帜,工业兴旺发达的典型。创办了第一所村办中学——何韩农业中学。何韩村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个人。


分享按钮>>华裔何志懿荣获美国丕优艺术奖
>>何昌盛:高级工程师